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见他放松,大家悬着的心才慢慢放下。
静静地注视着。
片刻后,
仍然没有异常。
赵江依次拔下陈路远身上排列整齐的银针。
“基本完成,我去准备些消炎调理的汤药。”
话音未落便解开衣扣。
这手术服闷热难耐,松开后更觉不适。
众人愣住了。
结束了?
治好了?
马宏旻脸上顿时泛起红光。
“妙,妙,妙!”
连声称赞。
率先鼓掌。
其他人也跟着鼓起掌来。
昏迷的医生这时慢慢醒了过来。
他按着脖子看了下手表,时间已到中午。
这是……
结束了?
见鬼!
马院长也在鼓掌!
大家都来祝贺!
自己竟然因为说错话晕倒,错过了关键时刻!
虽然想立刻查看录像,但想起之前的教训,不敢多言。
看到赵江换好衣服,马宏旻突然醒悟过来。
“我这就带你去拿药!”
三甲医院怎么会缺中药材?
赵江稍作思考。
“嗯。”
实在不行就去药材市场买。
向众人点头示意,跟随马宏旻离开。
叮——
手术灯变成绿色。
门一开,等候的人立刻站了起来。
“医生,结果怎么样?”
“医生,我儿子情况如何?”
“赵江!”
“小赵,治疗顺利吗?”
家属和领导们七嘴八舌地问个不停。
赵江微笑着安抚家属:“陈警官手术很成功,休息一个月就能恢复,大家不用担心。”
他转向领导们点头:“各位领导,我们还要去配药,稍后再汇报。”
“快去吧!”郝今龙立刻回应,眼神明亮。
这场持续两个多小时的手术非常复杂。赵江衣领湿透,身上满是汗水,就是最好的证明。一向沉稳的他居然出了这么多汗,可见压力之大。
马宏旻适时提议:“各位不介意的话,中午在医院食堂吃饭吧。”这个反常的邀请让在场的人都愣了一下。
还没等回应,赵江和马宏旻便匆匆离去。随后手术室门打开,陈路远被推出,十多位专家和卫生局领导跟在后面低声讨论,脸上都带着欣慰的笑容。
看到省领导和医生们交谈,陈路远的家属这才回过神来,不断向医生鞠躬道谢:“太感谢了!”“你们真是活菩萨!”
卫生局局长宋元良笑着说:“我们只是旁观者,全靠赵江医生力挽狂澜。大家保持安静,下午的工作别耽误了。”
下午的理论考试和演讲还没开始,大家就先离开去吃饭了。
等人群散去后,郝今龙详细询问郝向阳手术过程。郝向阳把两小时内每个细节都讲了出来,众人这才明白手术的惊险——精确到毫米的技术操作,难度远超八级技工标准。起死回生的场面,让留在手术室的陈路远父母浑身发抖,第一次见识到现代医学的奇迹。
所谓吉人天相,不过是医者仁心的体现。整整半个月没人敢接的高风险手术,赵江亲自操刀竟然奇迹般成功。在普通人眼里,这种精准维持两小时的高超技艺,几乎像神迹一般——但若真是神仙,又怎会和**争命?
医院缺少几味特殊的药材,赵江开的药方交给了马宏旻。虽然有两味药名认不太清,但马宏旻毫不怀疑。他早就听说顶尖中医对秘方守口如瓶,这份连西药营养剂都无法替代的药方,或许就是传说中的珍贵古方。
赵江一眼就看穿了马宏旻的想法。
他笑着解释:“这药方没那么神奇,只是考虑得比较全面。陈路远现在需要消炎,但身体虚弱承受不了折腾,西药太猛了。而且消炎药也不能和营养液一起输。这个方子以调理为主,消炎为辅,效果不错,普通家庭也能负担得起。”
马宏旻这才明白,这不是最好的方案,而是根据病人实际情况量身制定的。毕竟最好的方子,普通家庭根本用不起。
赵江接着说:“我再多写几个类似的方子吧,效果差不多,价格也实惠。”
“你……”
“我留着也没用,药方就该用来治病。总不能当饭吃吧。”
“可这些能卖钱啊。”
“不至于,我赚钱的门路多得很。”
医药行业利润极高,但赵江医术提升后,反而觉得有些东西应该分享出来。他看不惯那些牟取暴利的行为,把一块钱的药卖到十块。
这不是假装清高。以他的本事,赚钱的方法有很多,想要什么都能得到。但赚老百姓的血汗钱,甚至让人倾家荡产,还算什么医生?要赚就赚有钱人的钱。至于那些高价特效药,他根本不会写出来。
作为医者,救死扶伤才是本分。
他虽身兼多重身份,但在行医救人这件事上,始终坚守本心。
古人说“修身立德”,如果只精于医术而没有医德,就不配称为医者。
