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霄踏入乾元殿偏阁的那一刻,暮色正悄然漫过飞檐翘角,将殿内染成一片沉静的琥珀色。雕花木门在他身后无声合拢,隔绝了外头渐起的风声与更漏低鸣。殿中烛火轻摇,映得梁柱间的云纹若隐若现,仿佛有龙蛇在暗处游走。
玉沁妜端坐于紫檀案后,指尖轻轻一压,一枚古旧铜符便稳稳地滑入砚台之下。那是一枚绝杀堂调令所用的母符,通体暗青,边缘刻着细密如蛛网的符文,据传唯有堂主亲信方可执掌。平日她从不离身,总是藏于袖中暗袋或贴身香囊之内,如今却竟被如此随意地置于案头,像是一局早已布下的棋局中,那一颗即将落定的关键子,静待天时地利人和。
他并未行礼,亦未开口寒暄,只是缓步上前,动作沉稳如松影移石。玄色长袍拂过青砖地面,未带一丝声响。他抬起手,指节修长而冷峻,将手中那册薄薄的卷宗轻轻推至灯影最明之处。烛光顺势爬上纸面,照亮了那泛黄的册页——边角已微微卷起,似经年翻阅所致,封皮素净无字,唯右下角一点朱印幽然浮现,红得深邃,宛如凝血。那是天机楼三级密档独有的印记,寻常人见之即避,知情者闻之色变。
“名单。”她终于启唇,声音不高,也不低,清冷如山涧晨雾,却又带着不容忽视的穿透力,恰好压过烛芯偶尔炸响的噼啪声,如同刀锋划过寂静,斩断所有虚妄的揣测。她的眸光未动,只淡淡落在那本册子上,仿佛早已知晓其中藏着怎样惊心动魄的秘密,又仿佛,不过是在等待一场注定降临的风暴。
三个人。凌霄依旧站在原地,未曾落座,语气平稳却带着不容忽视的分量,“礼部主事周延,兵部司务冯世庸,户科给事中沈维——这三人皆存有与二皇子府往来密信的底稿,藏于各自书房暗格之中,极为隐秘。周延每月初七必遣家仆送炭入府,表面是尽臣下之礼,实则炭筐夹层内藏机要文书;冯世庸则在兵部档案房后墙暗中凿出一道隐秘孔洞,借誊录军报之便,以纸条传递消息,手法隐蔽,极难察觉;而沈维手段更为精巧,竟利用贡茶箱的夹层递送密函,前日还收到一封急信,内容直指‘春汛前定局’,言辞紧迫,显见其背后布局已至紧要关头。”
玉沁妜缓缓翻开手中册子,指尖轻抚过纸页,目光如刃般扫过三人的履历。虽皆为中层官员,品阶未入高位,却无一例外地扼守在朝廷政令流转的关键枢纽之上——一人执掌礼制文书的呈递与备案,牵动朝仪纲纪;一人掌控军情奏报的誊录与归档,握有边防动态之先机;另一人则手握户部稽查之权,能左右钱粮调度、账目核查。三人若同时被揭发牵连,六部运转必将为之滞涩,至少三日之内难以顺畅施政,朝局震荡在所难免。
她抬眸,声音清冷如秋水:“你查了多久?”
“七天。”凌霄从袖中取出一块残破的布片,边缘磨损,沾着些许干涸的泥痕,“这是从沈维贴身小厮鞋底刮下的泥土,经辨认,乃是沧州码头独有的青灰土,潮湿微腥,唯有长期往返河运码头者才会沾染。此外,那小厮近日还曾潜入清晖院后巷一处废弃马厩——那里,曾是裴元舟秘密接头之地。足迹尚新,烟灰未散,显然有人近期频繁出入。”
他顿了顿,眸光沉静,仿佛将整座京城的暗流都收入眼底,“线索虽细,却环环相扣。七日之间,我未敢稍歇,只为将这张网看得更清。”
玉沁妜合上册子,指尖轻叩桌面三下。这是她做决断前的习惯动作,小时候在雪地里捡到凌霄那天,也是这样敲着宫门铜环,说:“带他进去。”
“拂晓前动手。”她抽出一张空白签令,提笔写下三人姓名,“只抓他们,不动家眷,不封府门。对外称因贪腐嫌疑协查,等明日早朝再揭。”
凌霄微微挑眉,眸光微闪,语气中带着几分玩味:“你要当众撕破脸皮?”
