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神庙议事厅,烛火摇曳,将人影拉得长长,投在斑驳的泥塑神像上。神像无言,俯视着下方决定万千人生死的争论。粗糙赶制的沙盘上,颍川的山川地貌与敌我态势一目了然,却也触目惊心。
“等不了!也躲不起!”秦狼霍然站起,裹着夹板的拳头差点砸在沙盘边缘,他指向代表袁基先锋大营的位置,眼中满是血丝。
“社长!赵将军!给我八百敢死队!不,五百也行!就今夜,趁他们立足未稳,老子带人摸进去,烧了他的粮草,砍了他的帅旗!就算回不来,也能崩掉他几颗门牙,让他们知道疼!”他的策略猛烈而直接,带着伤兵特有的焦躁和以命搏命的决绝。
“狼兄勇烈,但此举无异飞蛾扑火。”赵将(字文渊)沉稳开口,他手持几枚代表兵力的木楔,在沙盘上黑石峪的位置反复比划。
“敌军先锋虽骄,必有戒备。夜袭成功之机渺茫,五百弟兄恐有去无回。不如将力量用于此处——”他将一枚木楔重重钉在黑石峪,“据侦查,袁军主力粮道必经黑石峪,此地山势险峻,乃设伏绝佳之所。若遣一千二百精兵,预先埋伏,或可重创其粮队,断其根本。”
他话锋一转,面露难色:“然,此计风险亦巨。我军能战之精兵本就不多,若抽掉一千二百人,正面更为空虚。且若敌军护卫森严,或另辟蹊径,则我伏兵徒劳无功,反损筋动骨。故,在下仍主分兵多路,以小股部队不断袭扰其侧翼、斥候,疲其心神,耗其锐气,迫其延缓进军,以待我内部恢复或外部转机。”他的策略着眼于全局和后勤,谨慎而老成,却也透着一丝无奈。
“一千二百人?太多了。”一个低沉的声音从角落响起。卫远抱着臂膀,靠墙而立,目光如他背上的弓弦般紧盯着沙盘上的山地区域。
“社长,赵将军。给我三百人,不必是战力最强的,但要最熟悉山林、最能吃苦耐跑的。我不去碰他的大营,也不去劫那重兵护卫的粮道。”
他伸手指划过沙盘上连绵的丘陵与密林,“我带他们钻山沟、穿密林,像影子一样跟着他们。他们安营,我放冷箭惊马;他们取水,我下套索陷坑;他们行军,我滚落木礌石。我不求杀敌千百,但要让他们每走十里路,都提心吊胆,折损百人士气!让他们知道,这颍川的山,不是那么好过的!”
他的策略灵活狡黠,充分利用地利,旨在心理威慑和持续削弱。
三种策略,代表着三种截然不同的军事思想:秦狼的决死突击,赵将的经典谋略,卫远的非对称游击。
厅内一时沉默,只有烛火噼啪作响。孟瑶担忧地看向陈烬。秦狼喘着粗气,赵将眉头紧锁,卫远目光沉静。
陈烬的手指始终在沙盘边缘缓缓敲击,目光如炬,扫过三位将领,最终定格在那象征着庞大压力的敌军标记上。
“都说完了?”他缓缓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说得都有理。秦狼之勇,可破敌胆,令其不敢小觑我赤火血性;文渊之谋,可断敌粮,乃伤其元气之正道;卫远之策,可磨敌心,使其如陷泥潭,步履维艰。”
他顿了顿,目光扫视全场,每一个字都清晰无比:“但你们想过没有,我们为何而战?袁绍大军又为何而来?”
他自问自答,声音陡然拔高:“他们为权欲而战,为疆土而战,为主公的野心而战!他们耗得起兵马,耗得起钱粮!而我们呢?”
他的手指猛地指向厅外,指向那片在黑夜中沉睡的土地,“我们为生存而战!为身后刚刚吃上饱饭的父母妻儿而战!为不再被随意欺凌剥夺的尊严而战!我们耗不起兵马,耗不起粮草——”
“但我们耗得起人心!”陈烬的声音如同洪钟,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这颍川的每一寸土地,生活着的都是我们的人!这才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他猛地一拍沙盘边缘,震得木楔跳动:“所以,赤火之战,绝非任何一路精兵单独能胜!必须三者合一,更要万民同心!从今日起,赤火全体——化整为零!让每一片田野都是堡垒,每一个农夫都是战士!我们要把颍川,变成吞噬袁绍大军的汪洋大海!”
决策:
1. “狼牙”行动:秦狼率三百敢死队,不强求袭击主营,伺机袭扰敌军外围营地、破坏工程,专打能造成最大混乱之处,扬我军威,挫敌锐气。
2. “断脊”计划:赵将统筹黑石峪伏击战,但伏兵规模缩减至八百人,并配备大量自制火药、陷阱。任务目标调整为:不惜代价,最大程度破坏粮队,而非全歼。同时,赵将需总揽全局军务调度。
3. “山鬼”游击营:即刻组建,由卫远全权负责,兵员三百,从其侦查队及熟悉山林的社员中遴选。任务:按卫远策略,无休止袭扰、疲惫敌军,使其后方永无宁日。
4. “织网”行动:由孙小妹负责,联合孟瑶,迅速组织妇孺,构建覆盖全域的情报传递与舆论引导网络。利用一切日常活动传递信息、散布谣言、迷惑敌军。
5. “风筝”计划:由学堂先生及年长社员协助,统一编制简单易记的童谣、制作特定样式的风筝,作为远程传递预警信号(如敌军动向、粮队位置)的补充手段。
陈烬目光灼灼地看着被赋予任务的每一个人:“都明白了吗?这不是哪一位的英雄传奇,这是我们所有人的生存之战!去准备吧,让袁基的五千骑,好好领略一下,我颍川的‘风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