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早上刚到七点,阿澈的手机就响了,是北京的客户李经理。
“阿澈老板,我那一万五千盒脆片,能不能再提前一天?下周日就得收到,我这边要赶个商超活动。”李经理的声音挺急。
阿澈揉了揉刚睡醒的眼睛,坐起来说:“我问问厂里的进度,十分钟后给你回电话。”挂了电话,他直接打给老林。
老林已经在车间了,背景里全是机器声:“老板,刚把孙老板那批货的包装整理好,正准备清生产线。”
“北京李经理的货,想提前到下周日交,能赶不?”阿澈问。
老林顿了顿,应该是在算时间:“今天开始生产,两条线开足,一天能产七千五,两天就够了。明天生产完,后天打包,大后天发货,物流走高速,周日肯定能到。行,能赶。”
阿澈松了口气,回给李经理:“没问题,下周日准时送到。”李经理连说谢谢,挂了电话。阿澈赶紧洗漱,早饭都没吃,往厂里赶。
到厂里的时候,八点刚过。车间里已经热闹起来,小李和小王正搬着空周转箱往生产线旁送,老林在跟拌料的师傅交代配方。见阿澈来,老林迎过来:“北京的货,我安排一条线专门干,另一条线先把孙老板的货清点好,下午就能装货。”
“行,你盯着生产,我去看看包装够不够。”阿澈往仓库走,刚到门口,就碰见小敏抱着一摞单子出来。
“老板,这是上周的采购账,你签个字。还有,北京的包装得印新地址,我跟包装厂说了,今天中午就能送过来。”小敏把单子递过去。
阿澈扫了眼,签上名字:“再跟包装厂说一声,多印五百个备用,别跟上次似的少了不够用。”
“记着呢,已经说了。”小敏应着,拿着单子去财务室了。
阿澈进仓库看了看,孙老板的三万盒已经码得整整齐齐,旁边空着的地方刚好能放北京的货。他绕着货架走了一圈,没发现什么问题,刚要出去,听见外面有人喊“老板”。
是小娟,跑得上气不接下气:“老板,杭州的张老板又来订单了,要两万盒,还是之前的香辣味,下下周五交。”
阿澈停下脚步,掏出手机记下来:“知道了,等北京的货生产完,就排杭州的。你跟张老板说,没问题,按时交。”
小娟点点头,又跑回办公室了。阿澈笑着摇摇头,这阵子订单跟赶趟似的,虽然累,但心里踏实。
回到车间,北京的原料已经上了机器,第一条线开始运转。老林在旁边盯着油温,见阿澈来,指了指机器:“刚试了两批,口感没问题,玲玲已经拿去检测了。”
正说着,玲玲拿着检测报告过来:“老板,数值都正常,能继续生产。”
“好,你盯着点,每小时抽一次样,别出岔子。”阿澈说。
中午吃饭的时候,包装厂把北京的包装送来了。阿澈拆开一箱看了看,地址印得清楚,颜色也正,没什么问题。让仓库管理员搬进去,跟老林说:“下午先别打包北京的,等生产完一起弄,省得来回折腾。”
老林扒了口饭:“我也是这么想的,先把孙老板的货送走,心里踏实。”
下午两点,物流车到了。小吴、小张他们四个临时工跟着陈阳一起装货,孙老板的三万盒,装了满满一车。陈阳跟司机交代:“送到江苏孙老板的仓库,卸完货让他签个字。”司机应着,发动车子走了。
阿澈看着车走远,刚转身,就听见车间里“哐当”一声。跑过去一看,是小王搬周转箱的时候没拿稳,箱子掉在地上,里面的脆片撒了一地。
小王脸都白了,站在那儿不敢动。阿澈没骂他,蹲下来捡:“没事,下次搬的时候稳点,别着急。”
老林也过来帮忙:“这些撒了的别扔,装起来当员工福利,晚上让食堂煮点汤,泡着吃。”小王赶紧蹲下来捡,嘴里不停说“对不起”。
等收拾完,已经两点半了。第一条线的北京货刚生产完一半,第二条线空着。阿澈跟老林说:“把第二条线也开起来,先做杭州的香辣味,能赶一点是一点。”
老林赶紧安排工人上原料,两条线一起转,车间里的机器声更响了。小李和小王这会儿不敢马虎,搬箱子的时候慢了不少,倒没再出岔子。
四点多,玲玲跑来说:“老板,检测试剂就剩最后一瓶了,明天得买新的。”
阿澈喊小敏:“明天一早去买试剂,多买几瓶,别总断货。”小敏在办公室应了声“知道了”。
晚上加班到九点,北京的一万五千盒终于生产完了。老林擦了擦汗:“明天一早开始打包,中午就能发出去。杭州的也生产了八千盒,剩下的明天继续。”
阿澈点点头:“今天大家累了,早点回去休息,明天早点来。”
周二早上,阿澈到厂里的时候,打包组已经开始干活了。小吴他们四个搬箱子,倩倩和小郑装盒,小敏在旁边核对数量,速度挺快。阿澈去看杭州的生产线,老林正在调拌料的比例。
“香辣味的料够吗?”阿澈问。
“够,上次剩下的还有不少,这次用完刚好,下次再进。”老林说。
九点多,小敏买试剂回来了,还带了一兜包子:“老板,路上看见卖包子的,给大家带了点,垫垫肚子。”
阿澈接过包子,分给车间里的人。小李接过包子,三口两口就吃完了,抹了抹嘴说:“谢谢老板,这包子真好吃。”
大家都笑了,车间里的气氛轻松了不少。
十点多,北京的货打包完了,刚好物流车也到了。阿澈让陈阳跟着去送货,顺便盯着卸车,别出什么差错。陈阳应着,跟着物流车走了。
刚送完陈阳,小娟又跑过来:“老板,上海的王总又来订单了,五万盒,还是英文包装,下下周三交。”
阿澈心里一紧,赶紧找老林:“上海又来五万盒,下下周三交,能排开不?”
