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会隔阂人的记忆和情感。
龙凤胎小的时候,也没少被康熙抱养过。
可相比十几年的岁月,那段光阴,早已消弭在两个孩子的记忆中。
更别说,胤礽之后所生的孩子,康熙都还未见过。
听皇阿玛提起几个孩子,胤礽也来了兴致。
因为他只有嫡子,对于几个孩子,自然是疼爱有加。
即便多年征战在外,在回去后也会与几个孩子朝夕相处。
说起几个孩子,胤礽的脸上带着宠溺的笑意。
“孩子们都还好,虽然长在海外,却也不曾出过什么大事。”
后代的茁壮成长,对于胤礽来说,就已经是最好的。
他与康熙细数着自己那些儿女的趣事,回忆起往昔,脸上带着怀念。
显然,过去的那些岁月对于胤礽来说,很值得纪念。
康熙静心听着,脑海中,也勾勒出胤礽所说的那些画面。
那些……他不曾参与过的过往。
或许,太子之前的做法并没有错。
一直留在大清,太子或许还能保有昔日的荣光。
可这样的神情,绝不会出现在太子身上。
自小,康熙就赋予了太子太多东西。
其中,也无形的给胤礽加注了太多枷锁。
不形于色,便是其中一条。
在此之前,胤礽也一直都做的很好。
甚至有时候,康熙都不能从太子的脸上看出他内心真正的想法。
而这……才是让康熙心生忌惮的原因之一。
习惯了掌握一切的康熙,在知道自己无法得知自己儿子的真正想法时,会有多惊慌?
尤其是,那人还是太子,是接任他帝位的人。
忌惮,总会在悄然中发生。
帝王心思,琢磨不透。
或许,就连康熙自己有什么都看不清自己的想法。
只是,还不得他再做什么,胤礽已经偏离了既定的轨道。
不仅远离了大清,而且还直接跳出他给规划好的预计路线,走出了另一条康庄大道!
他的孩子,比他优秀!
这个认知,让康熙的心沉沉浮浮的,几经翻转。
看着眼前这个展露自己真实情绪的儿子,康熙也是欣慰的。
能够表露自己的真实状态,要么,是无所顾忌。要么,是无需忌惮。
而胤礽,是两者兼备。
他的身份,让他无需顾忌什么。
而他的能力,也让他不必去忌惮任何人和事。
胤礽事无巨细的跟康熙讲述着自己的过往,而康熙,则安静的聆听着。
这对最尊贵的父子,在这一日,最为交心。
等胤礽在落锁前离开紫禁城,他回身去看身后的宫门时,眼中的复杂,终究归为平静。
这里……不再是自己的归处。
在回大清之前,胤礽有想过他再回大清后会是如何的场面?
尤其是……他之前所担负的太子之位,又该如何决定?
可在与皇阿玛谈心之后,胤礽心里也知道,他现在算是真正与参加的大清太子的身份割裂开来。
他是胤礽,是康熙的嫡子,大清的二皇子。
更是大夏国的国主。
却不会是大清的皇帝。
大清,终究不属于自己。
与康熙有了这个共识后,胤礽心里说不出的感觉。
好像一直压着自己的那座大山,莫名消失了。
可又有些怅然若失,好像失去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或许,曾经认为唾手可得的东西,没有一刻是属于自己的,胤礽还是心里有着遗憾吧!
不过这种遗憾,他在很早之前就有做准备。
当真正得知这一结果时,他的心里倒是很平静。
就好像,一直悬着的心,总算是落到了实处一般踏实。
转回身,胤礽继续朝前走。
等回到了驿站,胤礽还未见到太子妃,却先看到了等在那里的胤褆。
他笑着走了过去,问道:“大哥今日这么早就回来了?怎么?大嫂的兄弟们就这么轻易放过了大哥你?”
要知道,当年让大福晋出大清的事,对于大福晋的娘家人来说,可是一个噩耗。
胤礽可不相信,胤褆会被那些人那么轻易的给原谅了。
本以为,胤褆再怎么也会等到明日才回来。
结果,看着比他回来的时间都早。
对于胤礽的调侃,胤褆眼皮都没抬一下。
两人都相处了这么多年,谁还不知道谁?
