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载磨锋剑始扬,汉廷今日换新章。
仓盈粟麦田畴广,甲亮戈锋利刃光。
商路驼铃通远域,乡学书声满僻疆。
仁恩遍洒残孤处,再造乾坤固蜀疆。
景耀九年末,冬深岁暮。
未央宫大殿的金砖在晨曦映照下流转着冷冽的光。九年光阴,自那场震动朝野、血染宫门的肃贪风暴始,至今日,蜀汉帝国在“砺锋”二字下走过了整整九载砥砺之路。此刻,便是兑现当年“以十年为期,再造乾坤”承诺的关键节点。
丞相诸葛亮手持象牙笏板,立于御阶之下,素色朝服纤尘不染,深邃的目光扫过殿下肃立的文武百官,最终落于御座之上年轻却已显出深沉威仪的皇帝刘禅身上。他深吸一口气,清朗的声音穿透了殿宇的肃穆,清晰地回荡在每一个角落:
“臣亮,稽首谨奏陛下。自景耀元年陛下颁《砺锋诏》以来,以肃贪养廉为发轫,整军经武、劝课农桑、兴学育才、通商惠工、抚民安边,立十策而图强,至今九载春秋已过。幸赖陛下圣明烛照,群臣戮力同心,黎庶共克时艰,今十策目标,已如期达成!臣受命总理考成,据肃政廉访司、大司农府、兵部、工部、礼部等诸司详实奏报,汇成《砺锋九载硕果录》,恭呈御览!此录所列,字字有凭,事事有验,皆以实数为基,以民声为鉴,以变化为证!”
一卷厚重的、以明黄锦缎为封的奏疏被内侍恭敬地捧至刘禅的御案之上。刘禅的手指抚过锦缎光滑的表面,沉稳地将其展开。殿内落针可闻,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缓缓展开的文字之上,那上面,承载着帝国九年的血汗与荣光。
一、肃贪反蠹,吏治澄清:铸就铁律钢网
数字为证: 肃政廉访司九年间共立案查处贪墨、渎职、害民案件 2476件。其中,涉及抚恤、军饷、赈灾钱粮之“天字第一号”重案 483件,主犯皆依《惩贪律》处斩立决,无一宽宥!累计抄没贪官污吏家产折合五铢钱 逾三亿七千万!此巨资,除部分补偿受害军户、灾民(累计补偿 五万三千余户)外,余者尽数充入国库及养廉银专项,真正做到“取之于蠹,用之于民,养之于廉”。
实例为凭: 曾震惊朝野的犍为郡守李严(同名)贪墨抚恤案,其伏诛后,所抄没之田产、商铺、金银,除补偿张诚之母(虽老人已逝,其族侄依法受领)、王猛、赵五遗属外,剩余资产变卖所得,尽数投入犍为郡水利修缮及孤老抚育。当地百姓奔走相告:“贪官的血,养了我们的田,暖了孤老的心!”
变化可视: “百官岁计清册制”推行九年,官员财产申报率、核查率均达 十成。九年间,因财产申报不实、来源不明而被革职查办者 127人,因“首告”贪墨线索经查实而受重赏者 89人,赏金总额高达 四千六百万钱!吏部考功清吏司郎中陈祗慨叹:“如今为官,申报家产如履薄冰,稍有不明,廉访司缇骑立至!贪墨所得,已成烫手烙铁,藏不住,用不得!”
民众回声: 成都西市茶馆,一老吏抿着茶,对周围人低语:“早年间,当个仓吏都能肥得流油。如今?嘿,养廉银是厚实,可那‘岁计清册’和‘密匣’(指举告密匣,九年间收到有效举报信 一万一千余封)就是悬在头顶的剑!咱蜀汉的官,不好贪,也不敢贪喽!” 旁边一曾受贪官盘剥的商贾接口道:“何止不敢贪?如今去衙门办事,茶水钱都没人敢要了!门好进,脸好看,事好办!这才是朝廷该有的气象!”