老林拿过纸笔,一边写一边算:“杭州的还有一万二,今天能生产完,明天打包。上海的五万盒,明天开始生产,两条线一天产一万五,三天能产四万五,剩下五千后天上午就能完,打包一天,下下周三刚好能交。行,能排。”
“那就这么定,跟王总说没问题。”阿澈让小娟回消息,自己又去车间盯着。
中午,杭州的一万二盒生产完了,开始打包。玲玲检测完,数值都正常。阿澈松了口气,刚要去食堂吃饭,手机响了,是陈阳。
“老板,北京的货送到了,李经理验完货,说没问题,签单了。”陈阳说。
“好,路上注意安全,早点回来。”阿澈挂了电话,心里踏实多了。
下午两点,上海的原料送来了。老林安排工人往机器里加,刚加完,车间的水管突然爆了。水喷了一地,刚好溅到旁边的原料上。
“赶紧关总闸!”老林喊了一声,工人赶紧跑去关闸。阿澈也跑过去,看着地上的水和湿了的原料,皱起眉。
“湿了的原料还能用不?”阿澈问。
老林蹲下来摸了摸:“不行,潮了,拌出来的料口感会变。得赶紧清理了,再换一批新的。”
“那赶紧让供应商送,多久能到?”阿澈问。
老林给供应商打电话,供应商说仓库里有现货,下午四点就能送到。阿澈点点头:“先把地上的水拖干净,别滑着人。湿了的原料装起来,别乱扔。”
大家赶紧行动,有的拖地板,有的装原料,忙活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收拾干净了。老林让大家先歇会儿,等原料送来再开工。
四点整,供应商的车到了。卸完原料,工人赶紧上料,生产线又转了起来。阿澈看着机器,跟老林说:“这阵子总出小岔子,你多盯着点,别再出什么事。”
“放心吧老板,我寸步不离。”老林说。
晚上加班到十点,上海的五万盒已经生产了一万五。老林说:“明天再干一天,就能生产完三万,后天上午收尾,下午打包,一点不耽误。”
阿澈说:“行,今天先到这,大家回去休息。”
周三早上,阿澈刚到厂里,就看见小敏在门口等着。
“老板,放假通知贴出去了,大家都挺高兴,说等忙完这阵子好好歇几天。”小敏笑着说。
“高兴就好,这阵子确实累坏他们了。”阿澈点点头,往车间走。
刚进车间,就听见玲玲喊:“老板,你快来看看。”阿澈跑过去,玲玲手里拿着检测报告,指着上面的数值:“刚测的这批上海的货,水分含量有点低,比标准低了0.2。”
老林也凑过来看:“是不是烘干时间太长了?”
负责烘干的工人说:“昨天水管爆了,重新开工后,我调了下时间,可能调长了。”
“赶紧调回来,重新生产一批,刚才那批挑出来,单独放着。”阿澈说。工人赶紧调时间,重新生产。好在这批货不多,就两百盒,没耽误多少进度。
上午十点,杭州的两万盒打包完了。阿澈让陈阳联系物流,明天一早发货。陈阳应着,去给物流打电话了。
中午吃饭的时候,小娟说:“老板,南京的周经理又来电话,说上次的两万盒卖得好,想再订三万盒,下下周五交。”
阿澈跟老林说:“南京的三万盒,等上海的货送完,下周四开始生产,两条线开足,两天就能完,打包一天,下下周五刚好能交。”
老林说:“行,我记下来了,到时候提前准备原料。”
下午,上海的货生产得挺顺利,没再出岔子。到晚上六点,五万盒已经生产完了四万。老林说:“明天上午生产完剩下的一万,下午打包,后天一早就能发货。”
阿澈说:“好,明天我跟物流说,让他们后天早上来拉货。”
周四早上,上海剩下的一万盒很快就生产完了。大家吃完午饭,开始打包。小吴他们四个搬箱子,比之前熟练多了,不用人催,自己就知道该干什么。
下午三点,货打包完了。阿澈给物流打电话,物流说明天早上八点来拉货。刚挂电话,小敏跑过来说:“老板,孙老板打电话,说他那批货卖得特别好,想再订两万盒,下下周四交。”
阿澈笑了,跟老林说:“孙老板这是要长期合作啊。他的两万盒,等南京的三万盒生产完,下下周一开始,一天就能产完,打包一天,周四刚好能交。”
老林也笑了:“订单多了好,厂里越忙越有奔头。”
下午五点,陈阳带着杭州的物流单回来了,说货已经发走了。阿澈接过单子,跟老林说:“今天早点下班,大家歇会儿,明天还要送上海的货。”
老林点点头,吹了声哨子:“今天提前下班,大家早点回去休息!”车间里一片欢呼,大家收拾东西,陆续往外走。
阿澈和老林最后检查车间,关了机器,锁了门。走到门口,阿澈看着空荡荡的车间,跟老林说:“这阵子多亏你了,没你盯着,真不行。”
老林摆摆手:“都是应该的,咱们这厂子,就跟自己家一样。”
俩人笑着往外走,刚到门口,小娟的电话又打来了:“老板,又有新订单了,深圳的客户,想订两万五千盒,下下周二交货。”
阿澈和老林对视一眼,都乐了。老林说:“没事,我再排排计划,保证都能按时交。”
阿澈接过电话,跟深圳的客户说:“放心吧,下下周二,肯定送到。”挂了电话,他拍了拍老林的肩膀:“走,今晚我请你吃饭,好好歇会儿,明天又得忙了。”
老林笑着说:“行,吃碗牛肉面,加俩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