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亨元年,秋日的阳光为琉求的墨城港口披上一层碎金。海浪轻柔地拍打着栈桥,远处,格物院方向隐约传来蒸汽机的低沉轰鸣,与港口的喧嚣交织成华胥独有的进取乐章。
一名风尘仆仆的信使,未做任何停留,手持一枚封着赤火漆的细铜管,在验明正身后,被径直引往依山傍海而建的中央议事厅。
议事厅内,东方墨正与青鸾、李恪商议着“破晓计划”新一批探索船队的物资配给。窗扉敞开,带着海盐气息的微风拂入,吹动了摊在巨大石桌上的海图一角。
“元首,链州急转,珊瑚首席的加密传书。”近卫将铜管恭敬呈上。
东方墨接过,指尖划过那独特的火漆印记——一枚简化的船锚与墨羽交织的图案,这是远航探索队最高级别的急报标识。他熟练地验看、开启,取出了内里薄如蝉翼却韧性极佳的特制纸卷。
青鸾与李恪也停止了交谈,目光投来。珊瑚率领的探索队已向霞屿岛方向航行数月,此刻传回消息,必有要事。
东方墨展开纸卷,迅速阅览。他沉静如水的面容上,那双深邃的眼眸微微亮起,如同夜空中被拨亮的星辰。
“珊瑚在霞屿岛东北方向,”他开口,声音平稳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波澜,“发现了一条狭长的礁岛链。依据航速与星图定位估算,此链绵延极长,大致朝向倭国方向。”
他一边说,一边起身,走到那幅覆盖了整面墙壁的巨幅海图前。他的手指先点在代表华胥现有疆域的“琉求”,然后向东南移动,掠过已标注的“霞屿州”,再指向更遥远的、代表前沿的“霞屿岛”,最终,他的指尖悬停在霞屿岛东北方那片原本空白、仅以虚线圈出推测范围的海域。
“据报,此岛链多由珊瑚礁盘与小型岩岛构成,植被稀疏,缺乏稳定淡水水源,故几乎未见土着定居痕迹,仅偶有依赖海流的零散渔民航踪。”他复述着情报中的关键描述,目光却已牢牢锁定了那片刚刚被赋予实际意义的海域。
青鸾上前一步,秀眉微挑:“无主之地?且连接我东南前沿与倭国?”
李恪也若有所思:“若真如此链绵长,则犹如一道海上藩篱,其战略位置……”
东方墨没有立即回应,他的视线在海图上华胥、倭国、以及这条新发现的岛链之间反复逡巡,手指无意识地在空中虚划着那条隐形的弧线。议事厅内一时寂静,唯有窗外海潮声阵阵传来。那封来自遥远东南前线的信报,仿佛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此刻的墨城核心,激起了深远的涟漪。所有人都意识到,珊瑚带来的,不仅仅是一条新航路或几座荒岛的消息,更可能是一个将影响华胥未来海洋战略格局的重大发现。
东方墨的话语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在议事厅内激起无声的波澜。他并未急于结论,而是取过珊瑚随信附上的、由探索队员初步绘制的粗糙海图草图,将其与墙壁上那幅巨大的、标注着已知世界的详图并置。
他的目光,如同最精密的罗盘,在那条新发现的、由无数细小岛屿和礁盘构成的弧形链条上反复巡弋。手指虚悬,从霞屿岛东北端起始,沿着那断续的轨迹,缓缓向北,再向东北方向移动,最终,指尖稳稳地停在了海图上代表倭国列岛的轮廓附近。
“看这里,”他的声音低沉而清晰,带着一种洞穿迷雾的穿透力,“此链,并非随意散落。其走势,宛如一张巨弓的弓臂,亦或一道天然的海上阶梯。”
他指尖轻点几个关键位置:
“这些岛屿,虽荒芜不毛,然其位置,恰恰填补了我华胥东南前沿与倭国之间的广阔海域空白。它们彼此遥望,航程适中。”他抬起头,目光扫过凝神倾听的青鸾与李恪,“若在此链关键节点设立据点,则我华胥舰船,自琉求或链州出发,前往倭国或更东大洋,便有了踏脚之石,无需再冒险横渡茫茫深海。补给、休整、避风,皆有了依托。”
青鸾眸中锐光一闪,立刻捕捉到了军事层面的意义:“如此一来,我华胥海疆防御纵深,可向前推进数百乃至上千里!倭国若有异动,其船队未近我本土,便已在我前沿哨点的监视之下。反之,若我欲北上,此链便是最好的跳板和掩护。” 她仿佛已经看到,无数隐藏的观测点和小型堡垒,如同警惕的眼睛,镶嵌在这条岛链之上。
李恪则想得更远,带着一丝曾经的皇子对地缘博弈的敏感:“倭国近年来与大唐往来密切,虽表面恭顺,然其岛民天性,未必甘于久居人下。控制此链,无异于在其南向的海上脖颈,套上了一条无形的缰绳。将来,无论是对其施压、威慑,还是……防范其与大唐可能的海上勾连,我华胥皆可占据主动,立于不败之地。”
东方墨微微颔首,对两人的见解表示认可,但他的视野显然更为宏大。他的手指再次划过那条弧线,语气带着一种开创者的笃定:
“不仅如此。此链向东,直面浩瀚无垠的未知大洋,正是‘破晓计划’未来向东探索的必经之路。占据此链,我们便拥有了探索更深邃海洋、寻找可能存在的新大陆或岛屿群的前进基地。其价值,远超眼前之得失。”
他最终将手指重重按在海图上那条新生的弧线中央,仿佛要将战略的意志灌注其中:
“此非荒芜之链,实乃命运之链。控扼此链,则西太平洋之棋局,我华胥已执先手。进可攻,退可守,望可及远。其名,或可称为——‘潜龙之链’。”
“潜龙在渊,勿用而非无用。”他缓缓道出,目光再次投向窗外无垠的蔚蓝,“如今,是时候让它……显现其形了。”
议事厅内,海图上的那条原本模糊的弧线,在东方墨的阐述下,仿佛被注入了生命与力量,清晰地烙印在三位华胥核心决策者的心中。一场基于此发现的、悄然改变海洋格局的战略布局,已然在酝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