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早晨,阳光明媚。晏晏如约来到了同学家经营的“泥土的呼吸”陶艺工作室。工作室坐落在一个安静的老街区内,由一栋旧民居改造而成,白墙黑瓦,木格窗棂,门口悬挂着一个小小的风铃,随风发出清脆的叮咚声。
“晏晏,这里!”他的同学,一个叫林轩的阳光男孩,已经在门口等着了。林轩家里几代都从事陶瓷相关行业,这间工作室是他父母为了推广陶艺文化而开设的。
走进工作室,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泥土气息。架子上陈列着各式各样的陶艺作品,从古朴的茶具到充满现代感的抽象雕塑,琳琅满目。林轩的母亲,一位气质温婉的中年女士,热情地迎了上来。
“欢迎你,晏晏。小轩常提起你,说你帮了他很多。”林妈妈笑着将一套干净的围裙递给晏晏,“今天想做什么?”
“阿姨好。我想亲手做一个茶杯,送给我妈妈。”晏晏礼貌地回答,眼神里带着认真的期待。
在林妈妈的指导下,晏晏坐在了拉坯机前。这是他第一次接触陶艺,手指触碰到那冰凉湿润、富有可塑性的陶土时,一种新奇的感觉涌上心头。启动机器,陶土在旋转中仿佛拥有了生命,在他的指尖下不断变化着形状。
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专注。起初,陶泥总是不听使唤,要么歪斜,要么厚薄不均。但晏晏并没有急躁,他沉下心来,仔细感受着泥土在手中的力道和旋转的节奏,回忆着母亲平日里端详那些珍贵茶具时温柔的神情,慢慢地调整着呼吸和手上的动作。
林轩在一旁看得啧啧称奇:“晏晏,你这专注力也太强了吧!我第一次玩这个,泥巴甩得到处都是。”
经过几次尝试,一个略显朴拙但形状端正的茶杯雏形,终于在晏晏的手中诞生了。杯身线条流畅,带着手工特有的温润感。他小心地用工具修整着边缘,眼神专注得仿佛在雕琢一件绝世珍宝。
“很棒!”林妈妈由衷地赞叹,“第一次能做到这样,非常有天赋。最重要的是,这里面有你的心意。”
接下来是刻画环节。晏晏拿起细小的刻刀,犹豫了片刻。他没有选择复杂的花纹,而是在杯身靠近底部的位置,极其精细地刻下了一枚小小的、抽象的叶片轮廓,叶脉依稀可辨。那是观澜茶舍后院那棵老槐树的叶子形状,是他从小看到大的风景,是“家”在他心中的符号。
最后,是选择釉色。面对琳琅满目的色板,他几乎没有犹豫,选择了一种名为“雨过天青”的淡雅釉色。那颜色,如同雨后初晴的天空,清澈、宁静,又带着无限的希望,像极了母亲明澜给他的感觉。
“这个颜色很好看,烧制出来效果一定很温润。”林妈妈点头赞许。
当一切工序完成,将那个承载了他满满心意的素坯茶杯小心翼翼地放在待烧制的架子上时,晏晏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额头上已经布满了细密的汗珠,但眼中却充满了满足和期待。
“还要等一周左右才能烧制好取件。”林轩拍拍他的肩膀,“放心吧,我妈亲自把控窑火,保证给你烧得漂漂亮亮的!”
离开工作室,走在回家的路上,夏日的风拂面而来。晏晏想象着母亲收到这份礼物时惊喜的笑容,嘴角也不自觉地扬了起来。这份亲手制作的、独一无二的礼物,或许不够名贵,却凝聚了他最纯粹的爱与感恩。而这份在宁静时光里慢慢沉淀、亲手创造的心意,比任何波澜壮阔的冒险,都更让他感到真实的快乐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