次日天明,司乡起了个大早,和丹尼尔说了要去新加坡的事,把阿恒和小店托付给他,留了一笔钱在他手上,再三叮嘱他对小阿恒多多照应。
“那些我都知道,你小心些吧,那边远,要走一个月出头。”丹尼尔拿过他的钱,又从自已身上拿了个信封和一个小包袱出来,“都是小谈公子昨晚叫人送来的,那边的钱、晕船药和衣服。说是你出门在外没有好衣服不行,叫你先穿。送来时你已经睡下了,就没叫醒你。”
丹尼尔有种看着自家孩子出门的感觉,拿出一个信封,言语之中又多有担心,“我在那边有个朋友,不过不知道他走了没有,这上面写的是地址和名字,你到了可以去看一看,要是能帮上你就好。”又说,“不过也不要太相信人了,凡事自己要留个心眼儿。”
交待完毕,司乡几下把行李收拾好,等到中午由着阿恒送了他去码头。
一路上阿恒都闷闷的,到了要上船时哭唧唧的小声叫了句姐姐。
“好了,我又不是不回来了。”司乡只得他哭得好可怜,“别哭了啊,等我从那边回来我给你带东西啊。”
“我不要东西,我就要姐姐回来就好了。”阿恒声音小小的像一只可怜的小猫咪,“我一定好好吃饭,你回来的时候我肯定就长高一截了。”
司乡摸摸他的头,拎着箱子上船去了。
也许人和人是有感情的,司乡跟阿恒相处了这半年,从来没有分开过,加上阿恒又乖乖的,这一下分开是有些不习惯。
找到自已的位置,司乡把行李放好,打开阿恒给自已带的行李,这孩子神神秘秘的不叫自已提前看,现在趁着船还没开看看也好。
一打开,司乡就笑了,糖果,瓜子,小君送的干果剩下的那些,还有点心,水果,巧克力,磨好的咖啡,卤鸡,猪头肉,也不知道他哪儿弄的这么齐全的。
这只怕花了他一个月的工钱啊,他还真舍得。
司乡留出一份来,左右无事,掏出笔来写东西。
“当普恩斯和女下属度过了欢乐的一天回到家时,看到的就是他贤惠的妻子,那个英国最尊贵的女人,他的王后在盯着女仆人给他用香料煮热热的茶,他就觉得生活完美极了。 普困恩斯走过去从身后轻轻的拥住自己的王后,‘辛苦你了,我的布兰达,我每天能够这样精神抖擞的去处理国家大事都是因为有你在背后支持。’”
“普恩斯说得情真意切,这让一旁的女仆人羡慕不已,女仆人的心里肯定在想,这样尊贵的、英俊的男人为什么不是自己的呢。 女仆人的想法布兰达现在已经不在乎了,如果是以前,她会瞪回去,或者悄悄的解雇掉,但是现在布兰达改了主意,她觉得要对女仆和男主人宽容一些,所以她轻轻推开了带着别人的香水味的丈夫,叫了一声女仆,‘莉莉丝,你给普恩斯先生说一说这茶有些什么用途,我想趁着晚饭前去给我的朋友打一个电话,’又附在普恩斯耳边说,‘你好好休息,晚饭过后我给你惊喜。’”
“何谓惊喜,乃是两人的暗号。 普恩斯心下一喜,露出心领神会的笑来,果然还是他有魅力呀。 ‘好的,我美丽的王后,我很期待。’普恩斯暧昧的说着情话,‘希望我们有美好的一夜。’ 一旁的女仆看着这对夫妻卿卿我我,羡慕极了,恨不得在国王怀里的是自已,她迫不及待的靠近了这个年轻的国王,满眼爱慕的表现出了自已的心意。”
“成年人的骚动懂的都懂,当那年轻稚嫩的女仆一张红艳艳的嘴唇贴上男人的唇时,得到的是男人热情的回应,哦,什么国王,此刻他只是一个正当壮年的男人,他要享受少女的崇拜和爱慕,更要享受香甜的吻和浪漫。”
“门外,布兰达的表姐看着这一幕,无声的退走了,然后径直去了国王和王后的卧室。 布兰达看见表姐来了很开心,伸手去抚平表姐脸上的忧愁,‘姐姐,你见到我应该高兴一些,毕竟我们也不是每天都会见面的。’ 梅林是应该高兴的,只是想起刚才的一幕她就笑不出来了。‘布兰达。’梅林叫住她,‘我想你应该注意一下我们的普恩斯先生和家里的女仆,我想我有必要提醒你,女仆是用来干活儿的,她们不需要太好看。’ ”
“梅林绝对是一番好心,她和布兰达的关系非常好,哪怕对方嫁到了英国王室也从来没有利用过亲情来谋求些什么,所以她对布兰达的担忧是不掺杂什么别的因素的,她只是关心妹妹。 ‘放心我的姐姐,我都知道。’布兰达在姐姐面前流露出小女孩的样子,她诉说着自己的忧愁,‘我很早就发现了,只是我没有办法去约束普恩斯,毕竟没有几个男人没有情妇,也没有几个女人能抵挡住国王王冠的吸引力。’”
“布兰达的话叫梅林感受到了她的痛苦,原来她早就发现了,可是她为什么从来不和自已说呢,也是,自已什么也帮不上她,梅林有些自责的抱着妹妹。‘布兰达,你不是一个人,你有我。’梅林安慰着这个小小的表妹,‘你还有我的爸爸妈妈和你的爸爸妈妈,我们家族有钱也有人,我们不是任由欺负的贫民窟小孤女。’”
“布兰达靠在姐姐的身上,这一段时间的委屈有了宣泄的地方,她低声说:‘已经有三个多月了,他一直和他的下属约会,现在搞上女仆了,接下来还不知道是什么呢。’ 已经三个多月了?梅林震惊,天啊,她的妹妹的婚姻已经在三个月前就出现了危机了,自已真该死啊,竟然一直没有察觉到。‘布兰达,你打算接下来怎么做?’梅林问她,‘可不要和我说你对王后冠冕的喜欢更多于对婚姻忠诚的要求,那不应该是我们史密斯家族的女人对生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