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路要穿过几条骑楼老街。郑允执的目光被墙上褪色的\"美孚火油\"广告和悬在半空的竹篮吸引——楼里的人把钱放进竹篮吊下来,楼下的杂货店老板便把酱油醋瓶放进去,吱呀作响的滑轮声里藏着鹭岛人最寻常的日子。梦笙忽然停下脚步,指着街角一家挂着\"佳和糖铺\"木牌的小店:\"刚来鹭岛的时候总来这儿买糖葱薄饼。\"
铺面不足十平米,玻璃柜里摆着花生酥、芝麻糖,穿蓝布衫的老板娘正用铜铲翻炒着麦芽糖。郑允执买了四串糖葫芦,裹着晶莹的糖衣,咬下去脆得能听见声儿。小星举着糖葫芦跑在前头,糖汁滴在胸前的衣襟上,明珍嗔怪着掏出手帕,郑允执却笑着说:\"小孩儿都这样。\"梦笙看他把自己那串糖葫芦递到明珍手里,忽然想起樟树城玉皇观壁画上母亲的影子,心里暖得发颤。
晚饭的海蛎煎冒着金黄的油花,爆炒海瓜子冒着诱人的香气。明珍开了瓶鹭岛啤酒,泡沫在玻璃杯里滋滋地冒。\"在樟树城住得惯吗?\"明珍给郑允执倒酒时问。\"梦笙觉着舒心就好。\"郑允执的目光落在梦笙夹海蛎的手上,她的指腹有层薄茧,那是她在皮鞋厂练习手工制作皮鞋时磨出来的。梦笙忽然想起在樟树城川菜馆里第一次吃水煮肉片的场景,不禁笑出声来,她讲起那天点菜的事,一桌人除了小星瞪着明亮的眸子外,三个人都笑了起来。
夜里小星挤在两个大人中间,睡前缠着要听故事。郑允执讲起樟树城孔庙的柏树,说树干要三个人才能合抱,梦笙忽然接话:\"就像琴岛那棵老榕树,气根垂到地上能长成新的树。\"小星眨着眼睛问:\"琴岛有琴声,樟树城有什么啊?\"梦笙看向郑允执,月光从木窗棂漏进来,在他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郑允执笑说:“有干爹的吉他声和你小姨爱听的歌声。”
郑允执被这样的氛围包裹着,心里觉得无比的欣慰。连空气中都飘着自由的味道和可以主宰自己人生的气息。鹭岛不止有海水咸腥的海味,还有让人安心的房东祠堂里的香烛味。他脑海里憧憬着未来的画面。
南普陀寺的香火在清晨的薄雾里浮动,香客们捧着功德箱前的莲花灯,影子被朝阳拉得细长。郑允执看着梦笙在香炉前合十双手虔诚的样子,她的侧脸在香火缭绕中显得格外柔和,鬓角别着朵不知从哪儿摘的白玉兰。\"求什么呢?\"他轻声问。\"求安稳。\"梦笙转身时,花瓣落在他手心里,带着清冽的香。
寺里的素面做得极好,笋干和香菇炖出的汤底里留着海蛎干的鲜,那感觉在舌头味蕾里慢慢化开,直浸胃底。邻桌的老阿婆用闽南语念叨着什么,梦笙翻译给郑允执听:\"她说看我们像一对璧人。\"郑允执的耳朵红了,低头去喝汤,瓷勺碰到碗沿发出叮当的响。
鹭岛轮渡码头人来人往,一船一船的渡着来往的市民和游客。这是去琴岛必须要坐“海上小巴”,汽笛声在海面上荡开圈圈涟漪。甲板上有风,梦笙的长发被吹得乱舞,郑允执伸手帮她别好发卡,指尖不经意触到她的耳垂,像有电流窜过。远远看见琴岛的红屋顶时,梦笙忽然说:\"第一次来这儿那天是周末休息,夕阳可美了,买了张船票就坐在沙滩上看了一下午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