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的恒温培养箱里,一株光苔正沿着玻璃壁向上攀爬,藤蔓顶端的荧光突然变亮,在舱壁上投射出个模糊的光斑。林深凑近观察,发现光斑的形状竟与马里亚纳海沟的海图轮廓重合——这是光苔第三次传递“信号”了,前两次分别指向热泉区和玄武岩缝,每次都预示着深海有重要变化。
“它在指引我们去心核附近。”苏念调出“传承号”的航行日志,最近一次下潜时,探测器捕捉到心核的能量波出现异常波动,像是在“呼唤”。她将光苔的荧光频率输入声呐系统,屏幕上立刻跳出匹配的生物信号——是成年深渊皇带鱼的回应,波形里混着急促的脉冲,像在传递紧急消息。
三天后,“传承号”载着特殊的“信使”下潜。所谓“信使”,是周念念和同学们用深海沉积物混合树脂做的小雕塑:有举着画笔的孩子,有抱着卵囊的皇带鱼,还有个刻着“周川”名字的小人,底座上写着“我们都在”。这些雕塑被光苔的藤蔓轻轻缠绕,像穿上了层会发光的铠甲。
下潜至九千米时,探测器突然发出尖锐的警报。屏幕上,一股异常的寒流正从海沟断层涌来,所过之处,冰海蚕的幼体纷纷聚集,用触须织成屏障阻挡寒流;热泉生物则加速喷吐热液,在海水中形成暖气流,像在给心核“保温”。
“是地质活动引发的温差异常。”林深盯着温度曲线,寒流中心的水温已降至零下五度,远超心核的耐受范围。他突然想起周川资料里的记载:光苔对温度变化极其敏感,当环境剧变时,会通过荧光向信任的对象传递求救信号——这株光苔,正是三年前从心核附近带回的。
当“传承号”靠近心核,眼前的景象让两人心头一紧。心核的金色光带明显黯淡,周围的生物正用身体组成包围圈:成年皇带鱼用尾鳍拍打海水,制造暖流;冰海蚕喷出的粘液在海水中凝结成保温膜;连最微小的微光鱼都聚集起来,用群体荧光为心核“增温”。而那株在培养箱里传递信号的光苔“母体”,正从心核表面延伸出无数藤蔓,将能量源源不断输向核心。
“它们在消耗自己保护心核。”苏念的声音发颤,探测器显示光苔母体的荧光强度正急剧衰减,藤蔓根部已开始枯萎。她操控机械臂放出孩子们的雕塑,当小雕塑接触到光苔藤蔓的瞬间,心核突然释放出一道光流,将雕塑托在半空,底座上的“我们都在”字样在光线下格外清晰。
奇迹就在此时发生。光苔的藤蔓突然停止枯萎,顶端重新亮起荧光,顺着雕塑的轮廓蔓延,将孩子们的笔迹染成金色。更远处的寒流似乎被这股力量阻挡,边缘开始融化,海水中的温度曲线逐渐回升。成年皇带鱼游到“传承号”旁,用吻部轻轻触碰舱壁,鳍部的纹路组成“谢谢”的摩尔斯电码,尾鳍的金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明亮。
返程时,“传承号”带回了株特殊的光苔——是心核附近的光苔母体分出的侧枝,藤蔓上挂着个小小的水晶珠,里面裹着缕心核的金色光丝。林深将它种进培养箱,与之前的光苔放在一起,两株藤蔓立刻缠绕相拥,荧光交织成温暖的光晕,像久别重逢的伙伴。
当这株“光苔信使”被带回研究所,周念念和同学们围着培养箱欢呼。孩子们发现,光苔的荧光在墙上投射出的光斑里,多了个小小的人影,正牵着皇带鱼的鳍部走向心核——像极了他们画里的“守护兽”。
(扩写部分)
培养箱里的光苔藤蔓上,挂着颗米粒大小的水晶珠。林深用镊子轻轻拨动珠子,发现里面裹着的不仅有心核光丝,还有半片微小的鳞片——是深渊皇带鱼幼体的鳞片,边缘带着淡淡的金色,显然是被刻意嵌进去的。“这是深海的‘信物’。”他将珠子放在显微镜下,鳞片上的纹路与光苔的藤蔓脉络完美吻合,像两把能互相打开的钥匙。
