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了“以真实经历为内核”的创作方向后,aespa的成员们像是打开了新的开关。原本停滞的创作进度,开始有了明显的推进。
她们不再局限于录音室里的讨论,而是把创作场景搬到了更熟悉的地方——曾经一起挥洒汗水的练习室。地板上还留着无数次走位的痕迹,镜子里仿佛能看到过去彼此鼓励的模样,这些都成了灵感的来源。
内永绘里把之前收集的“声音素材”整理了出来:有成员们排练后累到瘫在地上的笑声,有柳智敏喊“再来一遍”的指令,甚至还有金玟庭不小心碰掉水杯的清脆声响。她尝试着将这些片段用电子音效处理,融入前奏的节拍里,意外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时光感”。“听着这些声音,就像在回放我们的练习生时光。”内永绘里戴着耳机,眼里满是惊喜。
宁艺卓则负责旋律的主线。她根据大家聊起的“第一次舞台前的紧张”“获奖时的眼泪”等片段,写出了几段不同情绪的副歌。其中一段以轻柔的钢琴开篇,到高潮部分逐渐加入和声,像极了她们从青涩到坚定的成长轨迹。“这里的高音,我想和大家一起唱。”宁艺卓指着乐谱上的标注,“不是突出某个人,而是四个声音叠在一起,就像我们永远一起站在舞台上。”
金玟庭则将注意力放在了舞台呈现的构思上。她拿出速写本,上面画满了各种动作草图:有四人手拉手围成圈的造型,对应歌词里“彼此的铠甲”;有指尖轻轻触碰又分开的动作,象征着“独自发光却不远离”的团队理念。“这些动作不用太复杂,但要能让观众感受到我们之间的连接。”她一边说,一边和柳智敏比划起来,两人的肢体配合越来越默契。
柳智敏作为队长,承担着整合的角色。她把成员们的想法一一记录下来,再和制作团队沟通调整。当看到副歌部分的和声与内永绘里的“声音素材”完美融合时,她忍不住拍了下手:“就是这种感觉!既有我们的故事,又有aespa的特色。”
几天后,歌曲的demo初版终于完成。当旋律在练习室里响起,前奏里熟悉的笑声和指令先一步抓住了耳朵,接着宁艺卓的歌声缓缓流入,副歌部分四人的和声如同温暖的潮水,最后在内永绘里带着力量的rap中收尾。
成员们静静地听着,没有人说话。直到音乐结束,金玟庭才轻声说:“好像……把我们的过去和现在,都唱进去了。”宁艺卓笑着抹了下眼角:“等舞台做出来,一定会更动人。”
此刻,不仅是一首歌曲的雏形已现,一个属于她们的、充满故事感的舞台,也在悄然酝酿。接下来,便是将这些“旋律里的故事”,转化为能震撼人心的视觉盛宴。
歌曲demo确定后,舞台编排的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为了让“故事感”更直观地传递给观众,成员们和编舞老师反复沟通,从灯光、走位到服装细节,都力求与歌曲的情感脉络相契合。
金玟庭之前画的动作草图成了编排基础。四人手拉手围成圈的造型被放在了第二段副歌前,灯光会从冷色调渐变为暖黄,象征着“从独自迷茫到彼此支撑”的转折。“这里的牵手不能太用力,要像握住了易碎却温暖的光。”她一边示范,一边调整手指的弧度,“指尖先碰,再慢慢扣住,和旋律的渐强同步。”
柳智敏则在走位上花了心思。前奏的“声音素材”响起时,四人会从舞台四个角落缓缓走向中央,脚步节奏对应着练习生时期“一步步靠近梦想”的意象。“但试了几次,总觉得少了点‘呼吸感’。”她看着监控里的回放,眉头微蹙,“如果我们走的时候,肩膀偶尔轻轻碰到一起呢?就像以前在练习室挤着放东西时的样子,更自然。”编舞老师点头认可:“这个细节好,能让观众瞬间代入‘一起长大’的氛围。”
宁艺卓的高音部分,原本设计的是“全员抬头看灯光”,但她总觉得不够“有温度”。某天排练休息时,她看到金玟庭帮柳智敏整理耳返,忽然有了想法:“高音起的时候,我们四个能不能互相看一眼?不用说话,就一个眼神,像在说‘你看,我们做到了’。”试了一遍后,连工作人员都忍不住感叹:“这个眼神比任何动作都戳人。”
就在舞台渐入佳境时,意外却发生了。内永绘里在练一个“向后仰身”的动作时,脚下不小心打滑,虽然及时扶住了旁边的栏杆,脚踝还是轻微扭伤了。医生建议她休息三天,避免剧烈运动。
排练室的气氛一下子变得凝重。内永绘里坐在椅子上,看着成员们放慢速度重复她的part,眼眶有点红:“都怪我不小心,耽误进度了。”金玟庭蹲下来,帮她揉了揉脚踝:“说什么呢,我们是团队啊。大不了这三天我们先练站位和手势,等你好了再合动作。”柳智敏也走过来:“正好趁这个机会,我们再把rap的咬字磨一磨,你坐着指导我们就行。”
宁艺卓端来一杯热奶茶,笑着说:“你可是我们的‘声音宝藏’,少了你的rap,舞台就不完整啦。安心养伤,我们等你。”内永绘里看着三个伙伴的笑脸,心里的愧疚渐渐被暖意取代。她拿起手机,翻出之前录的rap demo:“那我现在就把节奏再标细点,你们练的时候别错啦。”
窗外的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四人身上。舞台的打磨或许会慢一点,但此刻,她们之间的默契与支撑,早已比任何编排都更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