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力锤炼至一流后期瓶颈,江易辰并未急于求成。他深知修行之道,张弛有度。实力的提升,并非只有武道一途。随着对《逍遥医经》研读的深入,以及感受到未来可能面临的更复杂局面(无论是来自王家的反扑,还是自身突破先天可能需要的长闭关),他将目光投向了丹道中一门颇为偏门,却可能至关重要的基础丹药——**辟谷丹**。
此丹并非用于提升修为或疗伤,其效用单一而奇特——服下一粒,可抵数日乃至十数日饥渴,能有效排除体内浊气,减轻五脏负担,使修行者在长时间闭关或特殊环境下,免受烟火食粮之扰,保持肉身清净,心神专注。
炼制辟谷丹,所需药材并不算珍稀,多为黄精、茯苓、白术、松子仁等常见益气养精、固本培元之物。难处在于,如何将这些药材的“饱腹”、“凝神”、“化浊”之性完美激发、融合,并剔除其杂质,凝练成易于吸收、药性持久的丹丸。
这需要对各类药材性质有着远超常人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火候、药力融合时机的精准把控。
夜色深沉,偏房内灯火通明。江易辰并未动用那优化后的聚灵阵,以免灵气波动影响丹炉内微妙的药性平衡。他面前摆放着一尊造型古朴的小巧铜制丹炉,这是林九针昨日派人悄然送来,虽非法器,但材质上乘,导热均匀,远胜他之前熬制药散所用的普通砂锅。
他将精心挑选、炮制好的药材一一摆开,神识扫过,每一株药材的年份、药性、蕴含的微弱灵气都在他心中清晰映照。
“黄精,性甘平,补气养阴,健脾润肺,取其‘固本’之性为君……”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佐黄精化湿不伤正,取其‘安神化浊’为臣……”
“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加强君臣之效……”
“松子仁,润燥滑肠,富含油脂,取其‘润泽’与‘饱腹’之意……”
江易辰心中默念《逍遥医经》丹道篇中关于辟谷丹的论述,同时结合自身对药理的认知,不断推演着丹方中各种药材君臣佐使的配伍关系。这并非照本宣科,而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再创造。
他深吸一口气,指尖逼出一缕至阳真气,凌空点向丹炉底部的特制炭火。
“噗!”
炭火瞬间被点燃,散发出稳定而温和的热力。江易辰并未立刻投入药材,而是以神识仔细感知着丹炉的温度变化,待到炉壁均匀受热,泛起一层淡淡的赤色时,他才手腕一抖,将作为君药的黄精投入炉中。
神识高度集中,如同最精密的仪器,监控着黄精在热力下的变化。他需要在其药性被最佳激发,却又未焦糊的那个瞬间,投入臣药茯苓。
时机稍纵即逝!
就在黄精表面泛起一层晶莹油光,药香初显的刹那,江易辰心念一动,茯苓精准落入。两股药力在热力作用下开始交融,他立刻以神识为引,调动体内那蕴含一丝阴阳平衡意境的内力,隔空透入丹炉,如同无形的手,小心翼翼地调和、引导着两股药力的融合,使其不至于相互冲突,而是相辅相成。
这个过程极其耗费心神,远比战斗更加精细。他额头渐渐渗出细密的汗珠。
接着是白术、松子仁……一味味辅药依次投入。丹炉内,各种药材的精华在热力和江易辰内力的双重作用下,被缓缓萃取出来,化作五颜六色的药液雾气,相互缠绕、渗透。空气中弥漫开一股奇异的混合药香,既有草木的清新,又有谷物的醇厚。
最关键的一步——凝丹!
江易辰双手结出一个简单的控火印诀,虽远不及真正炼丹法印玄妙,却也能勉强控制火候强弱变化。他体内内力奔涌,大部分用于维持神识的精细操控,小部分则透过印诀,影响着丹炉内的能量场。
“聚!”
他低喝一声,神识之力猛然收缩,如同无形的模具,强行将炉内那些散逸的药液雾气向内压缩、凝聚!
炉内传来细微的“滋滋”声,药液雾气剧烈翻滚,抵抗着这股凝聚之力。这是药性融合的最后关头,成败在此一举!
江易辰屏住呼吸,眼神锐利如鹰隼,神识死死锁定炉内变化,根据药力的反馈,微调着内力的输出与火候的大小。
时间一点点过去,他后背的衣衫已被汗水浸湿。
终于,在某个临界点,炉内翻滚的雾气骤然一滞,随即猛地向内一缩!
一股更加浓郁、纯净的药香瞬间爆发开来!
炉火熄灭。
江易辰缓缓撤去内力与神识,轻轻揭开尚有余温的炉盖。只见炉底静静地躺着九枚龙眼大小、色泽淡黄、表面略显粗糙,却散发着莹润光泽的丹丸。
成了!
他拈起一枚,入手微温,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温和而持久的精气。虽只是最基础的辟谷丹,品阶不高,丹形也算不上完美,但确确实实是成了!这意味着他成功地将理论付诸实践,拓展了自身丹术的应用范围。
这次炼制,让他对黄精、茯苓等常见药材的“饱腹”、“凝神”等偏门药性,有了远超书本的深刻理解。这种知识的广度积累,对未来炼制更复杂的丹药,至关重要。
将九枚辟谷丹小心收入早已准备好的玉瓶之中,江易辰长长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一丝疲惫却满足的笑容。
丹术的广度,再进一步。这看似不起眼的辟谷丹,或许在未来某个关键时刻,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他的底蕴,正在这方方面面的积累中,变得越来越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