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微启,樊星阁总部的走廊上,脚步声比往日早了半个时辰。昨夜的制度升级会议尚未散尽余温,今日的议题却已如潮水般涌来。
陆轩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楼下逐渐热闹起来的训练场,心中却未有半分松懈。他知道,真正的挑战,从来不是危机本身,而是危机之后的抉择。安全体系已经夯实,但一个组织若只求守,终将被时代抛下。
“李刚到了。”秘书轻声提醒。
“请他进来。”
片刻后,李刚推门而入,身上还带着晨练后的热气。他扫了一眼桌上摊开的文件,皱眉道:“这么早,又有事?”
“市场变了。”陆轩转身,目光沉稳,“我们不能只靠防守活着,得往前走。”
李刚沉默片刻,点了点头。他知道,陆轩说的“往前走”,从来不是莽撞的冲锋,而是深思熟虑后的布局。
会议室内,张涛已先一步到场,正翻阅着马亮刚送来的报告。他抬头看了眼陆轩,笑道:“你是不是又要搞点新东西?”
“你先看看这个。”陆轩将一份数据报告推到他面前,“马亮刚整理的,市场趋势变了。”
张涛翻开报告,眉头渐渐皱起。报告中清晰地指出,消费者的需求正在快速分化,传统的产品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多样化市场。更关键的是,已有竞争对手开始尝试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试图通过技术升级抢占先机。
“不能再等了。”张涛合上报告,语气凝重,“我们必须主动出击。”
“你的意思是?”李刚问。
“高校。”张涛眼中闪过一丝光,“他们的实验室里,藏着不少我们用得上的东西。”
李刚皱眉:“高校?那不是一群纸上谈兵的教授和学生?”
“你错了。”张涛摇头,“他们不是资源,而是伙伴。他们的研究不是空谈,是未来的种子。我们不是去求他们,而是合作,是共赢。”
陆轩点头:“我们不能只靠自己闭门造车。技术迭代太快,市场变化更狠。我们需要外部的智慧,也需要外部的视野。”
李刚沉吟片刻,终于点头:“行,那你说,怎么合作?”
“短期合作+长期共建。”张涛迅速回应,“先从几个有潜力的项目切入,快速验证合作模式。同时,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比如联合实验室、技术孵化基地,甚至共建产学研体系。”
李刚听完,眼神中多了几分认可:“听起来可行。但时间呢?我们能拖得起吗?”
“拖不起。”马亮插话,“报告里提到,未来三个月,是高校技术转化的关键窗口期。错过这个时机,我们可能就落后了。”
会议室内,空气陡然凝重。
“那就动手。”陆轩沉声道,“张涛,你负责起草合作意向书,明确目标、时间表和资源需求。李刚,你协助联系有合作基础的高校,加快节奏。”
“明白。”张涛点头,迅速在白板上写下“技术转化周期”几个字,目光在“缩短研发周期”处停留片刻。
“赵宇会配合你制定预算。”陆轩继续道,“我们要确保资源到位,不能让合作流于形式。”
李刚看着白板上的字,忽然开口:“你是不是早就有打算?”
“不是打算。”陆轩轻声道,“是必须。我们已经守了太久,是时候,主动出击了。”
窗外,晨光洒进会议室内,落在白板上那几个字上,仿佛镀了一层金边。
训练场上的口号声渐渐传来,胡军正在带队晨训。陆轩望了一眼窗外,收回视线,继续翻阅手中的报告。
“还有件事。”马亮忽然开口,“最近有几家新公司注册,背景不明,但业务方向和我们高度重合。”
“是模仿者?”李刚问。
“比模仿更危险。”马亮语气凝重,“他们背后,可能有更深层的意图。”
“那就盯紧点。”陆轩沉声道,“现在不是内耗的时候,但也不能让别人钻了空子。”
马亮点头:“我会安排人手,密切监控他们的动向。”
“还有,”陆轩顿了顿,“我们的市场调研,要更深入。不能只看数据,还要看趋势,看情绪,看潜在的威胁。”
“明白。”马亮合上笔记本,“我会让团队重新梳理市场反馈,做一次深度分析。”
“好。”陆轩点头,“我们不能只靠防守活着,但也不能盲目出击。每一步,都要有准备。”
会议室内,众人神色凝重,却也充满干劲。他们知道,这不仅是一次战略调整,更是一次思维的升级。
“你真的打算这么快就推进高校合作?”李刚在回程的路上问张涛。
“你以为我是在赌?”张涛笑了笑,“我是在赌,但不是赌运气,是赌方向。”
“什么意思?”
“你没发现吗?”张涛停下脚步,看向远方的实验室大楼,“我们过去太依赖内部,但现在,外部的节奏比我们快。我们不跟上,就会被甩开。”
李刚沉默片刻,点头:“行,那你告诉我,怎么才能在最短时间里,把合作谈下来?”
“两个字——诚意。”张涛语气坚定,“不是我们求他们,而是我们能给他们什么。我们要让高校看到,合作不是负担,而是机会。”
“明白了。”李刚点头,“那我先联系几个老教授。”
“好。”张涛拍了拍他的肩膀,“我们一起,把这条路走通。”
夜色渐深,樊星阁总部的灯光依旧亮着。张涛坐在办公室里,翻看着高校名单,脑海中已经开始构想合作模式。
“技术转化周期……”他低声念着,目光落在一个实验室的名字上。
窗外,夜风轻拂,吹动了桌上的报告,露出最后一页的一句话——
“未来三个月,将是高校技术转化的窗口期。”
张涛轻轻合上报告,目光坚定如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