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月下旬
地点:南坎,中国驻印军第一集团军总指挥部
南坎攻克,捷报飞传。中国驻印军总司令李锦二级站在刚刚收复、尚弥漫着硝烟气息的南坎城头,目光越过残破的城垣,投向了东北方向。那里,是此次缅北反攻的最终目标之一,也是无数将士魂牵梦萦的地方——芒友(mong Yu)。
地图上,芒友这个小小的地名,此刻重于千钧。它是中印公路与滇缅公路的交汇点,是连接缅北战场与国内滇西战场的咽喉锁钥。攻克芒友,意味着被日军切断已久的陆上国际援华通道将彻底打通,意味着中国驻印军与从云南西渡怒江、血战滇西的中国远征军将实现历史性的胜利会师!
“诸位,”李锦的声音在指挥部内回荡,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与庄严,“南坎已下,我军兵锋正盛!眼下,最后的目标,就是芒友!国内远征军的兄弟们,正在畹町、黑山门等地与日寇浴血奋战,向我们靠拢。我们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拿下芒友,打开这扇胜利之门,迎接我们的兄弟!”
他手中的指挥棒重重地点在芒友的位置。
“情报显示,日军深知芒友重要性,在其周边高地,特别是南帕卡(Nampaka)等要点部署了第56师团残部及部分后勤守备部队,企图依托山地负隅顽抗,阻滞我军会师。但这不过是螳臂当车!”
“命令!”
“新一军孙立人部!”
“到!”孙立人昂首挺胸。
“以你部为先锋,配属装甲部队一部,沿公路及两侧,立即向芒友攻击前进!扫清一切障碍,直抵芒友!”
“是!我部将士,早已迫不及待!”孙立人朗声领命。
“第七军楚南河部、新二军沈德威部,负责肃清残余据点,保障后勤线畅通,并做好策应准备!”
“是!”
“集团军所有单位,全力保障此战!我们要让胜利的旗帜,早日插上芒友的山头!”
“是!”指挥部内,群情激昂,一场迈向最终胜利的进军即将开始。
与此同时,在怒江东岸,中国远征军也发起了对日军滇西最后据点——畹町、黑山门等地的猛烈进攻。远征军官兵们同样知道,胜利就在眼前,与驻印军兄弟会师的时刻即将到来。
新一军这支百战雄师,挟南坎大捷之威,如同出鞘的利剑,直刺芒友。部队以装甲车和卡车搭载步兵为先导,沿着崎岖但已被工兵紧急修复的道路,快速推进。
日军虽在沿途设置了一些阻击阵地和雷区,但在中国军队绝对优势的兵力和火力面前,这些抵抗显得苍白无力。
“前方发现日军路障和反坦克壕!”侦察兵报告。
“工兵,上前爆破清理!坦克,火力掩护!步兵,两侧迂回包抄!”前线指挥官果断下令。
(m4“谢尔曼”坦克的75mm炮几声怒吼,便将日军简陋的工事摧毁。工兵冒着零星冷枪,快速爆破路障、填平壕沟。步兵们则迅速从侧翼山林穿行,往往还没等日军反应过来,就已经抄了他们的后路。)
前方道路拐弯处,日军用沙袋和砍伐的树木设置了一个简陋的路障,后面隐约可见几个射击孔。领头的那辆m4“谢尔曼”坦克微微调整车身,炮塔稳定地转动,炮长透过瞄准镜锁定了目标。
“穿甲弹!放!”
