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阁内,烛火将两人的影子投在冰冷的金砖上,拉得悠长而扭曲。
死寂中,唯有朱元璋粗重的呼吸声清晰可闻,方才那“人人如龙”的时代描绘与王朝倾覆的残酷预言,如同冰与火在他胸中交织冲撞,让这位见惯风浪的帝王也显出一丝罕见的疲态与恍惚。
良久,那沉重的呼吸渐渐平复。
朱元璋抬起眼,眸中复杂的波澜被强行压下,重新凝聚成深不见底的探究,他声音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你……来自后世,又知晓天命。你既言大明国祚……那之后种种,想必也知之甚详了?”
王卓的心骤然缩紧。这个问题无论如何也避免不了。他深吸一口气,从身后取出那套早已备好的、中华书局出版的繁体竖排《明史》,双手高举过顶,动作郑重:
“陛下圣明。后世史家,确将前朝兴衰辑录成书。此乃后世官修《明史》,其中记载了自洪武朝起,至……至明祚终结,近三百年间之大事纪要、典章制度、人物传记。在下今日,愿将此书献于陛下。”
那本纸质、排版、装帧皆与当世迥异的厚册,被轻轻置于御案之上。
朱元璋的目光落在其上,眼神复杂难明。自己的一生功过,煌煌大明二百多年的气运流转,竟已被人书写定格?他伸出手,枯瘦如竹节的手指微微颤抖,极其缓慢地抚过封面上那两个浓墨重彩的大字——“明史”。这一抚,仿佛重逾千钧,浸透了历史的尘埃。
“然,”王卓紧接着开口,“陛下需知,史书乃后人所修,难免带有修史者之立场与局限。且年代久远,某些细节记载,或与真实发生之事……略有出入,亦未可知。此书仅供参考,万望陛下圣心独断,勿尽信书。”
王卓言辞恳切,既是为真相留有余地,更是为自身埋下至关重要的转圜伏笔。
朱元璋深深看了王卓一眼,那目光似能穿透肺腑,却并未言语。他的注意力已被《明史》牢牢攫取。他缓缓翻开书页,目光如鹰隼般扫过那些陌生的字句与纪年。起初,他还看得颇为仔细,时而颔首,时而蹙眉,与记忆中的人与事一一印证。
然而,当他翻到建文朝,目光骤然被“靖难之役”四个冰冷的字钉住时,所有的从容瞬间粉碎!
他几乎是贪婪又难以置信地快速阅读着那些字句——“燕王朱棣起兵”、“奉天靖难”、“谷王朱橞与李景隆开金川门迎降”、“建文帝下落不明”……
“砰!”朱元璋干瘦的手掌猛地拍在御案之上,震得笔砚跳动!他霍然抬头,一双眼睛因极度的震惊、暴怒与难以接受的痛楚而布满血丝,死死地锁住王卓,声音如同受伤的猛兽,从喉咙深处挤压出来,嘶哑欲裂:
“这……这上面写的……可是真的?!老四……竟然是咱家老四?!他竟敢……他竟敢如此悖逆人伦?!允炆呢?!咱的皇太孙呢?!”
那磅礴的帝王之怒几乎化为实质,要将王卓碾为齑粉。王卓立刻将心提到嗓子眼,声音发颤却异常清晰:“陛下请息怒!我万不敢妄议天家之事,史书确是这般记载……然其中内情曲折,后世众说纷纭!”
朱元璋胸膛剧烈起伏,呼哧的喘息声在寂静的暖阁内如同风箱鼓动,那双血红的眼睛仿佛要喷出火来,看看王卓,又看看案上那本如同诅咒般的《明史》,口中喃喃自语,声音充满了混乱、痛苦与无法置信:“老四……竟然是老四……咱封他做燕王,镇守北疆……他竟然……允炆……咱的孙子……”
空气凝固如铁,沉重得令人窒息。
许久,那骇人的喘息声才渐渐微弱下去。朱元璋仿佛一瞬间被抽干了所有力气,那股冲天的怒气被一种更深沉、更冰冷的悲凉与彻骨寒意所取代。他缓缓地、极其沉重地靠回椅背,闭上眼睛,无力地挥了挥手。
王卓垂手侍立,如同雕塑,静静等待着朱元璋接受子孙相残的事实。
又过了好一会儿,朱元璋才重新睁开眼,眼神已恢复了古井般的深邃,但那井底却沉沦着无法化开的阴影与疲惫。他不再看那本《明史》,声音嘶哑低沉:
“你说……史书也可能有误?”
