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山位于万法城西,并不算高大险峻,却散发着一种令人心静神宁的独特道韵。山间云雾缭绕,隐约可见一些身影盘坐于各处,气息与山峦融为一体,显然已沉浸于深层次的悟道之中。
山脚处立有一碑,上书“悟道山规”:静心悟道,禁绝私斗;机缘各凭,不得强取。
凌云拾级而上,感受到空气中的道韵愈发浓郁精纯,仿佛有无数先贤的智慧沉淀于此。他按照任务指引,来到半山腰一处相对僻静的角落。
这里矗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高约十丈,通体呈现一种灰败的色泽,与周围灵秀的山景格格不入。石碑表面布满了裂痕,许多地方甚至已经剥落,只能勉强辨认出一些残缺的、玄奥异常的符文痕迹。
这便是需要修复的“残缺道碑”。
石碑旁,盘坐着一位须发皆白、气息如同古井无波的老者。他身前悬浮着一枚看似朴实无华的“守拙道印”,但其深邃程度,让凌云都感到一丝压力。
老者并未睁眼,只是淡淡道:“欲修复道碑,需以自身道韵,引动碑中残灵,补全其缺失之道。成功与否,皆看缘法。开始吧。”
凌云点头致意,走到道碑前,伸手触摸那冰冷的碑身。
刹那间,一股苍凉、破碎、却又蕴含着某种不屈意志的意念,涌入他的识海!
他仿佛看到了一位远古大能,于无尽混沌中挥毫,刻录自身对宇宙大道的终极感悟,欲留传承于后世。然而,功未成,身先陨,只留下这满布裂痕的残碑,与其中一丝不甘的残灵。
这残灵微弱至极,却执着地守护着碑中残留的道韵,排斥着一切外来的、不符合其“道”的力量。
凌云尝试将自身混沌道韵渡入。
残灵毫无反应,甚至传来一丝排斥。
太初道韵?依旧被拒之门外。
寂灭、星辰、乃至定宇真意……皆无法引动残灵共鸣。
这碑中残留的道,似乎与凌云所知的任何体系都截然不同,它更加古老,更加……贴近某种“初始”与“终结”的循环本质。
凌云沉吟片刻,收回了所有力量,只是将心神彻底沉静下来,以最纯粹的“自在”意境,去感受、去倾听那残灵的诉求。
不试图去征服,不试图去理解,只是……陪伴与感知。
渐渐地,在那无尽的苍凉与破碎中,他捕捉到了一丝极其微弱的“渴望”——那是对“完整”的渴望,是对自身大道能够传承下去的渴望。
这渴望,触动了凌云的道心。
他的自在之道,追求超脱,但并非无情。超脱,亦包含了对“完美”与“传承”的某种释然与成全。
他不再试图“修复”,而是以自身自在道韵为引,如同最温和的粘合剂,又如同照亮前路的微光,轻轻拂过那些破碎的符文,抚平那残灵的焦躁与不甘。
他并未强行补全任何缺失,只是为那残存的“道”,提供了一个更加稳定、更加包容的“环境”,让它们能够自行凝聚,显现出本来的面貌。
这是一个极其缓慢的过程,对心力的消耗巨大。
时间一点点流逝。
不知过了多久,那灰败的道碑,忽然极其轻微地震动了一下。
紧接着,一道微不可察的、全新的、蕴含着某种“循环往复”、“因果相连”意境的细小符文,在碑身一处原本空白的地方,悄然浮现、凝聚!
虽然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笔,却让整块道碑的意境,瞬间圆融了一丝!
成了!
凌云缓缓收功,脸色略显苍白,但眼神明亮。
一旁闭目的守碑老者,猛地睁开了双眼,看向那道新生的符文,古井无波的脸上首次露出了动容之色。
“竟真能引动残灵,补全道痕……虽然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丝,但此法……前所未有!”老者看向凌云的目光,充满了惊奇,“你之道,竟能与这‘轮回碑’产生共鸣?”
“轮回碑?”凌云看向老者。
“此碑原名已不可考,因其道韵涉及生死循环、因果轮转,故被称为轮回碑。”老者解释道,“万载以来,无数惊才绝艳之辈试图修复,皆因其道太过晦涩古老而无功。你能以自身道韵温养引导,令其自愈,实乃异数。”
老者挥手,一枚散发着朦胧清辉的玉符飞向凌云:“此乃‘悟道符’,凭此可在悟道崖核心区域修炼三十日。这是你修复道碑一成的奖励。”
三十日核心区域修炼!
这奖励,远超凌云预期!万法阁中,核心区域修炼一日,便需上万上品源晶,且有价无市!
“多谢前辈。”凌云接过玉符。
“不必谢我,这是你应得的。”老者目光深邃地看着他,“轮回碑牵扯甚大,你能与之共鸣,或许是机缘,也可能是因果。好自为之。”
说完,老者再次闭上双眼,如同化作了一块山石。
凌云握紧悟道符,看了一眼那依旧残破却仿佛多了一丝生机的轮回碑,转身下山。
当务之急,是借助这宝贵的悟道时间,提升实力,为三十三年后的万象炼天塔做准备。
他径直朝着悟道山巅,那片被氤氲道则笼罩的核心区域——悟道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