“砰!”一声巨响,75mm炮弹精准地撞在路障中央,沙袋和木头被炸得四散纷飞,后面的射击孔也瞬间坍塌了大半。
“目标清除!前进!”坦克车长通过电台简短汇报。
坦克继续轰鸣前行。工兵班的卡车紧随其后停下。几名工兵跳下车,两人迅速在路边土坎架起m1919A4机枪进行警戒,其余人则抱着炸药包和工具冲向被炸毁但仍有残留障碍的路口。日军的冷枪不时从远处山林射来,子弹“嗖嗖”地打在坦克装甲和周围地面上。
“动作快!爆破组安装炸药!其他人清理碎石!”工兵班长大喊。
“轰!”又是一声较小的爆炸,残留的障碍被彻底清除。工兵们随即用工兵铲和随身携带的麻袋,快速填平了坦克履带难以通过的弹坑和反坦克壕。整个过程干净利落,不过几分钟。
几乎在工兵作业的同时,负责侧翼掩护的一个步兵排已经悄无声息地钻进了路旁茂密的丛林。他们像猎豹一样敏捷,利用树木和地形隐蔽接敌。排长打了个手势,各班成散兵线快速向日军路障阵地的侧后迂回。
当坦克和主力步兵开始通过清理完毕的路口时,日军那个小分队(约一个班)的侧后方突然响起了密集的枪声和手榴弹爆炸声——迂回的步兵排动手了!日军顿时陷入混乱,腹背受敌,根本无力阻挡正面的钢铁洪流,很快便被歼灭大部,残存几人丢弃武器,惊慌失措地逃入了深山。
驻印军推进速度极快。天空中,不时有中美空军的战机呼啸而过,对可疑的日军集结地和坚固据点进行扫射轰炸,进一步为地面部队扫清障碍。
队伍毫不停留,继续推进。几架p-51“野马”战斗机带着轰鸣声低空掠过,飞行员甚至能看清地面部队竖起的识别信号板。战机在空中盘旋一圈,随即对着前方数公里外一处怀疑有日军兵力集结的山坳俯冲下去,机翼下的火箭弹呼啸而出,紧接着是机炮的猛烈扫射,山坳里顿时腾起烟雾和火光,可能的威胁被提前消除。
新一军的将士们士气如虹,坦克、卡车、步兵的行进速度几乎达到了极限。他们越过燃烧的日军车辆残骸,穿过被炮火洗礼过的村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早日打到芒友,与国内兄弟会师!这股强大的信念和碾压性的优势,形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冲向最终的目标。
然而,接近芒友外围时,日军在关键制高点——南帕卡及其周边山地的抵抗变得顽强起来。这里是芒友的天然屏障。
攻击南帕卡高地的任务落在了新38师113团肩上。日军利用陡峭的山势和茂密的丛林,构筑了隐蔽的火力点和错综复杂的战壕。
“炮火准备!”师属炮兵营的炮弹呼啸着砸向山头,丛林燃起大火,硝烟弥漫。
炮火延伸后,步兵开始冲锋。但日军残存的火力点立刻从意想不到的角度开火,机枪子弹和掷弹筒炮弹从山坡上倾泻而下。
“压制!找到火力点!”
“火箭筒!上!”
“二排,从左边那条冲沟摸上去!”
(战斗再次变得激烈而残酷。)
南帕卡高地林木茂密,怪石嶙峋,天然的隐蔽物极大地削弱了中国军队的火力优势。新38师113团一营的士兵们刚离开相对开阔的山脚,向上推进了不到一百米,就陷入了噩梦般的境地。
“砰!”一声清脆的枪响,来自三八式步枪特有的声音。走在队伍侧翼的一名班长应声倒地,额头出现一个血洞——是日军的狙击手!
“隐蔽!有狙击手!”士兵们迅速扑倒在岩石后、树根下,紧张地搜索着枪声来源。但植被太密,根本看不到人影。冷枪不时从不同方向射来,又造成了几人伤亡,推进速度骤然下降。
不仅如此,日军还将轻机枪和掷弹筒小组隐藏在天然的岩洞或精心伪装的散兵坑里。当中国士兵靠近时,这些火力点才突然开火。
“哒哒哒!”一挺隐藏在藤蔓后的九九式轻机枪从侧上方扫射,瞬间压制了一个步兵班。
“迫击炮!敲掉它!”连长大喊。
但日军火力点位置刁钻,迫击炮弹很难直接命中。
士兵们不得不放弃快速推进,转而采取最消耗时间和生命的战术:匍匐前进,逐点清除。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地形交替掩护。一个小组用步枪和机枪压制可疑区域,另一个小组则弯腰疾进或匍匐靠近。
“手榴弹!”靠近到足够距离后,士兵奋力将手榴弹投向日军的火力点。爆炸过后,冲锋枪手迅速冲上去用扫射清理残敌。遇到岩洞,就需要爆破筒或炸药包。
火焰喷射器再次成为攻坚利器,但操作手也面临着极大危险。一名喷火兵在战友掩护下,试图烧毁一个岩洞工事。他刚站起身准备喷射,就被远处飞来的子弹击中肩膀,燃料罐也被打穿,燃料泄漏燃烧起来,场面极其惨烈。另一名喷火兵立刻补上,怒吼着将复仇的火焰灌入洞中,里面顿时传出鬼哭狼嚎般的惨叫。
