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卓匆匆赶到燕王府时,发现蒋瓛早已在府内等候,显然有要事相商。燕王朱棣一身劲装,似乎随时准备出发,见到王卓便道:“就等你了。北平事宜千头万绪,我等需尽快动身。”
王卓定下神来,首先汇报此行的核心成果:“王爷,托陛下洪福与东大之谊,此次东大方面为臣、哦不,为大明特备一份贺礼,愿助我大明夯实根基。此乃各类化肥,共计十万零一吨,取‘万里挑一’之吉兆。待明年开春即可分发试用,若见效,必能使我大明粮棉丰产,仓廪充盈。”
朱棣是何等人物,立刻领会了其中深意,眼中闪过一抹了然,缓缓点头:“东大厚意,本王心领。此物关乎国本,确乃雪中送炭之举,甚好!”
王卓接着汇报:“其次,为长远计,东大支援的一架名为‘直升机’的铁鸟,以及修建可供更大铁鸟起降之简易机场的物资与两名精通此道的工程师,已随臣抵达。臣建议,王爷此次北上,可将工程师与部分紧要物资先行带走,抵达北平后,立即选址,着手平整土地,修建机场。待王爷安顿妥当,便可用电台通知臣,臣再携那直升机直接传送至北平。如此可节省大量时间。”
“机场……未来通衢之枢纽……”朱棣沉吟片刻,明其关窍,果断下令:“蒋瓛,此事由你亲自督办,挑选可靠人手,护送东大工程师及物资随军北上,一到北平,即刻开工,不得延误!”
“臣遵命!”蒋瓛抱拳领命。
汇报完要务,王卓又取出一个平板电脑,递给朱棣:“王爷,此物内存有东大整理的关于漠北鞑靼、瓦剌各部更详尽的史料舆图,或对北征有所裨益。另外,世子殿下在东大一切安好,学业专注,生活亦已适应,里面有一段殿下亲自录制的影像,请王爷观看。”
朱棣接过这“未来法器”,尤其听到有儿子的影像,神色缓和,郑重点头,小心收好。
正事谈毕,蒋瓛上前一步说道:“王郎中,你之前提及与东大贸易之事,卑职近日留心搜集了一批大明顶尖的匠作精品。”他引王卓到偏厅,只见那里陈列着数件精美绝伦的物品,蒋瓛一一介绍:“此乃上好的金漆镶嵌器皿,色彩绚丽;这是精工雕漆,层次分明;那是御用的宫毯,织造繁复;还有这花丝镶嵌的首饰、上等的玉雕以及苏绣精品等,皆是各地进贡或京师名坊所出之珍品。”
王卓仔细观看,心中不由一动:好家伙!这金漆镶嵌、雕漆、宫毯、花丝镶嵌、玉雕、牙雕(或相应材质)、刺绣……汇集一堂,除了没有景泰蓝之外。这不正是后世所称代表燕京工艺最高水平的‘燕京八绝’吗? 他立刻对蒋瓛说道:“蒋指挥使,这些东西太合适了!它们汇集了我大明工艺智慧的精华,价值非凡。我可将它们带回东大,设法举办一个‘大明宫廷工艺珍宝展’,必能让我华夏绝艺名扬异域。此举既能彰显文化底蕴,也必能换取可观收益,实为文化、经济双赢之策!”
蒋瓛汇报完手工艺品的收集情况,话锋一转,继续禀报道:“王爷,王郎中,另有一事。遵照先前王主事所言沿江珍稀鱼鲜于东大价值千金之事,末将已着手办理。目前已征调得力官船与经验丰富的渔户,于长江中下游及出海口岸,开始有组织地捕捞王主事提及的刀鱼、鲥鱼、河豚等‘长江三鲜’,以及体型硕大、鳞色金黄的野生大黄鱼。首批渔获已严格按照要求,分别存入了王主事带来的大型冷藏箱和水族箱中, 状态保持得极好,正好可随这批工艺品一同送至东大,先行试水,探其市价。”
王卓闻言,心中甚喜,接口道:“如此甚好!有冷藏箱保障肉质,有水族箱维持活鲜,这批货品的价值便能最大化。这些水产在东大已极为罕见,尤其是活生生的野生大黄鱼和长江三鲜,可谓有价无市。将此等顶级食材与‘燕京八绝’的工艺精品一同展示,必能让东大民众更直观地领略我大明物华天宝、鱼米之乡的富庶与韵味。此举定能为后续更大规模的贸易打开局面。”
朱棣听完,对蒋瓛的周全和王卓带来的这些“奇器”之效均感满意,颔首道:“甚好。互通有无,不拘一格。蒋瓛,此事你继续跟进,务必善用这些箱具,保证渔获品质。王主事,如何在那边展示售卖,便由你全权斟酌。”
“臣明白!”
诸事商议已定,王卓与朱棣、蒋瓛告别,离开了燕王府。北上的车轮即将启动,而连接两个世界的文化与物资交流,也进入了更实质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