“并非撕脸。”她指尖轻压凤印,朱砂红痕缓缓沁入签令边缘,声音清冷如霜,“而是让他们亲眼瞧瞧,什么叫作‘尚未出手,已然入笼’。”
他低笑一声,将酒葫芦随意搁在檀木桌上,发出一声轻响:“义姐,你这一手,比淬了剧毒的刀子还狠。人不怕死,怕的是——明明还在挣扎,却早已输得彻彻底底。”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她抬眸望来,眼波沉静如深潭,“你觉得,我该一网打尽,不留余地。”
“我是觉得,留些尾巴,鱼才肯游回来。”他敛去笑意,指节轻轻叩了下桌面,“可你也别忘了,玉明煦不是蠢人。一旦察觉三人落网,必定立刻缩回壳中,步步设防。接下来的棋,会更难走。”
“我不急。”她将三道密令整整齐齐叠起,动作从容不迫,仿佛在抚平命运的褶皱,随后轻轻合入那方黑漆描金的匣中,“他如今最惧的,便是穷途末路、孤注一掷。只要我还为他留着一线生机,他便不会逃,反而会拼尽全力拉更多人垫背——到那时,顺藤摸瓜、抽丝剥茧的人,只会是我。”
凌霄点头,拎起盒子转身要走,却被她叫住。
“等等。”她纤指轻抬,从砚台下缓缓取出那枚古旧斑驳的铜符,指尖微顿,仿佛在掂量着它的重量与意义,“把这个交给墨刃。让他亲自带队,但务必记住——只许擒拿,不准伤人。若有反抗,卸其兵器即可,切不可见血。”
“你心软了?”他眸光微闪,语气中带着一丝探究与玩味。
“不是心软。”她垂眸凝视着空荡荡的签令匣,目光幽深如潭水,唇角微抿,声音清冷而坚定,“这些人罪不至死,尚有可恕之处。我要的从来不是鲜血淋漓的杀戮,而是雷霆万钧的震慑,是让那些藏在暗处的人,听见风声便胆寒。”
凌霄静默片刻,眉梢微挑,忽而低笑出声:“那赵三槐呢?他可是明明白白替二皇子奔走效命的狗腿子,手底下也不干净。”
“他已经失踪整整三日。”她语气淡漠,似在陈述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眼底却掠过一缕锐利的光,“要么早已被人灭口,尸骨无存;要么就是吓得魂飞魄散,躲进了哪位失势旧臣的府邸深处,苟延残喘。不必费心去寻他——人心一旦走投无路,总会本能地扑向自以为安全的角落,就像飞蛾扑火,明知危险,却仍甘愿赴死。”
他闻言轻笑,修长的手指将那枚铜符仔细收进怀中,贴着心口的位置,笑意渐深,带着几分讥诮与洞悉:“你说得对。狗急了,连主人的裤腿都敢咬,更何况是一条已被逼到绝境的老狗。”
四更天,宫禁最深之时。
三队身着玄色劲装的黑衣人自皇宫的不同方位悄然潜出,脚步轻盈如秋叶飘落,几乎不染尘埃。其中一队疾行奔向礼部官舍,身影掠过残月下的飞檐斗拱;另一队无声没入兵部值房,隐于晨雾缭绕的廊庑之间;最后一队则直扑户科给事中的私宅,行动迅疾如电,精准无误,未惊动巡夜更夫半分,亦未引发邻里丝毫骚动,仿佛幽影穿行于梦境之中。
天光尚未破晓,三人已被秘密押送至绝杀堂幽深的地牢,分别囚禁于铁门重锁的暗室之内,彼此隔绝,音讯全无,唯余四壁阴冷与烛火摇曳。