战斗变成了血腥的消耗战。山坡上每一声枪响、每一次爆炸,都可能意味着伤亡。双方士兵经常在咫尺之遥的乱石和树丛中突然遭遇,随即爆发残酷的白刃战和手榴弹对掷。山间的呐喊声、惨叫声和爆炸声久久回荡。
113团的将士们凭借顽强的意志和最终发挥作用的炮兵支援(通过前线观察员艰难定位目标),一步一步,用鲜血和生命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当最后一名日军狙击手被从树冠中打下来,最后一个岩洞工事被火焰焚毁时,南帕卡高地终于沉寂下来。通往芒友的最后一道大门,在付出了巨大牺牲后,被英勇的113团彻底砸开。飘扬的旗帜下方,是满山遍野见证着这场艰苦胜利的英勇忠骸。
就在中国驻印军新一军迅猛东进的同时,中国远征军也在滇西发起了最后的强大攻势。远征军官兵们怀着与驻印军会师的强烈渴望,向畹町、黑山门等日军坚固据点发起了排山倒海般的总攻。
这是一支同样历经磨难的英雄部队。他们从云南高原而来,强渡怒江,翻越高黎贡山,一路血战,收复松山、腾冲、龙陵,与日军进行了无数次惨烈的攻坚战。此刻,胜利在望,他们的斗志燃烧到了顶点。
远征军以强大的炮兵火力和步兵集团的波浪式冲锋,猛攻日军阵地。战斗同样异常激烈,每一寸土地的夺取都付出了鲜血的代价。但远征军将士前赴后继,攻势一浪高过一浪。日军防线在两面夹击下,终于土崩瓦解。
1945年1月28日,芒友
这一天,阳光穿透了缅北上空的阴霾,照耀在芒友这个注定要载入史册的小镇上。
新一军新38师的一支先头部队,在肃清了镇内零星的日军抵抗后,率先抵达了芒友镇中心。几乎在同一时间,从东北方向,传来了嘹亮的军号和震天的欢呼声——中国远征军先头部队的身影,出现在了道路的尽头!
刹那间,整个芒友沸腾了!
“来了!来了!国内的兄弟们来了!”
“是远征军!是我们的队伍!”
两支同样身着褪色军装、同样饱经战火洗礼、同样代表着中华民族不屈意志的队伍,如同两股汹涌的洪流,瞬间汇合在一起!
士兵们扔掉手中的武器,疯狂地奔跑着,呼喊着,拥抱在一起!他们互相捶打着对方的胸膛,泪水和汗水交织在一起。军帽被抛向天空,欢呼声震耳欲聋。不同口音的汉语此起彼伏,诉说着同样的激动与喜悦。
一位满脸沧桑的驻印军老兵,紧紧抱住一位刚从滇西战场下来的远征军年轻战士,哽咽着说:“兄弟……可算等到你们了!”
年轻战士也热泪盈眶:“大哥……我们打过来了!路通了!”
很快,一面巨大的青天白日旗在芒友镇上空冉冉升起,迎风飘扬!紧接着,更多的旗帜在两支队伍的营地中竖起。
中国驻印军第一集团军总司令李锦、新一军军长孙立人等高级将领,与中国远征军的高级将领们,在芒友举行了庄严的会师仪式。他们紧紧握手,互致敬礼,共同检阅了部队。虽然军服上布满征尘,面容带着疲惫,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胜利的狂喜和无比的自豪。
芒友会师,标志着中国军队滇西缅北反攻战役取得了决定性的、完全的成功!中印公路(史迪威公路)与滇缅公路在此连接,被日军切断已久的陆上国际交通线终于重新打通!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它极大地鼓舞了全国的抗战士气和国际反法西斯阵营的信心。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用他们的鲜血、勇气和牺牲,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站在芒友的土地上,李锦将军向全体将士发表了激昂的讲话:“将士们!今天,我们在这里胜利会师了!我们用自己的双脚,从印度打回了祖国!我们用手中的枪,打通了这条生命之路!这是我们全体中国军人的光荣!是中华民族的光荣!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胜利,属于我们!”
欢呼声响彻云霄,在缅北的群山中久久回荡。芒友会师,不仅是一座军事上的里程碑,更是一座民族精神的丰碑,照亮了通往最终胜利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