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还沉着,陈稳踩过湿泥,脚步放得很轻。他手里攥着布包,里面是刚从岩坡背阴处挖出的第二株蓝纹草。根须沾着黑土,叶片泛着微弱的蓝光,和矿石有些相似。他没走火堆正对的方向,绕到营地侧边,把布包递给守夜的林悦。
“找到了。”他声音压得低,“这类草喜欢积水阴地,明天可以让人去系统找。”
林悦接过布包,手指碰了下草叶,抬头看他:“你脸色很差。”
“没事。”陈稳靠着木桩坐下,没再说话。
林悦没劝他去睡,只把药包收进防水袋,塞进物资箱底层。她知道他不会真休息,但至少现在没人需要立刻抢救,火堆边上安静下来,连风都小了。
天刚亮,雾气散了一半,林悦就搬了块平整的石头放在空地上,又从工具箱里取出几片矿石碎块。这些是上次带回的大矿石敲下来的,边缘不规则,但能反光。她蹲下身,开始用磨石一点点打磨其中一块。
赵刚路过时停下脚:“你这是干啥?”
“做刀。”她说,“不是砍柴那种,是精细活用的。”
赵刚皱眉:“这石头脆得很,一碰就裂,能当刃?”
林悦没停手:“角度控制好就行。我以前在厂里磨车刀,三十度最利,这种矿石适合三十五度,太陡容易崩。”
她说完,把磨好的一面凑近眼底比了比,然后换另一面继续推。动作不快,但每一下都稳。
李娜抱着医疗包走过来,看见她在忙,蹲在一旁看:“你要做个标准件?”
“差不多。”林悦点头,“工具不能靠运气拼凑,得统一规格。木柄长度、卡槽位置、固定方式,都要一样。这样坏了好替换。”
李娜看着她熟练地在木条上烧出凹槽,又从遗迹带回的金属残件里挑出一小块U形铁片嵌进去,再用藤条一圈圈缠紧接口。
“这个卡扣是你做的?”
“改的。”林悦说,“原来是个连接轴,我把它截短了,刚好卡住矿石片。”
大约半个钟头后,第一把小刀成型。刃部是透明带蓝的矿石薄片,握把是硬木加金属加固,尾端缠了防滑藤。林悦拿起来,在指尖划了一下。
“锋利。”她收回手,“而且不容易脱手。”
赵刚伸手要试试,林悦递过去。他掂了掂,觉得比预想的轻,但重心靠前,挥动时有种下沉的力道。
“来,劈个木片看看。”他说着走向柴堆。
林悦跟过去。赵刚拿起旧斧试了两下,木头只裂开表层。换成新做的短斧——那是她昨晚连夜赶工的样品,矿石刃嵌在加厚木柄前端——他用力一劈,斧刃直接没入木心,拔出来时断面平整。
“这效率高太多了。”王强不知什么时候站到了旁边,伸手接过短斧翻看,“刃口没卷,接口也没松。”
“材料省,耐用。”林悦说,“一把旧斧要用整块硬木,还得经常修刃。这种模块化组装,坏了换刃就行,木柄能用很久。”
王强点点头:“那接下来多做几把?”
“已经在做了。”林悦转身回到工作区,从布袋里倒出一堆分类好的材料:长短一致的木条、大小相近的矿石碎片、切好的藤条段、备用金属卡槽。
“李娜,你和孙莉负责挑木料,只要直节少的;赵刚去运昨天砍的硬木枝,按标记尺寸截断;王强帮我测试每批成品的受力情况,特别是接口牢固度。”
“陈稳呢?”赵刚问。
所有人看向坐在火堆边的男人。他一直没动,手里拿着那块完整的蓝色矿石,像是在看,又像是在想别的事。
林悦走过去:“你来统筹流程吧,记录每把工具的编号和使用反馈。我们得知道哪一批做得好,哪一批有问题。”
陈稳抬眼,把矿石放下:“行。给我本子和笔。”
分工定下,众人立刻动了起来。
一整天,空地上都是敲打声、摩擦声、测量声。林悦几乎没停过手,她一边做示范,一边调整细节。第一批六把切割刀做完后,她让李娜拿去削野薯,刀刃轻松切入表皮,连纤维都能切断。第二批四柄加固斧交给王强试挖土方,铲面入土深,翻起的泥块完整,不像之前那样容易碎裂反弹。
中午吃饭时,赵刚啃着烤薯说:“照这速度,三天就能把所有基础工具换一遍。”
“不止。”林悦喝了口水,“等这批稳定了,我可以做更细的针状工具,用来处理绳结或者小型机关。”
孙莉靠在铺位上,手里翻着植物图册,听见这话抬起头:“我能帮忙吗?”
