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襄阳北郊山道。辰时过半,晨雾已散,山道旁的灌木丛挂着晶莹的露珠,阳光穿过枝叶,在路面投下细碎的光斑。黄蓉的青帷马车正顺着山道缓缓转过山坳,车轮碾过碎石发出“咕噜”轻响,朝着北方渐行渐远。)
时间倒回九月十五黄蓉出发赴蒙古王庭那日。
正跟着郭靖往樊城方向回的李莫愁,眼角余光瞥见那抹青帷消失在山坳后,突然勒住缰绳。烟霞色襦裙的袖口被风掀起,露出段细白的手腕,她转头看向身侧的郭靖,语气带着几分急切却笃定:“郭大哥,咱们的马快,绕左侧那条近路,能赶在她前头。”
郭靖眉头拧起,掌心的缰绳又紧了几分:“做什么?”他还没从方才马车外的撞见里缓过神,胸口的钝痛仍在隐隐作祟。
“打点。”李莫愁的声音放轻,目光望向山道前方起伏的草坡,“往前三十里有处‘青石驿’,是往蒙古去的必经之路。咱们先到那里,让驿卒备上热汤热饭——她坐了这许久马车,定是乏了,到了正好能吃上口热的,暖暖身子。”
郭靖的喉结动了动。他自然知道那处驿站,往年时曾路过数次,只是从未想过,还能以这样的方式为黄蓉做些什么。
“不必让她知道是你安排的。”李莫愁仿佛看穿了他眼底的犹豫,补充道,“跟驿卒交代好,郭夫人若是问起就说是给过往官差留的常例。另外,我再托驿卒打听下,看有没有从蒙古来、或许认识她的故旧——若是遇上相熟的,便叮嘱他们,只当没见过你我,免得她知晓后多心。”
她顿了顿,转头看郭靖时,眼里盛着晨光,亮得惊人。为了赶时间,她早已顾不得女儿家的体面,将原本偏乘的姿势换成正跨,修长大腿岔开坐在马背上,烟霞色襦裙被风扯得猎猎作响,纤细的身形竟透着股让人信服的稳当:“郭大哥,你只知江湖路远,要靠脚力追赶,却不懂女子的心。有时候想留住人,未必是拦在她面前追问‘为何’,或许是一碗恰到好处的热汤,或许是某个转角处让她忽然想起——这世上,还有人记挂着她的冷暖。”
郭靖攥着缰绳的手微微松开。他忽然想起桃花岛的日子:黄蓉总爱喝他亲手炖的莲子羹,生病时非要就着他买的桂花糕才肯喝药,这些细碎的牵挂,他一直记在心里,却从未像李莫愁这样,懂如何不着痕迹地递到她面前。
“你……”他想说“你为何要这般费心”,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近两个月同行,李莫愁的心思他不是不懂,只是这份情谊太重,他不知该如何回应,只能装傻般避开。
李莫愁似是没察觉他的窘迫,轻轻笑了笑,那笑意里藏着点说不清的怅然:“我是女人,比你懂怎么让一颗冷下去的心,慢慢暖回来。”话音落,她调转马头,朝着左侧的小径扬鞭,“走了,再晚就赶不上她的马车了!”
郭靖望着她策马远去的背影,又回头看了看山坳后那辆青帷马车消失的方向——尘土还在路面轻轻扬起,像是她未曾走远。终究,他还是夹了夹马腹,催着马跟了上去。风掠过耳畔,带着山道间草木的清香,他忽然觉得,李莫愁的主意,或许真的比他闷头追赶、只懂站在原地心痛,要有用得多。
至少,那碗热汤递到黄蓉手里时,她不会像看见他这般,转身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