清晨卯时初刻,天边泛起鱼肚白,玉沁妜缓步踏入朝堂。她衣袂微动,步履从容,眉宇间透着沉静威仪。百官依序列班而立,朝会秩序井然,表面风平浪静。然而,几位与那三位被拘官员素有交情的大臣却频频侧目,目光闪烁,神情凝重,眼底深处难掩一丝难以察觉的焦灼与不安,仿佛平静湖面下暗流涌动。
她端坐于金銮殿上的龙椅之中,神情沉静,眉宇间透着不容侵犯的威仪。先是批阅了几件关于农事民生的奏折,朱笔轻点,条理分明;随后又准了工部所请,允其在江南修桥筑路,以通漕运。一切政务如常,朝臣们低头执笏,秩序井然,仿佛今日也不过是寻常一朝。
直到礼部尚书出列,躬身禀报昨日祭祀大典诸项事宜,殿内方才响起她清越而低缓的声音:
“昨夜,朕命人彻查数月以来礼部文书积压之弊,原意仅为整肃吏治,未曾想竟牵出一桩骇人之事——主事周延,涉嫌私自篡改国典注释,妄议祖宗成法,淆乱礼制纲常。”她语速不疾不徐,却字字如锤,敲在众人心头。话音微顿,凤目轻抬,目光如寒星般扫过文官队列,“此人现已收押入狱,交由大理寺严审。待案情查明,自有国法处置。”
朝堂之上,一时鸦雀无声,连呼吸都似凝滞。
未及众人回神,兵部侍郎正欲启奏幽州边防调度之事,那端坐龙椅的身影再度开口,声调依旧平稳,却带着千钧之力:
“另据核查,兵部司务冯世庸,长期篡改军情誊录副本,刻意隐匿急报内容,致使幽州前线战况延误七日方达中枢。此等行径,已非疏忽懈怠,实为欺君罔上之重罪。现人犯已移交刑部司立案审查,不得姑息。”
一声倒吸冷气自殿角传来,旋即又被死死压抑下去。
她神色不动,指尖轻轻拂过案上奏本边缘,仿佛只是在谈论天气一般继续道:
“还有户科给事中沈维,身为监察言官,不思秉公执法,反借稽查之权,屡次勒索地方贡使,强索珍茶异器,累计收受财物共计十七件,皆有账册凭证与证人口供为据。其行败坏朝纲,玷污清誉。即日起,停职待勘,家宅查封,等候三法司会审。”
三道雷霆接连炸响,自殿顶滚落,震得满朝文武心神俱颤。有人额角渗汗,有人垂首避视,更有几位与涉案官员过往甚密者,面色灰白,几欲踉跄。然而龙椅之上,她依旧端然稳坐,目光深邃如渊,仿佛刚才掷下的并非三条罪状,而是早已注定的命运裁决。
玉明煦立于宗室众臣之首,面色微凝,眉宇间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波动,然转瞬即逝,神情已恢复往日的沉稳从容。他向前迈进一步,双手拱于胸前,声音低而清晰:“陛下雷霆出手,肃清朝中积弊,整顿纲纪,臣等无不心怀敬畏,由衷钦服。然而……周延、冯世庸与沈维三人,素来勤勉尽责,恪守职分,若仅因些许疏失便遭重惩,恐令百官寒心,士气动摇。”
玉沁妜静静地望着他,唇角轻轻扬起,似笑非笑,眸光却冷如寒星:“你说他们勤勉?那朕倒要问你——周延擅自删改《女官仪典》中‘女子不得参政’一句,可曾经过你的默许?是你授意所为,还是另有主使?”
玉明煦瞳孔骤然一缩,眼底闪过一抹惊澜,却未出声。
她不待其答,语锋再转:“冯世庸伪造兵部通行令,私自放任外臣闯入军档房查阅机密文书,那张通行令上的批阅印章,可是出自你府中的签押?可是你亲笔所批?”