她脸色还是白的,说话声音不大,但眼神清楚。
李娜看了她一眼:“你现在不能干活。”
“我不是要砍树。”孙莉指了指桌上那把最小的削皮刀,“我能辨植物。昨天梦里的蓝光,和矿石很像。也许我能找出哪些地方会长那种草。”
林悦想了想,起身从工具堆里挑出一把最轻的刀。刀身短,木柄圆润,刃口只有一指宽。
“这把给你。”她说,“专门做的,不重,也不容易伤手。以后你看到可食用的植物,就用它做个标记样本。”
孙莉接过刀,手指摸过刃部边缘,又看了看缠绕的藤条纹路。
“谢谢。”她低头笑了笑,把刀轻轻放在图册上。
下午太阳偏西时,最后两把掘土铲完成。八号铲经过三次加固测试,王强用它连续挖了二十下硬土,刃口依旧完好,木柄也没有裂痕。
“合格。”他把铲子插进土里,当作标杆立着。
林悦擦了下手上的灰,终于坐下来喘口气。她看着摆成一排的工具,每把都标了编号,整齐码在干燥的木板上。
陈稳翻开记录本,上面写着:
一号刀:削皮测试通过,刃角35度最佳;
三号斧:首次劈砍深度达7厘米,优于旧工具40%;
七号铲:连续作业无损,建议批量复制此批次工艺。
他合上本子,抬头看林悦:“明天开始安排采集队,按你说的区域去找蓝纹草。”
“嗯。”林悦点头,“顺便把可用木材也带上。”
赵刚正在检查明日伐木要用的新斧,他用力拧了拧接口,确认藤条没松动,然后扛起来活动了两下。
“这东西真顺手。”他说,“以前砍十棵树累得要死,现在估计能翻倍。”
王强走过来,顺手拿起一把刀看了看编号,又放回去:“以后每批工具都该留样,万一以后材料变了,还能对比性能。”
“记进日志里。”陈稳说。
李娜把剩下的矿石粉末分装进几个小布袋,密封后放进医疗包夹层。她没说话,但动作很稳。
夜幕降临时,大家围在火堆旁吃晚饭。这次的食物处理得干净利落,野薯片薄厚均匀,肉块切口整齐。没有人再说“将就”“对付”,饭吃得安静而踏实。
火光映在每个人的脸上,孙莉翻开图册新的一页,用那把小刀在空白处画了个简单的草叶轮廓。
林悦收拾着工具组件,一块矿石碎片卡在磨石缝隙里,她用小锤轻轻敲了几下,取出来,放到一边。
陈稳坐着没动,手里又拿起了那块完整的蓝色矿石。石头表面温热,光线照上去时,内部有细流般的光在移动。
他盯着看了几秒,忽然察觉什么。
矿石的光流方向变了。
不是闪烁,也不是增强,而是流动的轨迹和昨天不一样。像是被什么影响了。
他翻过石头,另一面的光纹也不同了。
他没声张,只是把矿石慢慢转了个角度,对着火光再看。
光流随之偏移。
他放下手,不动声色地把矿石放进衣兜。
林悦洗完最后一块刀柄,甩了甩手上的水珠。
“明天早点开工。”她说。
陈稳点了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