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周山一掌的余威,如同永夜降临前的最后惊雷,碾过洪荒众生的心头。那拂飞天道化身的景象,深深烙印在每一道窥探的神念中,带来无与伦比的震撼与恐惧。
然而,惊雷过后,是更加漫长而压抑的死寂。
盘古未死,但祂并未真正现身,只是惊鸿一瞥,便再次隐入不周山深处,留下无尽的谜团与威慑。天地间残留的,依旧是那道被拂飞后、似乎变得更加隐晦、却也更加无处不在的——天道意志。
这意志,不再像之前那般带着鸿钧讲道时的些许“人气”,而是彻底化作了冰冷、精密、不容置疑的规则集合体。它如同无形的网,笼罩诸天,渗透万界,默默修复着巫妖大战留下的创伤,抚平破碎的星辰,理顺紊乱的地脉,以一种超越任何个体力量的宏大方式,维系着洪荒的存续与运转。
但这种维系,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冷漠。
幸存的巫妖二族,在最初的狂热(巫族)与恐惧(妖族)之后,不得不面对现实。
不周山下,盘古殿内。
十二祖巫气息萎靡,盘古真身被强行打散的反噬远超寻常,没有数个元会的修养难以恢复巅峰。但此刻,他们脸上除了伤痛,更多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凝重。
“父神……在,但未醒。”帝江声音沙哑,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那一掌,或许是本能,或许是警告。”
“天道……更强了。”后土感受着那无孔不入、修复着大地伤痕的规则之力,眼中忧色更深,“它似乎在……变得更‘完整’。”
巫族被迫蛰伏,收敛所有扩张的爪牙,牢牢守住不周山及周边核心地域,舔舐伤口,消化着父神未死带来的精神冲击,同时也承受着天道无形威压带来的窒息感。
三十三天,太阳神殿。
帝俊太一伤势更重,天庭气运因周天星斗大阵受创及无数妖神陨落而大幅跌落。辉煌的殿堂蒙上了一层晦暗。
“盘古……”帝俊每每念及此名,便觉元神刺痛,“祂的存在,是悬顶之剑。但天道,亦是枷锁。”
太一抚摸着混沌钟上那道细微裂纹,沉默不语。骄傲如他,在绝对的力量差距面前,也不得不低下头颅。
天庭同样转入守势,全力修复周天星斗大阵,整顿内部,借助天道修复洪荒的“大势”,默默恢复元气。妖族上下,对那不周山,充满了复杂的敬畏与恐惧。
而在这巫妖蛰伏、天道显威的背景下,一个新的时代特征,愈发清晰地凸显出来——圣人之威!
昆仑山,三清道场。
老子头顶天地玄黄玲珑塔,手持太极图,周身气息混元一体,无为而浩瀚。
元始天尊盘坐虚空,盘古幡虚影在身后沉浮,阐述着天道秩序,威严日盛。
通天教主立于山巅,诛仙四剑意冲霄汉,虽未成阵,却已引得周遭万里剑气自发朝拜。
他们虽未正式立教成圣,但身负鸿蒙紫气,得天道认可,其存在本身,就已开始影响洪荒道则的流向,无形中分割着天道之下的权柄与气运。万灵皆知,三清成圣,只是时间问题。
凤栖山,女娲感悟造化,山河社稷图内蕴乾坤,红绣球牵动姻缘气机。她虽走的是以功德成圣之路,与三清不同,但那份与天道隐隐呼应、引而不发的圣威,已让周遭生灵不敢靠近,自发形成一片神圣禁区。
西方,灵山之上,接引准提面容愈发疾苦,但周身散发的寂灭、超脱道韵,却与贫瘠的西方大地形成诡异共鸣,不断抽取着稀薄的灵气与渺茫的气运,夯实着未来圣位的根基。
这几位天定圣人,如同洪荒夜空中最耀眼的星辰,即便尚未彻底点亮,其光芒已开始照亮各自的轨道,吸引着冥冥中的信仰与依附。
洪荒万灵,无论是幸存的先天神魔、后起的神圣,还是挣扎求存的弱小族群,都清晰地感受到了这种变化。
头顶,是愈发冰冷宏大、规则森严的天道。
眼前,是蛰伏却依旧强大的巫妖巨擘。
而未来,是几位即将出世、代天执道、高踞众生之上的圣人!
一种前所未有的秩序感,伴随着巨大的压抑感,笼罩了整个洪荒。
争斗并未消失,只是从明面转入了更深的暗流。资源的争夺、道统的传播、气运的积累,都在天道划定的框架下,以更加“规则”的方式进行。以往的肆意妄为、动辄毁天灭地的场景,似乎一去不复返。
众生学会了在新的格局下生存。
敬畏天道,忌惮巫妖,仰望圣人。
这便是鸿钧合道、盘古显威之后,洪荒进入的——圣人时代前夜。
天地间,仿佛回荡着一声无声的宣告:
旧日的蛮荒与无序已然终结。
新的纪元,将在圣人的光辉与天道的规则下,徐徐展开。
然而,在这看似逐渐步入“秩序”的表象之下,那源自紫霄宫深处的、被“命运”侵蚀的意志,正如同暗流,悄然引导着这“秩序”,滑向未知的深渊。
红云老祖怀揣鸿蒙紫气,依旧在万寿山与五庄观间谈笑风生,浑然不觉自己已成为暗流汇聚的焦点。
血海冥河,北冥鲲鹏,等一众顶尖大能,则在沉寂中,目光闪烁,算计着圣位,算计着未来。
而那被强行唤醒、却权柄不全的人道与地道,则在洪荒的底层,默默积蓄着力量,等待着变数的到来。
圣人时代将临,众生敬畏。
但敬畏之下,是更加汹涌的暗潮,与注定无法平静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