苏念正在调试“传承号”的保温系统,这次下潜携带了特殊的“暖源”——是用热泉区的矿物质制成的发热块,能在低温环境下持续释放热量。她在发热块表面刻上了孩子们的名字,每个字都被光苔的藤蔓覆盖,“周念念说,要让深海知道,有很多人在为它们加油。”
出发前,周念念特意将自己的笔记本放进“传承号”的储物舱。笔记本最后一页画着幅画:地面上的光苔藤蔓顺着树根钻进土壤,一直延伸到海底,与心核的光带相连,旁边写着“光会走很远的路”。林深翻看时,发现画纸背面有行小字:“爸爸说,思念能变成光。”
下潜至七千米的玄武岩缝时,冰海蚕的幼体突然聚集过来,触须上的荧光组成箭头,指引着一条新开辟的通道。林深操控“传承号”穿过通道,发现两侧的岩壁上布满了光苔——是从心核附近蔓延过来的,藤蔓上的荧光组成一个个“小太阳”图案,显然是在标记安全路线。
“它们在为我们铺路。”苏念看着屏幕上的光苔分布图,这些藤蔓的生长轨迹呈放射状,恰好避开了寒流经过的区域。她突然想起老教授的笔记:“深海生物会用最朴素的方式回报善意,你给它们一束光,它们就会为你照亮整条路。”
当寒流的前锋与热泉生物制造的暖流相遇,海水中掀起细密的冰晶,像一场深海的“暴风雪”。林深注意到,冰晶在接触到皇带鱼的尾鳍时会立刻融化,金色的光轨所过之处,暖流如潮水般推进。探测器显示,皇带鱼的体温比平时升高了三度——它们在透支自身能量对抗寒流。
“投放发热块。”林深一声令下,机械臂将带着孩子们名字的发热块送入暖流区。当发热块开始释放热量,心核的光带突然亮了一瞬,仿佛轻轻“颤了一下”。周围的生物纷纷转向“传承号”,冰海蚕的触须组成心形,皇带鱼的尾鳍划出金色的圈,像在表达感谢。
光苔母体的藤蔓缠绕上发热块时,林深突然发现,藤蔓顶端的荧光在海水中组成了串数字——是周川的生日。苏念调出日历,今天正是周川的忌日。“它们记得。”她的声音有些哽咽,探测器里传来皇带鱼的鲸歌,频率与周川生前最喜欢的那首钢琴曲完美重合。
返程途中,“传承号”的外部摄像头拍下了震撼的一幕:那株光苔母体的藤蔓顺着“传承号”的缆绳向上延伸,像在“送别”;无数微光鱼聚集在深潜器周围,用群体荧光组成“再见”的字样;成年皇带鱼则游在最后,尾鳍的金光在海水中拖出长长的光轨,直到“传承号”消失在视野里,才缓缓转身。
回到研究所的深夜,培养箱里的两株光苔突然同时变亮。它们的藤蔓交织成个完整的圆环,将那颗水晶珠托在中央,光丝在珠子里缓缓流动,像颗跳动的小心脏。林深和苏念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了然——这不是结束,是新的约定。
周念念第二天来实验室时,发现自己的笔记本上多了片光苔叶子,叶片的荧光在纸上印出个小小的脚印,像皇带鱼的鳍部留下的。她笑着在脚印旁画了个笑脸,轻声说:“我知道你来了,我们会好好照顾光苔的。”话音刚落,培养箱里的光苔突然闪烁起来,像在用力点头。
窗外的月光洒进实验室,在培养箱上投下一道银辉,与光苔的荧光相融。林深望着那片温暖的光晕,突然明白:所谓跨越深渊的羁绊,从不需要惊天动地的誓言,不过是你传递一束光,我回应一片暖,在漫长的时光里,用最朴素的方式告诉对方——不管相隔多远,我们都在彼此的生命里,轻轻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