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书法教室里,孩子们拿着毛笔,一笔一划地写着“春”字,虽然笔画稚嫩,却格外认真。书法老师说:“有个孩子以前特别调皮,上课坐不住,现在练书法练得很专注,回家还教爸妈写毛笔字呢!”陆云看着孩子笔下的字,笑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找对方向,每个孩子都能发光。”
课后服务的推进,也让家长们卸下了“课外培训”的重担。有家长在“家校群”里说:“以前担心孩子放学后没人管,只能报高价兴趣班,现在学校有免费的专业课程,还能在学校完成作业,真是帮我们解决了大难题!”教育厅的调查显示,课后服务推广后,家长为孩子报课外兴趣班的支出平均减少了60%,满意度高达95%。
解决了课后服务的问题,陆云又把目光投向了“评价体系”。他发现,虽然课堂、作业、课后服务都有了改善,但部分学校还是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孩子的全面发展。“评价方式不改,教育改革就落不到实处。”陆云在教育工作会议上说。
他提出“汉东中小学多元评价体系”,从“品德、学业、兴趣、实践”四个维度评价学生:品德上,看孩子是否懂礼貌、爱集体;学业上,不仅看分数,还看课堂参与、作业态度;兴趣上,看孩子是否有坚持的爱好;实践上,看孩子是否参与家务、公益活动。“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不能只用分数衡量。”陆云强调。
教育厅很快制定了具体的评价细则,还设计了“学生成长手册”,让老师、家长、同学共同记录孩子的进步。在京州实验小学,有个孩子考试成绩中等,但特别喜欢帮同学,还主动承担班级的“图书角整理”任务,在“品德”和“实践”维度得分很高,期末被评为“校园小雷锋”。孩子的妈妈激动地说:“以前总觉得孩子不如别人,现在发现,他有自己的闪光点,这比分数更重要!”
多元评价体系的推行,让孩子们的学习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总担心“考不好”的孩子,现在更愿意参与班级活动、发展兴趣爱好;老师也不再只盯着分数,而是更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汉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班主任说:“现在班里的氛围特别好,孩子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不再因为分数互相攀比了。”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汉东的教育模式引起了全国关注。京都教育部专门派人来汉东调研,总结“汉东经验”,计划在全国推广。调研组长说:“汉东的教育改革,抓住了‘育人为本’的核心,从课堂、作业、课后服务到评价体系,形成了完整的闭环,值得全国学习。”
陆云在汇报时说:“汉东只是做了该做的事——让学校尽到教书之责,让老师用对育人之法,让家长做好陪伴之事,让孩子能快乐成长。教育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还会继续探索,让汉东的教育越来越贴近孩子的需求。”
调研结束后,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学习推广汉东教育改革经验的通知》,汉东的“高效课堂”“多元评价”“普惠性课后服务”等做法,在全国多个省份落地。不少外地学校的老师来汉东取经,回去后纷纷表示:“汉东的经验接地气、可复制,孩子们的变化太明显了!”
年底,陆云去各地学校参加“校园文化节”。在京州实验小学的文化节上,孩子们表演了合唱、舞蹈、机器人展示,还展出了自己的书法、绘画作品;在云山县的乡村学校,孩子们用农作物做手工,表演了自编的“田间小话剧”。看着孩子们自信的笑脸,陆云心里满是欣慰。
“教育的本质,是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价值,都能拥有幸福的能力。”陆云在文化节致辞时说,“未来,汉东会继续深耕教育,让每个校园都充满爱与希望,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这里绽放光彩!”
台下,孩子们的掌声和笑声交织在一起,回荡在校园里。夕阳下,汉东的校园剪影格外温暖,就像汉东的教育事业,在陆云的引领下,正朝着“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目标,坚定而有力地前行。
暮春的汉东,省委大楼会议室里座无虚席。各市市委书记、教育局长捧着厚厚的工作台账,目光齐刷刷投向主位的陆云。“今天不谈经济指标,只聊教育这件‘慢功夫’事。”陆云话音刚落,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就率先翻开笔记本,笔锋锐利的字迹写满了具体举措。
“陆书记,京州把教育当成‘一把手工程’抓了三个月,我每月至少两天扎在学校。”李达康抬眼看向众人,语气干脆,“之前城郊学校缺23名音体美老师,我让市教育局、人社局联合招人,一周就完成面试入职,要是按常规流程,至少得等俩月。”
陆云微微点头:“达康同志这个效率,就是要给全省做样子。教育不是教育部门的‘独角戏’,一把手往前站,才能打破部门壁垒。京州搞的‘书记校长直通车’,让校长直接对接区县书记,这个机制要在全省推广。”
李达康继续说道:“我们还把教育工作纳入区县书记考核,权重提到20%。上个月有个区挤占学生活动经费,区里第一时间约谈了区委书记,经费三天内就补到位了。现在京州的干部都清楚,教育上出岔子,比Gdp掉一个点还严重。”
这话让岩台市市长坐不住了,他翻开台账:“我们学京州的经验,市长每月开教育调度会,各区县一把手必须到场。之前乡镇学校缺80套多媒体设备,我当场协调市文旅局、企业捐赠,半个月就配齐了,要是等部门层层上报,孩子这学期都用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