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那间令人压抑的办公室,众人都沉默不语。朱元璋脸上的失望与疲惫尚未完全褪去,只是背着手,步履略显沉重地走在紫金山的林荫道上,仿佛每一步都踏在过往家族恩怨的尘埃里。
李墨在前引路,低声通过通讯设备安排着行程。王卓跟在他身边,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低声说:“李干事,还好你们安排周到。我真怕出现那种……咱们大明开国皇帝回自己家陵园,还得排队买门票的荒唐场面。”
李墨推了推眼镜,露出一丝职业化的微笑:“王卓同志说笑了,基本的接待预案我们还是有的。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显然,一切早已在有关部门的掌控之中。
穿过神道,望着那些历经六百余年风雨依然肃穆矗立的石象生,朱元璋的脚步渐渐慢了下来。他的目光掠过那些文臣武将、獬豸骆驼,眼神中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追忆与感慨。这些,都是他当年亲自审定规制,为他守护身后安宁的仪仗。
明孝陵主体建筑群出现在眼前,红墙黄瓦,在苍松翠柏掩映下,庄严肃穆。让朱元璋有些意外的是,这里并非他想象中皇家禁地的冷清,反而有不少游客,其中很多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他们或安静参观,或低声交谈,秩序井然,陵园本身也得到了极好的修缮和维护,不见破败,这让他心中稍感慰藉。
正当朱元璋默默注视着“明孝陵”那几个大字,心中滋味难明时,不远处两个背着背包、学生模样的年轻人的对话,清晰地飘了过来。
“要我说,朱元璋绝对是历代皇帝里逆袭的巅峰!真正意义上的‘开局一个碗,结局一根绳’……啊不对,他结局挺好的,是说他子孙结局一根绳。”一个戴眼镜的男生侃侃而谈。
“结局一根绳?!”朱元璋心中猛地一凛!他在明朝时空不知道把《明史》翻了多少遍,知道大明最终亡于流寇,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这“一根绳”像一把冰冷的锥子,瞬间刺破了他刚刚升起的一丝欣慰,让他想起了那不忍卒读的亡国结局,脸色顿时阴沉了几分。
他的同伴,一个瘦高个,并未察觉不远处那位“老艺术家”的异样,接口道:“是啊,明太祖最厉害的是,‘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统天’!这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功业,足以光耀千古!硬是把断了层的汉文明给续上了!”
听到这话,朱元璋紧绷的脸色才稍稍缓和。这诗句他熟悉,正是当年昭示他天命所归、重整河山的象征。后世之人能如此评价,让他胸膛不禁微微挺起,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然而,那眼镜男接下来的话又让他皱起了眉头:“功绩是没得说,不过老朱那套制度,什么户籍固化、海禁锁国,说到底还是脱不开小农思维的局限性,眼界不够开阔,把后面几百年的路都给限定死了……”
“小农思维?”瘦高个笑了,“你让一个放牛娃出身、从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人,能有多超前的视野?他能做到‘日月重开大统天’,已经是他那个时代的极限了。”
这些话,一字不落地传入了朱元璋的耳中。他脸上的肌肉微微抽动。赞扬让他受用,批评则像一根根细刺,给他带来了不伤及肌肤却直达灵魂的痛,真切地提醒着他与这个后世时代的差距。他看着身边穿梭的、衣着光鲜、神态自信的后世百姓,再看看这稳固繁华远超他时代的江山,那本能想反驳的话,最终化作一声几不可闻的、混合着不甘与无奈的叹息。
李墨适时地轻声介绍道:“朱老先生,明孝陵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一直受到国家最高级别的重视和保护,历朝历代,包括我们现在,都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维护和考古研究。”
朱元璋微微颔首,目光复杂地看着自己的长眠之地,语气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感慨:“嗯……后世子孙,有心了。能保存得如此完好,咱……倒是没想到。” 这份超越朝代更迭的对历史遗迹的尊重,让他内心受到了一种异样的触动。
接着,在李墨的引导下,他们转向去往附近的明东陵——懿文太子朱标的陵寝。与明孝陵的宏伟与妥善保护相比,东陵显得格外寂寥荒僻,规制也明显小了许多,残存的遗迹透着一股凄凉,仿佛在无声诉说着政治斗争的残酷与身后寂寞。
无独有偶,刚才那两位大学生竟也溜达了过来。眼镜男看着略显荒凉的东陵遗址,叹道:“这就是朱标的墓啊,朱元璋最疼爱的太子。可惜死得早,不然也没后面那么多破事了。”
瘦高个压低了些声音,带着点八卦的语气:“听说这东陵在明朝中后期就保护得不咋样了,估计跟政治有关。毕竟朱允炆一脉被定性为‘伪帝’,他爹的陵墓能好到哪儿去?这要让朱元璋知道,非得气得从孝陵里跳出来,拿着鞭子狠抽朱棣不可!”
他话音刚落,眼镜男立刻插嘴,语气带着更强烈的鄙夷和某种历史爱好者特有的“恨铁不成钢”:“抽朱棣?老爷子要是知道后面还有个‘叫门天子’明堡宗朱祁镇,先在土木堡把明军几十万精锐送光,再帮敌人去叫自家城池大门,他肯定第一个抽死这个不肖子孙!这是一个把历代昏君的劣迹集于一身的皇帝!简直是老朱家最大的耻辱!”
“叫门天子?明堡宗?朱祁镇?!” 朱元璋猛地停住脚步,身体瞬间僵直如同石雕!他在看明史时,对“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的记载已有了解,知道这个不肖子孙葬送大军、被俘辱国,甚至复辟后还杀害忠臣于谦!
但此刻,亲耳从后世人口中听到如此形象又极具侮辱性的绰号——“叫门天子”、“明堡宗”,尤其是“叫门天子”这句诛心之言,所产生的强烈画面感和极致耻辱,如同一道裹挟着冰雹的九天霹雳,狠狠地劈在了他的天灵盖上!比他在史书上看到的冷冰冰的文字,要震撼和刺骨千万倍!
他猛地转头,目光如两道即将喷发的火山熔岩,死死射向那两个还在嬉笑讨论的大学生,脸上的血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去,变得铁青,继而涨红。一股无法形容的、混合了滔天愤怒、极致羞愧和钻心疼痛的气息,如同实质般从他佝偻又挺直的身躯上爆发出来。他握着拐杖的手,指节因为过度用力而发出“嘎吱”的声响,手背上青筋暴起,微微颤抖。
王卓和李墨心中同时叫糟,知道最担心的情况还是发生了。王卓赶紧上前一步,挡在朱元璋和那两位学生之间,低声道:“岳父,后世学子闲聊,口无遮拦,当不得真,我们先去别处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