王卓心中猛地一凛,谨慎地回答:“回陛下,后世修史,难免有所疏漏或……受当时情势影响。”
王卓嘴上说得委婉,心里却如同明镜一般:史书当然可能有误,而且误差可能超乎想象!别说明史了,单就是您洪武朝自己的《明太祖实录》,您那位“好四子”燕王殿下将来可是亲自操刀,重修了两次!把洪武后期尤其是建文朝的历史改得面目全非,恨不得将所有合法性都归于己身,将建文君臣尽数抹黑。
眼前这本《明史》,其关于靖难之役的记载,骨子里流淌的恐怕大半是永乐朝修订过的“官方口径”。
“你既能来去后世,想必还有更多……让咱能‘亲眼’看看的东西吧?不只是文字。”朱元璋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带着一种深沉的探究和一丝难以察觉的渴望。
王卓心中一动,知道机会来了。他立刻将那些危险的念头压下,躬身道:“陛下明察万里!后世确有奇物,名曰‘平板电脑’,其内可存储海量文字、图画,甚至……能如皮影戏般,活动演绎过往之事迹、人物之言行,虽非真实,却也能生动再现一二,远胜文字抽象。”
“活动演绎?皮影戏?”朱元璋眼中精光一闪。
“这个…我需再次运用异能,返回后世取来此物。恳请陛下恩准!”
“准!速去速回!”
王卓立刻走到暖阁角落,集中精神——回归现代!
嗡! 瞬间回到家中。他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找出那个早已准备好的平板电脑。他之前就已经未雨绸缪,在里面下载了数部关于明朝的电视剧、纪录片,并特意用视频编辑软件,精心裁剪制作了两段精华短片:
1. 《洪武大帝》:主要剪辑自胡军版《朱元璋》电视剧。
王卓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片段:濠州城破,青年朱元璋走投无路投身红巾军的决绝;鄱阳湖大战,火攻陈友谅连环巨舰的烈焰滔天与惊心动魄;登基大典,身着衮服一步步走上奉天殿御阶的威严与孤寂;深夜批阅奏章,灯下那疲惫却依旧锐利如鹰的眼神。
以及下令惩治贪官时,那冰冷无情、仿佛能冻结血液的杀伐之音…… 背景音乐雄浑低沉,画面极具张力,力图展现一个立体、复杂、既有雄才大略又心狠手辣的开国帝王形象。
2. 《永乐大帝》:主要剪辑自《大明风华》和《山河月明》。
聚焦于北平阴郁的王府中,朱棣于姚广孝面前压抑着野心与恐惧的挣扎;靖难起兵时,燕军铁骑冲出北平城的悲壮与决然;战场上,他身先士卒、咆哮冲杀的悍将风采;登基后,五征蒙古,大军出塞,黄沙万里般的赫赫武功;下令编纂《永乐大典》时,那囊括古今、包罗万象的气魄。
以及最后,年老的他站在苍茫天地间,眺望郑和宝船远航方向的深邃目光…… 这段视频突出其戎马一生、功过交织的复杂性和开创盛世的帝王气魄。
他将这两段视频放在最显眼的位置,检查了一下电量满格,然后再次启动穿梭——返回明朝!
嗡! 几乎是瞬间,他再次出现在暖阁角落,手中捧着一个银灰色、轻薄光滑的“铁盒子”。
暖阁内只有他和朱元璋两人。在皇帝惊异的目光中,王卓走上前,熟练地点亮屏幕。
屏幕骤然发出的光芒在昏暗的暖阁中如同一个小太阳,那清晰无比、色彩鲜艳的光影让朱元璋下意识地眯起了眼睛,身体微微后仰,脸上第一次露出了近乎骇然的神色——这绝非世间任何已知的技艺!
“陛下,此物便是‘平板电脑’。”王卓点开第一个名为《洪武大帝》的视频文件,“此段……是后世艺人演绎的,关于陛下您的一些往事。”
顿时,平板电脑的扬声器里传出了雄浑悲壮、极具穿透力的音乐声,伴随着刀剑交击、战马嘶鸣的音效。
屏幕上,色彩鲜艳、动态流畅得令人窒息画面开始播放:只见千军万马在广袤的战场上惨烈绞杀,箭矢如雨,火光冲天映红了江水,一个面容坚毅、眉宇间带着冲天霸气的男子(胡军饰)身披重甲,手持战刀,于尸山血海中浴血奋战,发出震耳欲聋的怒吼……镜头拉近,那张饱经风霜、眼神锐利如刀的脸庞占据了整个屏幕!
朱元璋猛地从御座上弹了起来,身体剧烈前倾,一双眼睛瞪得如同铜铃,死死地、难以置信地钉在那方寸屏幕之中会动的“人影”上!
那里面的人的容貌、气度,竟与他年轻时有五六分神似!而那宏大惨烈的战争场面、那磅礴汹涌的气势、那无比真实的音效,瞬间形成一股洪流,将他狠狠地拽回了数十年前那金戈铁马、生死搏杀的岁月!
