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洋和军子屁股刚沾椅子,宋婶就拿着四个酒盅一字排开摆在桌子上。
宋卫平拿起桌上的酒,开始拆封。
“刺啦”一声,包装纸盒撕得比广场舞大妈撕小三还利索,酒香瞬间窜出来,愣是把满桌菜味儿全给镇压了。
高洋连忙把酒瓶抢过来,开始给宋叔宋婶倒酒。
他把酒线拉得笔直,动作娴熟又潇洒。
接着,又给自己和军子倒上,一边倒一边说:“叔,您作为长辈,得先讲两句啊。”
宋卫平端起酒杯,大手一挥,颇具豪迈,“今天都是家里人,不说官话套话,就预祝你俩在接下来的高考冲刺阶段,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来,整一口。”
高洋和宋卫平爷俩儿碰杯,一仰头,将酒一饮而尽。
一股暖流顺着喉咙直往上窜,高洋咂么着嘴,直嘬牙花子,“嚯!这哪是酒啊,这分明是人民币泡的琼浆玉液!叔,这可是我平生第一次喝茅台,您对我比我爹对我好。我娶媳妇那天,他都不见得给我喝这个。”
宋卫平听后一阵大笑,随手夹了一块排骨放进高洋的碗里,“小高,多吃点,别客气。在叔这儿,就跟在自己家一样。”
“来,尝尝阿姨做的鱼。”宋婶也热情地给高洋布菜。
军子倒像个捡来的孩子,扔在一边儿没人搭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几人的话匣子也打开了。
高洋和宋卫平是越聊越投机,从时事新闻到人生理想,从商业趋势到文学艺术,无所不谈。
高洋杂书看得多,肚子里装着不少墨水,说起话来引经据典,头头是道。
宋卫平听得津津有味,不时点头称赞。
随手把烟盒拍在桌上,软中华红灿灿的壳儿晃人眼。
宋卫平抽出一支递给高洋,高洋接烟的手比接圣旨还利索。
他左手接烟的同时,右手麻利地伸出打火机给宋卫平点上,随后自己也点上。
一旁的军子,托着腮帮子看那青烟缭绕,眼珠子跟着烟圈转,活像只被逗猫棒晃晕的波斯猫。
高洋夹着烟老练的吐个烟圈说道:“婶儿,您别笑话我啊。我这是年少无知,沾染上这恶习。在这一方面我就特别佩服军子。我们怎么蛊惑,他都不下水,一口烟都不沾。”
“军子这人老实,还重感情,轻离别!逮到一个自己喜欢的人,就使劲儿付出,掏心掏肺又掏钱。人太实在了。”
“婶儿,我今天借着酒劲儿批评您两句,您这儿子教得太好了,到社会上吃亏啊。”
你想讨好一位母亲,就一个方法:当着她的面儿,闭眼无脑的使劲夸她好大儿。
你能说出多少不要脸的话,你就能刷回多少的好感度。
活了两辈子的高洋,深谙其中道理。
宋婶也真是给面子,听了高洋对自己的一番批评后,立刻自我反省,顺着高洋起的头,自夸起好大儿。
“我家小军啊,人就是老实,总受欺负。篮球队打架那件事儿,要不是有你,小军不得被打啥样。这孩子跟他爸一样,谦谦君子。也都怪我,管得太严。”
“婶儿,你这个谦谦君子,用得好!军子,你别看他文文弱弱的,但可有正义感了。”
“篮球队那事儿,军子就是看不惯他们在学校里横冲直撞,才路见不平一瓶水。”
“他心善,见不得人间疾苦。您是不知道您儿子多仁义。这么跟您说吧,‘养子当如仲谋’,那是因为曹阿瞒没见过咱家军子,他要见过军子,这句老话就该改一改了!”
军子在一旁被高洋夸得无地自容,只是傻笑,也不说话。
宋婶感叹道:“我家小军要是有小高一半儿的闯劲儿,我就不担心了。以后在学校,有什么状况,小高你多帮衬帮衬他啊。”
“婶儿,这您放心。”
高洋转头一把搂住宋军的脖子,“我们是什么啊?我们是兄弟,有今生没来世!”
说完他举起酒杯,跟军子碰了下杯,二人一饮而尽。
放下酒杯,高洋腼腆地对宋卫平笑了笑,“叔,今天你这酒好,我贪杯了。你不会笑话我吧?”
此时宋卫平喝得有些醉意,一摆手,“怪你什么!喝!不够,叔这里还有好几箱呢。五花马,千金裘……”
宋卫平开始拽文,脸也红得跟关公似的。
高洋筷子往桌上一磕,应道:“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有才啊,小高你小子有才。这都能对上来?!”
高洋心想,这特么全是中学语文课本里的诗。
这?我就有才了?
难怪国家规定义务教育到九年就结束,如果再往后念,全民就太有文化了,这酒可能就供不上了。
“叔,您此刻朗诵《将进酒》真是恰如其分,让我身临其境。听这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说的不就是咱爷俩现在这此情此景吗?”
宋卫平一拍大腿接茬道:“说得好!'会须一饮三百杯,不辞长作岭南人',来,小高,干杯。”
高洋举着酒杯,眨巴眨巴眼睛心想:军子他爹这才华还真不一般,愣把李白和苏轼俩人的诗给你拧一起。说的还挺朗朗上口。
酒桌上的气氛越来越浓烈,高洋和宋卫平的感情也在这一来一往的诗词对答中迅速升温。
他们像是找到了失散多年的知己。
惺惺相惜地又整了几句千古绝唱。
这期间高洋又从宋卫平口中学到了“借问酒家何处有,姑苏城外寒山寺”,“踏破铁鞋无觅处,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等名句。
二人对诗对得其乐融融,一旁军子听得云山雾罩。
跟两个半吊子文人骚客同桌,军子虽然插不上话,但看着宋卫平和高洋聊得如此开心,他心里暗自思忖:老高这事儿,我爸肯定能赴汤蹈火了。
不知不觉,一瓶茅台已经见底。
宋卫平的眼神有些迷离,他拍了拍高洋的肩膀:“小高啊,叔今天很高兴。你那个网站不就是想找一百家网吧推广吗?叔帮你。”
高洋端起酒杯,“眼含热泪”地又敬了他叔几杯。
窗外,夕阳西下,寒风呼啸。
在军子家的客厅里,却弥漫着祥和的气息。
有酒、有诗、有排骨。
这顿饭,把宋卫平和高洋的距离拉近得似乎胜过亲儿子宋军。
傍晚时分,高洋起身告辞。
宋卫平坚持要送他下楼,军子也跟在后面。
三人站在楼下,寒风扑面,高洋和宋卫平、还有儿子宋军一一拥抱,随后,转身骑车扬长而去。
身后,宋卫平大声地叮嘱道:“兄弟,慢点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