二、仓廪丰实,农桑为本:天府沃野再兴
数字为证: 大司农府核定,景耀十年,蜀汉全境在册官、民田亩数达 七千八百万亩,较砺锋初年净增 一千二百万亩(主要来自汉中、南中军屯、民屯及水利新垦)。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达 两亿三千万石,较砺锋初年增长 近五成!成都太仓、汉中天荡山仓、江州大仓等十大官仓,储粮皆满溢,存粮总量可支全国军民 两年之需!推广新式曲辕犁 三十七万具,龙骨水车 五万四千架。
实例为凭: 汉中盆地,沔水之畔。老农刘三抚摸着自家田头一架崭新的龙骨水车,水流汩汩,滋润着越冬的麦苗。他咧开嘴,露出缺牙的笑:“往年看天吃饭,旱时干瞪眼。自打朝廷发了这‘龙吐水’(百姓对水车的称呼),坡上的旱地也能浇上沔水了!去岁,老汉我三十亩坡地麦子,比往年多收了整整五十石!县里的粮官按新颁的‘常平籴粜法’,粮价平稳,咱卖粮不吃亏!” 汉中郡守杨仪奏报:仅推广新式农具和精耕法一项,汉中郡均亩产提升 一石二斗。
变化可视: 益州腹地,昔日因战乱和吏治败坏而抛荒的田野,如今阡陌纵横,稻浪翻滚,桑麻成荫。工部水曹主事杜微主持修缮、新凿之都江堰外江延伸灌渠、绵竹堰、湔堋堰等大小水利 二百一十七处,惠及良田 八百余万亩。南中牂牁郡,昔日“瘴疠之地”,经军屯带动、推广耐湿稻种及驱瘴药方,已成新粮仓,岁输成都稻米 八十万石。
民众回声: 广汉郡什邡县,集市上粮谷堆积如山。一粮贩敲着响锣吆喝:“新米!上好的蜀中粳米!官定常平价,童叟无欺!” 一老妪挎着篮子,仔细挑选着,对旁人道:“前些年,米贵如金,掺沙掺糠是常事。如今仓里有粮,市上有米,价钱还稳当。这日子,有奔头!” 乡间俚语流传:“砺锋犁头翻新土,官仓民廪皆鼓鼓。娃娃不饿肚,老汉有酒沽。”
三、甲兵犀利,军威重振:铸就钢铁雄师
数字为证: 兵部武库清吏司核验:九年间,成都尚方、汉中军器监、江州营造所等官营匠作,共督造:
精锻两当铠、明光铠 九万八千领!
百炼环首刀 二十二万柄!
破甲锥头枪 十五万杆!
神臂弩(射程三百步) 六万五千张,配套弩矢 三百万支!
新式三弓床弩(可射千斤巨石) 三百二十具!
配发全军之标准制式“砺锋”陌刀(仿疏勒开山钺改良,长柄巨刃) 三万柄!
实例为凭: 定军山大营校场。征西大将军魏延全身披挂新式明光铠,阳光照耀下,胸前护心镜与肩吞反射出刺目寒光。他手持一柄新下发的“砺锋”陌刀,刀长丈二,刃宽近尺。只见他吐气开声,陌刀带着凄厉的风啸横扫而出!“咔嚓!”一声巨响,碗口粗的三根裹着熟牛皮的硬木桩应声而断,断口光滑如削!魏延抚刀大笑:“好刀!有此利器,何惧魏贼铁骑连环马?一刀下去,人马俱碎!” 一旁督造的将作大匠蒲元捋须微笑:“此刀以灌钢法千锤百炼,刃口夹以西域乌兹精铁,锋锐无匹,破甲如朽木!”
变化可视: 成都北校场,铁卫营演武。军阵森严,兵士着甲持械,寒光耀日。与九年前相比,甲胄更精良坚固,刀锋更锐利雪亮,弓弩劲力更足,军阵杀气更凝!新组建的“陌刀营”三千壮士,皆选力士,阵列如山,陌刀如林,森然之气令观者胆寒。军中流传:“昔有虎步营,今有陌刀山。刀山所指,鬼哭神嚎!”