他的喉结微微滚动了一下,下颌线条悄然绷紧,依旧沉默以对。
玉沁妜的声音陡然压低,如寒泉滴落石阶,字字清晰,却又沉重如锤:“还有沈维——他前日呈递至你手中的那份《宗室俸禄重议草案》,为何与户部所存正本大相径庭?少去的那一页上,赫然写着‘废女帝、立新君’六个血一般的字!你当真从未见过?不曾触目惊心?”
大殿之内,霎时间万籁俱寂,连呼吸声都仿佛被冻结。文武百官屏息凝神,目光在帝王与宗室首臣之间来回游移,空气紧绷得如同拉满的弓弦。
玉明煦猛然抬头,双目炯然,声音拔高三分,带着几分愤慨与不甘:“荒谬绝伦!此等大逆不道之言,臣岂敢听闻,更遑论参与其中!这分明是有人蓄意构陷,妄图嫁祸于臣,扰乱朝局!”
“构陷?”玉沁妜冷笑出声,凤眸微眯,寒光乍现,“那你且告诉朕,为何这三人皆曾在深夜秘入清晖院?为何他们家中亲眷近月来频频变卖田产、转移家资?又为何赵三槐失踪前最后一程,竟是悄悄潜入你府邸后角门,与一名黑衣人密会半炷香之久?”
她一字一顿,如刀刻石,句句逼人,直指人心深处。
他张了张嘴,终未出声。
她缓缓站起身,裙裾轻曳,沿着高阶一级一级走下,石阶在她足下延伸,仿佛时间也为之凝滞。那素色长裙拂过冰冷的台阶,无声无息,却带着千钧之势,压迫得人几乎喘不过气。
她停在他面前,近得能看清他眉间细微的抽动,额角渗出的冷汗在烛光下泛着微光。“你以为,你是在布局?”她的声音不高,却像寒刃划过冰面,冷而锐利,“可你每走一步,脚下踩着的,都是我早已为你铺好的路。”
“我没有……”他喉头滚动,声音干涩紧绷,像是被无形的手扼住。
“你有。”她毫不留情地打断,语气如铁铸般坚定,“你暗中拉拢朝臣,结党营私,不是为了忠于谁,更不是为了江山社稷——是为了你自己。你想让天下人相信,这江山不该由女子执掌,想用道义压我,用礼法困我。可你偏偏忘了最重要的一件事——当年父皇临终之际,龙榻之前,亲口指定的继位之人,是我,不是你。”
“那是迫于太后的压力!”他猛然抬头,脱口而出,话一出口,脸色骤变,急忙闭嘴,眼中闪过一丝惊惶。
她怔了一瞬,随即嘴角缓缓扬起,那笑意从唇边漾开,一路蔓延至眼底。这是她今日第一次真正地笑,不再冷峻,不再压抑,而是带着释然与锋芒,仿佛冰雪初融,春雷将动。
“很好。”她轻声道,声音清越如钟,“你说出来了。现在,满殿文武,三公九卿,人人都听见了。”
她转身,面向巍峨大殿中的群臣,凤袍猎猎,气势如虹:“自今日起,凡与此案有所牵连者,若能主动陈情、如实招供,既往不咎;若有包庇隐瞒、徇私舞弊者,一律视为同谋,罪同处置。三日之内,朕要看到一份完整名册,不得遗漏一人。”
语毕,她广袖一挥,衣袂翻飞如云卷风起,转身踏上高阶,背影挺拔如松,步步生莲,再未回头。大殿之内,鸦雀无声,唯有余音回荡梁上,久久不散。
玉明煦僵在原地,手指紧紧攥住腰间玉组佩,指节发白。
退朝的钟声响起,百官陆续离去。一位老臣从他身旁经过,低声说了句什么,他未曾听清,只瞥见对方袖口露出半截写满名字的纸角。
他垂目看向自己的影子,被阳光拉得修长,斜斜横亘在金砖地上,宛如一道裂痕。
忽然一阵风掠过廊下,卷起残叶,一片枯黄打着旋儿落在他脚边,轻轻覆住了那道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