他看到了“自己”在鄱阳湖的火光中如礁石般屹立,冷静地下达着决断生死的命令; 看到了“自己”在南京城登基时,于万民跪拜中一步步走上御阶,那睥睨天下背后深藏的无限孤寂; 看到了深宫夜半,“自己”独自坐在堆积如山的奏章前,灯下那疲惫却依旧燃烧着熊熊野望与警惕的眼神; 也看到了“自己”面对贪官污吏时,那冰冷彻骨、毫无转圜余地的杀意,仿佛能透过屏幕弥漫出来……
虽然明知是“演绎”,但那超越时代的视听效果、那极具感染力的表演、那刻入骨髓的熟悉场景和事件,依旧带给这位老年皇帝无与伦比的、颠覆认知的巨大冲击!
朱元璋仿佛被抽离了躯壳,以一个鬼神般的视角,重新审视了自己那波澜壮阔、血火交织、充满荣耀与罪孽的一生。
呼吸变得如同风箱般粗重,手指无意识地紧紧攥住御案边缘,指节因用力而发白,整个人完全沉浸其中,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身份,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第一段视频播放完毕,屏幕暂时暗下,那雄浑的音乐余音似乎还在暖阁中回荡。朱元璋依旧保持着站立前倾的姿势,胸膛起伏,久久无法回神,眼中充满了巨大的震惊、汹涌的回忆、以及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灵魂的洗礼。
王卓小心翼翼地观察着他的反应,屏息等待了片刻,轻声地说道:“陛下,这里还有一段……是关于……燕王殿下的一些后世演绎。”
朱元璋猛地回过神,目光如同被烫到一般从暗下的屏幕移开,锐利地看向王卓,然后又猛地转回那再次亮起的屏幕。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审视、警惕,以及一种无法抑制的、想要窥探那残酷“未来”的迫切。
这一次,画面的色调似乎变得更加沉郁、冷峻,配乐也带着一种压抑的紧张感和悲怆感。
屏幕上,出现了一个身处幽暗王府(北平燕王府)、面容阴鸷、眼神锐利如鹰隼、却又深刻压抑着无尽野性与焦虑的中年王爷。他与一个黑衣僧人对坐,烛光摇曳,两人低语密谋,空气中弥漫着山雨欲来的窒息感;紧接着,战鼓擂响,他身着戎装,于万千铁骑前拔出长剑,发出“奉天靖难”的咆哮,声嘶力竭却又充满破釜沉舟的决绝。
画面切换至惨烈的战场,他亲自冲锋陷阵,刀锋染血,眼神疯狂而悍勇,如同被困的猛兽发出最后的嘶吼;他站在刚刚经历血火洗礼、尚未打扫干净的南京城头,俯瞰着硝烟未散的帝国都城,眼神中却没有胜利的喜悦,只有更深的阴郁与沉重。
他晚年率军一次次北征,苍老的身影融入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苍茫背景,尽显帝王武功的赫赫,却也透露出无尽的疲惫与孤独;最后,他站在宏伟宫殿的高处,凭栏远眺,目光穿透云层,深邃如同浩瀚海洋,仿佛在凝视着一个他亲手开创、并用尽一生去支撑和扩张、却又无法完全掌控其命运的庞大帝国……
视频着重展现了朱棣的雄才大略、赫赫武功以及那种一生都在抗争、都在证明什么的复杂气质和内心挣扎。
朱元璋死死地盯着屏幕里那个熟悉又陌生的“四儿子”,看着他那份远超其他藩王的深沉心机和强悍能力,看着他在战场上与自己麾下大将(屏幕中出现的对手显然是代表建文帝的军队)惨烈厮杀的场面……刚才《明史》中那段关于“靖难之役”的冰冷文字,此刻化为了鲜活、残酷、充满力量与矛盾感的动态画面,在他脑海中疯狂撞击!
尤其是“朱棣”那阴郁的眼神、那“靖难”的怒吼、那俯瞰南京的复杂神情,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他的心神!
当第二段视频也播放完毕,暖阁内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落针可闻。平板电脑屏幕的光芒映照着朱元璋剧烈变幻的脸色,那上面交织着震惊、愤怒、一种被背叛的痛心、以及一丝难以言喻的、作为父亲看到儿子如此“能耐”却又走上歧路的复杂情感……甚至,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对那庞大帝国气象的震撼。
他缓缓地、极其沉重地坐回了椅子上,仿佛被抽干了所有力气,连那挺直了一生的脊梁都似乎微微佝偻了些。良久,他才喃喃自语,声音沙哑得如同破旧的风箱,充满了无尽的疲惫、震惊和一种难以言喻的苦涩:
“老四……竟然真是老四……这般模样……这般……能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