午后,理论考核现场聚集了医疗系统和**部门的各位领导。
这场考核不是笔试,而是通过病例分析问答进行。
从普通感冒到支气管炎,从脑瘫到恶性肿瘤,各种病例接连出现。
赵江对熟悉的病症给出准确回答,对有疑问的病例则详细说明治疗要点,并提出合理推测。
数小时的考核很快结束。
评审团一致给出了满分评价。
考核结束时,赵江当场写下十余张中医方剂,深入浅出地讲解药理作用,赢得一片掌声。
相关资料当场密封存档,手术录像拷贝完成后将与纸质材料一并提交上级部门。
此次由马宏旻负责进京申报特批事宜。
医者的资质审批必须格外谨慎。
王福林、赵铁柱和张秀娥不仅免受处罚,还可能得到升迁。
接下来的五天,赵江仍留在医院。
一个重要原因是陈路远仍然昏迷。
赵江对此早有预料,因此并未慌张。他坚持每天为陈路远进行头部针灸,专注调理其脑部功能。
经过两天的治疗,陈路远终于苏醒。家属对赵江非常感激,这些细节被马宏旻详细记录下来。
与此同时,马宏旻联合市卫生局邀请赵江举办专题讲座,并希望他能开设系列培训课程。医疗系统内所有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专家,不论中医还是西医,只要时间允许都参加了会议。
令人意外的是,王福林、赵铁柱和张秀娥也出现在会场。他们是卫生局领导特别邀请的嘉宾,虽然没有明确晋升,但能参加这样的会议已说明他们被重点培养。
原本为期三天的活动安排是第一天演讲,后续两天培训。但原计划只有演讲环节,因为赵江在首日演讲中展现出非凡的才华——他不仅系统地讲解了中西医前沿理论,还在中医领域提出许多新观点,让在场的老中医们豁然开朗。与会专家商议后,决定临时增加两天的专项培训:第一天讲西医手术技巧,第二天讲中医针灸与药材知识。
面对学界同仁的热情,赵江经过反复考虑后答应了。这不仅是一个拓展人脉的好机会,也能为他的破格晋升评审提供重要支持。毕竟当整个医学界形成共识时,上级部门自然会关注。
最终强调,二者可以相辅相成。
方法没有高低之分,能治病的就是好方法。
连续两天,赵江几乎没休息过。
外人看来,他是在毫无保留地传授技艺,赢得满堂喝彩。
但他自己清楚,他掌握的远不止这些。
一些深奥的内容无法在短时间内讲清,也不宜轻易传授——否则别人会认为他不是天才,而是怪物,甚至可能被抓去研究。
他只讲那些大家似懂非懂、却能实际应用的部分。
这就足够了。
五天后,
无论政界、工人界还是医学界,
所有人都对他称赞不已。
大家都感叹:任何领域的顶尖境界,都能相互启发、融会贯通。
有一位书法名家甚至从赵江的字迹中悟出了针灸深浅的节奏,茅塞顿开。
类似的事例数不胜数。
事后,大多数人都对赵江赞不绝口。
赵江与周家屯的声誉再次传到省里各级领导那里。
电力局、交通局等单位也开始悄悄将资源向周家屯所在区域倾斜。
……
后来,
他在郝今龙家用过饭,便和郝向阳一起回到周家屯。
不过饭前他先道了歉——
之前和金主任通话时,他承诺会带郝冬梅和蔬菜过来,
但过了半个月,这事竟然忘得一干二净。
直到看到金月姬才想起来。
当然,金月姬没有生气。
实际上她也不敢生气。
现在的赵江有多大的能量?
简直是江辽省的宝贝。
她还心疼都来不及,怎么会真责怪。
金月姬满眼疼爱地看着他们,郝今龙开怀大笑。
……
返程时并不着急赶路。
郝向阳平稳地开着车。
路上,郝向阳突然问:“春节你打算回北京吗?”
赵江靠在副驾驶座上,迎着风放松身体。
“嗯,回去。”
他本来是个穿越者。
原主经历种种,最后病死。
既然继承了这具身体,他打算尽快见见名义上的母亲和哥哥。
而且赵颖肯定要回老家,那丫头从没出过远门,常常暗自想家。
如果不是后来郑娟等人出现,整天和男人混在一起,恐怕也难以适应,说不定夜里还会偷偷哭。
她要回家,赵江自然要陪去。
另外,他还计划带郑光明去北京检查眼睛,看看能不能做手术。
不过——
“怎么突然问这个?”赵江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