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贾璋想帮忙,但秦可卿却没有一点向他求助的想法。
贾璋看她这虚弱的模样,加之无凭无据,也就没有强行询问。
问也问不出个结果,可能还会适得其反,加剧她的病情,又何必呢?
贾璋只好温声叮嘱:“遇到事情,别硬撑。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尽可以来找我。”
“不管什么事情,我都会尽全力帮你。”
秦可卿听了他这关切的话语,身体微微一颤,心里涌出一丝感动。
但她终究还是什么都没说,只轻轻点了点头。
贾蓉见贾璋和秦氏的互动,觉得这两人好像有点不对劲,说着似懂非懂的话,还有两人间那似有似无的情愫是怎么回事。
他是谁,他在哪儿,秦氏还是他贾蓉的妻子吗?
刚走了一个贾珍,又来一个贾璋?
他贾蓉就这么像牛头人吗?
要不是看在贾璋是族长、武力又高、又是他长辈、年龄又小,否则,他好歹要阴阳几句。
不过,他仍然站了出来,打断两人,“好了,让她好好养病吧。”
他提议道:“宝二叔,要不咱们叫上贾蔷,去天香楼喝一杯?”
贾璋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喝什么喝?实在没事就去练武啊。”
“围猎的时候,陛下不是让你好好练武吗?你这么快就忘了?”
提到陛下的时候,贾璋注意到秦可卿的身体明显一颤,脸色变得更加苍白。
贾璋见状,更加确定了心中的猜测,秦可卿这妮子的麻烦绝对和她的身份有关。
贾蓉讪讪道:“是是是,我一定好好练。”
“不过宝二叔,您也别太严厉嘛。偶尔放松一下,也是应该的。”
贾璋轻哼了一声,“最好真的是‘偶尔’。”
“反正我不去,你们爱怎么玩怎么玩。”
说罢,贾蓉和贾璋就离开了秦氏的卧房,留她独自休息。
与此同时,紫禁城,乾清宫。
隆正帝端坐于龙椅之上,身穿明黄色的龙袍,威严而肃穆。
夏守忠垂手侍立在一旁,屏气息声,如同一个没有生命的影子。
下方,躬身站着一个身穿红色飞鱼服的中年男性,约莫四五十岁,面容冷峻,眉眼间透露出刚毅之感。
此人正是锦衣卫指挥使,冷骁。
隆正帝缓缓开口,听不出喜怒,“冷卿,关于猎场刺杀案,可查到了什么眉目?”
冷骁的身体微微前倾,声音沉稳而恭敬,“回陛下,经过这几日的详细调查,有证据表明,叛军头目吴信,是太上皇在位期间,经甄太妃的人推荐,才得以提拔上来的。”
“他手下的那些将士,也都是这些年来,被他利用职务之便,通过各种方式相继调到他手上的。”
隆正帝听到“甄太妃”这个名字,眼神骤然锐利,从中闪过一道寒光。
“甄太妃!”他呢喃着这个名字,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龙椅的扶手,发出“嗒嗒”的声音。
甄太妃,本是太上皇的皇后,出自江南甄家,也是义忠亲王的生母。
十八年前,义忠亲王被逼发动兵变,太上皇回宫平叛后,第一时间就以“教子无方、勾结逆党”之名,将她打入冷宫囚禁。
她本欲在冷宫自尽,以死明志。
正好又赶上太上皇心生悔意,为义忠亲王平反,这才将她从冷宫放出来,但终究因其牵连逆案,教子无方,被贬为贵妃。
隆正帝上位后,由于他生母早逝,只是追封生母为太后,甄太妃还是太上皇身边最有权势的妃子。
隆正帝沉声道:“有证据可以证明是甄太妃策划了这次刺杀吗?”
冷骁垂下头,支支吾吾道:“微臣无能,暂时没有查到确凿的证据。”
隆正帝的面色一沉,眉头微皱,“那些刺客的身份,查得怎么样了?”
冷骁恭敬道,“根据刺客们的体貌特征,以及幸存侍卫们回忆他们的口音,可以基本断定,他们大概率是南方人。”
“但是,他们全都没有登记过户籍,微臣一时也无法查明他们的身份。”
“即便带着他们的画像去江南实地调查,短时间内恐怕都查不出结果。”
隆正帝冷哼一声,“没有户籍,难不成他们还能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不成?”
“朕就不信,上百号人,还能凭空出现在猎场不成?”
“就不能查他们是怎么来神京的?来神京后住在哪里?怎么进的猎场?是谁负责接应?”