民众回声: 汉中褒斜道旁,一队换防军士行经村落,甲胄鲜明,刀枪闪亮。村中孩童追逐嬉戏,模仿着军士步伐,口中喊着新编的童谣:“明光铠,亮堂堂!环首刀,放寒光!神臂弩,射天狼!陌刀阵,谁敢当?砺锋九年磨利剑,保我蜀汉万年长!” 一老者倚门看着,眼中含泪:“好兵!好甲!好器械!看到这些娃子们,老汉我想起了先帝在时的汉中兵…不,比那时更强!有他们在,魏狗休想再踏进汉中一步!”
四、商路通衢,货殖繁盛:黄金丝路再通
数字为证: 户部市舶司奏报:景耀十年,经官方核准之蜀锦、蜀绣、井盐、邛竹杖、漆器、药材等大宗商品外销总额,折合五铢钱 五亿六千万,较砺锋初年暴增 三倍有余!官府征收关税及市舶税 七千八百万钱。自西域、南中、南越输入之良马、毛皮、玉石、香料、珊瑚、珍珠等货物总值 三亿九千万钱。成都、江州、汉中三大官市,年交易额皆破 亿钱。新设之“蜀通”柜坊(官方钱庄)发行可异地兑付之“飞钱”,年流通额 一亿三千万钱,极大便利巨贾行商。
实例为凭: 敦煌以西百里,新设之“玉门互市”。驼铃声声,胡汉商贾云集。来自龟兹的豪商阿史那,正指挥伙计卸下满载琉璃器皿和波斯地毯的驼队。他操着流利的汉话,与蜀中大绸缎商张世平激烈地讨价还价:“张东家!我这可是上好的大秦(罗马)琉璃盏!十匹蜀锦换一盏,不能再少!”“阿史那掌柜,如今蜀锦供不应求!八匹!多一匹没有!我这还有新到的‘雨过天青’釉彩瓷,要不要瞧瞧?”最终成交,双方击掌大笑。阿史那掂量着到手的“蜀通飞钱”票据,对随从感慨:“蜀汉皇帝有信!这飞钱,在疏勒、于阗都能兑出真金白银!比带着沉重的金银安全多了!这条商路,算是彻底通了!”
变化可视: 锦官城外,新建之“万商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店铺鳞次栉比,招牌高挂:有专营西域奇珍的“胡玉楼”,有专卖南越香料的“宝香阁”,有汇集各地药材的“杏林春”,更有气派的“蜀锦总汇”。坊内道路皆以青石板铺就,两侧有明沟排水,巡丁往来,秩序井然。与九年前商税混乱、关卡林立、盗匪出没的商路相比,如今商旅行走安心,货物其流。
民众回声: 江州码头,力夫王二刚卸完一船井盐,领了工钱,在码头边的食肆要了一碗加了西域胡椒的羊肉汤,吃得满头大汗。他对同桌的工友说:“以前卸货,十天半月没活干是常事。现在?船就没断过!西域的驼队,南越的船队,都来了!累是累点,可钱袋子鼓了!” 食肆老板也笑道:“可不是!我这小店,以前就卖些粗茶淡饭。如今这西域的胡椒、安息的胡荽、南越的蔗糖,都能用上!生意好了几倍!这商路一开,真是活水进了死潭!”
五、文教昌明,薪火相传:幼学蒙养遍乡邑
数字为证: 礼部学政司核定:九年间,各州郡县新设或重建官立蒙学(幼学) 两千四百所!其中偏远之南中七郡,亦设 三百一十五所。招募并通过考核之合格蒙师 八千七百名,皆由朝廷发放廪米钱帛。官学免费收录蒙童 逾二十万名!成都太学、蜀郡郡学等高等学府,经整顿扩充,在册学子 三千六百人,较砺锋初年翻倍。雕版印刷术成熟,官刻《急就篇》、《千字文》、《孝经》及农桑、算学等实用蒙书 百万册,以成本价或免费分发各学。
实例为凭: 南中永昌郡,哀牢山下。新落成的“文成乡学”内,三十余名各族孩童(有汉、叟、濮、傣),身着虽旧但整洁的麻衣,端坐于木凳上,跟着年轻的汉人蒙师李诵,用略显生涩但无比认真的腔调齐声诵读:“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窗外,许多从未进过学堂的各族父母,扒着窗棂,眼中含泪,激动地看着自家孩子读书识字。郡守吕凯巡视至此,感慨道:“此乃王化之基!十年之后,此间孩童皆能识文断字,知礼守法,何愁南中不宁,边疆不稳?”