胤褆不答反问道:“别说我了,太子爷怎么没留宿宫中?要知道,你可是皇阿玛最疼爱的麻宝啊!”
对于麻宝的由来,还是胤褆在听到自己大闺女心声吐槽后,记下来的。
不过想想也是,因为天花的缘故,皇阿玛脸上确实有些麻子。
而胤礽又是皇阿玛的宝贝蛋,说他是皇阿玛的麻宝,也没错。
过后,胤褆在与胤礽起了斗嘴的心思时,就会说起这个外号。
胤礽虽然不知道这麻宝的由来,可也听出胤褆话里的意思。
这一来二去的,这麻宝算是扣在了胤礽头上。
这会儿再听到大哥提起这个外号,胤礽也不恼怒。
“宫里可没我的位置,还是回来与大哥挤挤的好。”
现在的紫禁城,已经完全是皇阿玛的地盘。
除了那些年纪尚幼的皇子们,只要年龄一到,就会被皇阿玛给迁出宫去。
胤礽都这么大了,又是一国国主,自然不适合住在紫禁城里。
即便,那里曾经是他的家。
胤褆对于胤礽的厚脸皮也是唾弃的很,“好啊,爷屋子宽敞的很,欢迎您的大驾!”
这话一出,胤礽也反应了过来。
他朝着驿站四周看了看,确实是没有看到大哥一家的人。
想了想,问道:“怎么?大嫂他们都留在了娘家,唯独将大哥给赶了出来不成?”
虽是问话,可胤礽却说的笃定的很。
胤褆的脸微僵,扯着嘴角笑着反驳道:“哪有的事,你大侄女不也没回来吗?”
这个回来,就说的有些牵强了。
毕竟,小鱼儿现在还远在大夏国监国呢,又怎么会回来这里?
胤礽对于大哥的狡辩,倒是也不较真。
两人坐在那里,看着不远处的街道,一时沉默了起来。
说起来,两人都是这大清的皇子。
此时心里,却生出了一点陌生感。
就好像,这个国度,没有他们停留的空间。
半晌,才听胤褆打破沉默道:“决定了?”
胤礽被问的回神,转头看向胤褆,回道:“嗯,决定了!”
在回来之初,两人就有设想过种种情况。
如今的局面,已经算是他们设想的不错的一种。
他们两人,都留不下来。
此行……可能是兄弟俩为数不多的探亲之旅。
看着胤礽,胤褆也说不出什么话来。
他伸手拍拍胤礽的肩膀,不因他如今是大夏国的国主而有所畏惧。
“既然决定了,就与这里的人做个了断吧!”
之前没说清楚的,现在也该有个结果。
劝说胤礽的话,胤褆自己说着也觉得别扭的很。
可是,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他们若是想安然回到大夏国,就不能不与大清的人和事彻底理清楚。
至少,不能留下隐患。
胤礽笑着点头,“嗯,我知道!”
