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刺破云层,洒在樊星阁总部大楼的玻璃幕墙上,映出一道道锐利如刀的光痕。陆轩没有等太阳完全升起,他已经站在会议室中央,手里握着一份打印出来的发布会回放截图——正是他举起检测报告的那一帧。
“这不是运气。”他把纸轻轻放在桌上,目光扫过每一个人,“这是我们在泥里爬出来,一拳一脚打出来的信任。”
马亮把录音设备打开,山本一郎那阴冷的声音从扬声器里传出:“让他们上市,等货一动,再断一次。”话音未落,会议室里原本还带着一丝疲惫和迟疑的脸,全都绷紧了。
李刚第一个起身,“我去大学城。”
他不是去监工,是去点燃第一把火。
大学城门店外,天刚亮就有学生排队。林娜架好直播设备时,风把她的发丝吹乱,她没去理,只盯着屏幕右下角不断跳动的在线人数。九点零七分,第一批用户拿到产品,开箱声、惊叹声、拍照声混成一片。镜头切到李刚蹲下帮一个女生调试设备的画面,他笑着说了句什么,人群爆发出笑声。那一刻,不是营销,是真实。
黄杰穿着工装在角落整理货架,袖口被货架边缘勾了一下,往上滑了半寸,露出一段陈年旧疤。他没注意镜头正巧扫过,也没听见弹幕突然炸开的一句:“这衣服……是不是樊星阁的人?”
城市另一头,孙明坐在财务室,盯着电脑上刚更新的订单数据。张涛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临时方案。
“学生折扣包上线两小时,转化率47%。”张涛把文件递过去,“中年用户评论区已经开始讨论‘性价比’了。”
孙明点头,没说话,只是敲下回车键,确认了分级定价模型的最终参数。这不是妥协,是懂得谁该用价格打动,谁该用价值留住。
中午,樊星阁官微发布首日战报:Evocore全渠道售罄,复购预约突破十万。评论区从质疑到沉默,再到刷屏式的“真香”,只用了不到六小时。
傍晚,庆功宴设在顶层露台。红酒杯碰撞的声音像潮水,兄弟们拍着肩膀大笑,有人喊“轩哥再来一杯”,有人嚷“这次稳了”。
陆轩没喝。他站在栏杆边,看城市灯火一盏盏亮起,像当年教室窗外的星星。
赵宇端着咖啡走过来,没问为什么沉默,只是把杯子递过去,热意从掌心渗进骨头。
“今天不是终点。”陆轩忽然开口,声音不大,却让周围不知何时安静下来,“是让所有人看清——樊星阁能站着把钱挣了。”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远处写字楼玻璃反射的光斑上,像是看穿了几层楼、几重局。
“我们不做地下的鬼,要做天上的旗。”
没人接话。不是不懂,是震住了。
林娜低头看手机,刚想发一条内部群公告,忽然停住。上午直播片段里,有个戴墨镜的男人反复出现在东侧护栏附近,动作不像是顾客,更像是记录什么。她放大截图,那人袖口隐约有个鹰爪状暗纹。
她没声张,只默默保存了图片。
与此同时,黄杰脱下工装准备下班,才发现袖子破了个小口。他摸了摸那道旧疤,想起三年前仓库里那一夜。那时候樊星阁还没名字,只有血和拳头。现在不一样了,他们有了产品、有了品牌、有了排队买它的人。
但他不知道,那段两秒的镜头,已经被某个合作方代表截下,转发给了吴峰。
“他们还在用老办法撑场面。”对方附了一句。
吴峰没回。
陆轩手机震动了一下,短信提示音轻得几乎听不见。
他低头解锁,屏幕亮起:
【货已备好,按老规矩走码头b3。】
发信人昵称:老渡。
他没删,也没回复,只是把手机翻过来,屏幕朝下放在桌上。
风从露台吹过,卷起一张掉落的订单小票,贴在栏杆上,像一面微型旗帜。
李刚端着酒杯走过来,看见陆轩的手指正无意识地摩挲桌沿——不是焦虑,是计算。
“你还想着那个徽章?”他问。
陆轩摇头,“我在想,下次发布会,能不能不穿西装。”
李刚愣住,随即大笑,“你终于敢想了!”
笑声传得很远,盖过了楼下街道的车流声。
陆轩没笑,只是望向更远的地方。
那里没有黑夜,只有未亮的黎明。
黄杰走出大厦时,顺手把破损的工装塞进垃圾桶。布料摩擦桶壁的声音很轻,没人注意到,那道旧疤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里。
林娜删掉了刚写好的群公告草稿,重新输入:“今日直播素材归档,请所有人今晚十二点前提交反馈。”
她按下发送,抬头看了眼办公室墙上挂着的Evocore slogan:
“未来,由你定义。”
此刻,这句话不再只是广告词。
而是战场后的余温,是风暴后的平静,是真正属于樊星阁的时代序章。
陆轩最后离开露台,经过那张订单小票时,脚步微顿。
他弯腰捡起,折好,放进西装内袋。
动作自然,像收藏一段历史。
远处,城市灯火依旧明亮。
而他的影子,在台阶上拉得很长,笔直如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