变化可视: 蜀郡郫县乡间。夕阳西下,牧童骑牛归家,牛背上不再只是短笛,腰间还插着蒙学的书卷。村口老槐树下,几个总角孩童正用树枝在沙地上比划着白天学的字,争论着“马”字有几笔。田间地头,歇息的农人,也能偶尔从怀中掏出简易的识字木牌(官府发放),对照着田埂上的界碑认几个字。昔日“十里不同音,百里无书声”的闭塞乡野,如今处处可闻稚嫩书声。
民众回声: 广汉郡一佃农老赵,捧着刚领到的、免费发放给蒙童的《千字文》和几块识字木牌,粗糙的手指摩挲着光滑的书页,激动地对蒙师说:“先生!老汉我三代睁眼瞎,给人写个名字都要按手印!如今,朝廷出钱粮,让我的幺娃儿免费念书认字!这…这真是天大的恩德啊!娃儿,好好念!给咱老赵家争口气,也报答皇上的恩典!” 小儿懵懂,却用力点头,紧紧抱着新书。
六、恤孤抚残,仁政泽民:鳏寡孤独有所依
数字为证: 户部抚民司统计:九年间,朝廷累计支出抚恤金、养济银 一亿一千万钱。设立州郡级“养济院” 四十八所,县级“慈幼庄”、“安老所” 三百二十所。收容赡养阵亡将士遗孤 一万八千名,伤残军士 三万五千名(其中重残者 一万一千名),孤寡老人 两万六千名,孤儿 一万三千名。各地养济院、慈幼庄皆配有医官、药童,年拨医药费 四百余万钱。
实例为凭: 锦官城西郊,“忠烈养济院”。宽敞明亮的房舍内,炭火烧得正暖。曾冻毙于风雪的伤残老兵张诚之族侄张勇(受领抚恤并安置于此),如今已是养济院的一名管事。他正推着轮椅,陪一位在定军山之战失去双腿的老卒李铁牛在廊下晒太阳。李铁牛腿上盖着厚实的毛毯(西域毛皮所制),手里捧着一碗热腾腾的肉粥,对张勇感慨:“勇娃子,当年你叔…唉!要是早几年有这养济院,有这厚毯子热粥,有太医按时诊脉发药…你叔,还有王猛、赵五兄弟,兴许…兴许就熬过来了!” 说着,浑浊的眼中滚下泪来。院内,还有孩童在女师带领下读书、游戏,笑声朗朗。
变化可视: 犍为郡城。昔日因贪墨抚恤而饿殍冻毙伤残军士的惨景早已不见。郡衙旁新建的“安老所”内,数十名无依无靠的老人得以安度晚年。城隍庙前,每月初一、十五由官府设点,向鳏寡孤独及赤贫者发放米粮、冬衣。百姓称此日为“皇恩日”。
民众回声: 汉中街头,一卖菜老妪将几颗新鲜的萝卜塞进“慈幼庄”收容的孤儿篮子,慈祥地说:“娃儿,拿去吃!婆婆我虽不宽裕,但托陛下的福,如今衙门税轻,市集安稳,日子好过多了。看到你们这些没爹没娘的孩子有地方住,有饭吃,有书念,婆婆心里高兴!” 孤儿恭敬行礼:“谢婆婆!院里的嬷嬷说,我们吃的米、穿的衣,都是陛下和朝廷恩典。长大了,我也要当兵,报答皇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