一连串的问题,砸得冷骁脑袋发晕,心中发颤,他当即答道:“倒也不是一无所获。”
“其中有两具刺客的尸体,经过反复辨认和秘密查证,已经确定了身份。”
“只是……只是这结果,微臣觉得……颇为蹊跷,不敢妄断。”
隆正帝眉头一挑,“说说看,怎么个蹊跷法?”
冷骁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地答道:“陛下,他们俩......是忠顺王府登记在册的侍卫。”
他斟酌着词句,“可是,按理说,即便是忠顺王府做的,也不可能蠢到用自己府上的人。”
“这……这未免太过明目张胆,不合常理。”
“而且,为什么只有两人身份可查,但其他人的身份都查不到?”
“所以微臣认为,事有蹊跷,其中可能隐藏着更深的内情,或许是被人蓄意陷害。”
隆正帝发出一声冷笑,“冷骁,他们用不用府里的人,还要通知你吗?”
“策反禁军,在猎场刺杀朕,难道就不明目张胆,难道就合常理?”
“这么重要的线索,你跟朕说蹊跷?”
他的声音越来越大,“甄太妃,忠顺王府,江南刺客,这么多线索,你给朕说查不到证据,有蹊跷?”
他怒喝一声,“你是完全没把朕放在眼里啊!”
这一声厉喝,如同晴天霹雳,吓得他魂飞魄散,“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以头触地,连连叩首:“陛下息怒!微臣绝无此意!”
“微臣只是……只是依据以往查案的经验进行推断,绝无半分包庇之心,更不敢妄言天家之事!”
“臣对陛下的忠心,天地可鉴!”
隆正帝居高临下地看着跪在地上的冷骁,怒道:“因为你的经验推断,就可以不查了吗?”
“其他线索都断了,如今好不容易有了线索,你和朕说蹊跷?不符合你的经验推断。”
“你们锦衣卫就是这么办案的吗?就是这么为朕分忧的吗?”
冷骁跪伏在地,浑身颤抖,不敢抬头:“微臣知罪!微臣一定彻查到底,绝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隆正帝轻哼一声,淡淡道:“罢了,你们锦衣卫爱怎么查怎么查,朕反正也管不着你们!”
“将你刚才给朕说的这些,一字不漏地都禀报给太上皇,听父皇示下。”
“父皇让你们怎么查,你们就怎么查!”
“滚吧!”
冷骁如蒙大赦,连忙叩头:“微臣遵旨!”
正当他要起身告退时,隆正帝突然叫住了他:“等等。”
“战功核查得怎么样了?尤其是贾璋的。”
冷骁恭敬答道:“回陛下,详细的战功还有待最终核实,但由于贾璋所用武器的特殊性,他的战功已经初步核实完毕。”
“贾璋此次共射杀炼髓境武者五人,其余敌人一百八十四人。诛杀刺客头目和叛军头目,指挥侍卫全歼刺客,协助抵抗叛军。”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听到如此骇人的数字,隆正帝的瞳孔还是微微收缩了一下,心中巨震。
他知道贾璋此战勇猛,歼敌甚多,居功至伟,却没想到竟然多到这个地步!
炼髓境五人,其余一百八十四人,这几乎是以一己之力,荡平整个叛军!
这等战力,简直惊为天人。
他挥了挥手,对冷骁道,“滚吧!”
冷骁这才战战兢兢地起身,退出乾清宫。
隆正帝登基三年,除了朝堂上有部分文官支持他,其他的势力大部分都还掌握在太上皇手上。
如果三年前,太上皇不是差点身死,也不会临时传位于他。
后来,太上皇奇迹般地康复过来,又不好将他罢免,收回皇位,便自封太上皇,在大明宫办公。
隆正帝想着,正好可以借这次的刺杀案,作为和太上皇谈判的筹码,重创忠顺王一党和义忠亲王余党,扶持自己的心腹势力,削弱太上皇的势力。
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这个横空出世的贾璋,还真是他的福将。
而且,他武力惊人,或许可以成为自己手中的棋子,用来打破现在的不利局面。
隆正帝眼中闪过一抹精光,他沉吟片刻,对夏守忠吩咐道:“拟旨。”
夏守忠作为隆正帝的身边人,自然知道隆正帝想做什么,低声提醒道:“陛下,军功需上报兵部核实,才能封赏。”
隆正帝冷哼一声,“到时候,可就轮不到朕来封赏了。”
夏守忠不再坚持,连忙取来笔墨纸砚,恭敬地等待隆正帝的吩咐。
隆正帝目光深邃,缓缓说出旨意的内容,这圣旨,将把贾璋,乃至整个贾家,更进一步地卷入帝国权力斗争的巨大旋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