这个我,指的是胤礽。
也只是胤礽。
得到胤礽的保证,胤褆也没再多留,直接回自己的房间休息。
明日,他还有事要处理。
胤礽自己又坐了一会儿,这才回到了太子妃所在的院子。
而那里,还有他们的孩子在。
翌日,胤礽带着妻儿,回到了曾经的太子府。
看着府门前挂的牌匾,胤礽心里怅然若失。
或许,这将是他最后踏入太子府的机会。
与胤礽的沉默不同,太子妃则与几个孩子解说着这太子府的由来,还有他们曾经住在这里的过往。
除了龙凤胎,其他孩子都是在大夏国出生。
对于太子府,自然没有印象。
就算是龙凤胎,自小就被带离大清。
对于太子府,他们也没留下什么印象。
这不,一进太子府,这些孩子们就开启了四处探宝的活动。
他们先去找阿玛额娘的住处,之后又去别的院子玩闹。
这一日,他们将这太子府里里外外都给逛了个遍。
到底是在西洋长大的孩子,对于中式建筑很是好奇。
到最后,都不等自己的阿玛额娘,就带着人去探寻角落风景。
胤礽与太子妃坐在花厅,看着这太子府的布局,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他没想到,曾经自己以为的落脚地,现在也只是他们游玩一日的场所。
这个本该被他留着颐养天年的地方,因为一场叛逆,最终也成为了过客。
太子妃坐在胤礽的一侧,看着这个曾经被她管理的太子府,心里有着怀念。
这个被她认为是战场的太子府,现在在她看来,却少了宽和。
若是没有现在的大夏国,太子府对于胤礽和她来说,也只是从毓庆宫那个牢笼,转变为更大的囚禁之地而已。
可因为有了大夏国,他们心中有了底气。
对于这个小小的太子府,自然也不会看在眼中。
有自己的宫殿和城堡的两人,自然不会再次将自己给束缚在这狭小的四方天地中。
太子府的半日游,在下午时结束。
还不得胤礽带着孩子离开,就先等来了梁九功。
这位一直陪伴着康熙的人,再次来到胤礽面前,也显得有些物是人非。
曾经的太子爷,现在的大夏国君主,早已不是梁九功这个大总管可以使脸色的。
“皇上有旨,请……各位小主子进宫小住两日!”
对于胤礽的身份,就算是油滑如梁九功,此时也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对方?
尊称他为太子爷吧,即便此前没有被康熙废除这太子的身份,可在所有人眼中,太子早已消失,这太子的身份,自然也就无形中落幕。
若直呼其名讳,梁九功自然是不敢的。
所以,就只能略过对胤礽的称呼,直接点明来意。
主要是康熙自己想见见几个嫡孙,知道他们现在在太子府,便直接让梁九功过来请人。
至于胤礽和太子妃,却没有明言。
对此,胤礽也不意外。
他看着几个孩子,笑着点头。
“去吧,去见见你们的皇玛法也好!”
到底是错过了那么多年,这祖孙情是有些稀薄。
现在的胤礽,可不怕自己的孩子在紫禁城里有危险。
比起他来,康熙自己更加看重几个孩子的安危。
若真有人在孩子们入宫后搞事,都不用胤礽出手,康熙自己都会彻查到底,严格处罚。
胤礽的决定,太子妃自然不会反驳。
两人微笑着,送走了几个孩子。
第二日,也没等孩子们回来,就一起去了太子妃的娘家。
自从嫁给太子后,太子妃的娘家就与太子绑在了一条船上。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当年胤礽还是太子时,太子妃的娘家自然是也跟着风光的。
可在太子携带家眷离开大清,对于太子妃的娘家人来说,也是一场危机。
他们与胤礽绑在一起,胤礽不是太子,他们自然也不复往日荣光。
即便后来康熙没有发落他们,也让他们谨小慎微,低调起来。
这一等,就等到现在。
坏消息,胤礽回来了,却失去了太子之位。
好消息,他现在是大夏国的国主。
而太子妃的娘家人,也一跃成为了西洋大夏国的皇亲国戚。
即便失去了之前的身份,胤礽也不是他们所能够置喙的。
这不,在知道太子妃回大清后,他们便一直在等。
本以为,会等来太子妃回家。
结果,在几日过后,反倒是等来了胤礽和自家孩子。
远远的就看到府门前有人在等,太子妃的眼中,也有着湿意。
不过,她还算克制,没有失态。
在经历过那么多事后,已经是国母的她,表情管理自然到位的很。
这不,等下了马车后,她眼带笑意的上前一步,将自己的亲族都给扶起。
被众人请进府,也不曾有什么不妥当的行为出现。
这一日,太子妃在娘家,算是见了所有的亲人。
待夜幕时分,两人这才在众人的目送中离开。
见了想见的人,也该去做事了。
大夏与大清的建交,自然有大臣去办理。
胤礽之后的日子,就是与胤褆一起,与曾经的那些兄弟们叙旧。
比起胤礽和胤褆,胤祉他们更想知道胤褆和胤礽在离开大清后发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