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月初,八莫,中国驻印军第一集团军总指挥部
中国驻印军总司令李锦上将的目光已投向了东南方向的下一个战略要地——南坎(Namhkam)。攻克南坎,将彻底打开通往滇西芒友的道路,实现与国内远征军的胜利会师,全面打通中印公路指日可待。
然而,横亘在通往南坎道路上的,是日军一支成建制的精锐部队。情报与前线侦察汇总显示,日军第56师团第55联队主力(欠一部),在联队长山崎四郎大佐指挥下,正依托八莫至南坎公路(八南公路)沿线及其两侧的险要山地,特别是公路以东的“芒友山脉”余脉,构筑了坚固的纵深防御阵地,企图迟滞我军进攻,为南坎守军加强防御争取时间。
日军第56师团第55联队主力,在联队长山崎四郎大佐的指挥下,充分利用了八南公路沿线,特别是公路以东“芒友山脉”北段余脉的复杂地形,构建了一套极具韧性的纵深防御体系。
其防御部署层次分明:
第一线(前沿警戒与迟滞地带):由少量步兵和机枪小组构成,依托公路两侧的丘陵、村落废墟和林地,设置了大量隐蔽的伏击点、狙击位和诡雷区,旨在迟滞、消耗和侦察我军主力进攻方向。
第二线(主抵抗地带):这是山崎联队的防御核心。兵力主要部署在一系列互成犄角、海拔较高的关键山头上(如255高地、317高地等虚构地名)。这些高地经过精心改造,构筑了大量的土木结构机枪工事、迫击炮位、隐蔽良好的散兵坑和交通壕,许多火力点都设置在反斜面上,以躲避直瞄炮火。阵地前沿普遍设置了多层铁丝网和密集的雷区。
第三线(纵深支撑与指挥部):联队指挥部、炮兵阵地(通常配备四一式山炮或九二式步兵炮)、后勤仓库以及预备队,则部署在更后方、地形更为隐蔽的山谷或反向斜坡地带,以确保其持续作战能力和指挥稳定性。
公路封锁:在公路本身的关键转弯处或隘口,日军也设置了路障,并部署了反坦克枪或速射炮,以防备中国军队的装甲部队沿公路快速突进。
整个防御体系强调以点控面,各支撑点之间力求形成交叉火力,企图通过节节抵抗,将中国军队拖入对其极为有利的山地消耗战之中,从而达到其迟滞我军攻势的战略目的。
李锦站在巨大的沙盘前,目光锐利。沙盘上,八南公路如同一条蜿蜒的细线,两侧代表山地的区域插满了代表日军的红色小旗。
“山崎联队,”李锦的手指重重点在沙盘上敌阵核心区域,“是块硬骨头。但其孤军突出,位于南坎主要防线之外,正是我军围而歼之的绝佳目标!打掉它,南坎门户洞开,日军士气必将遭受重创!”
他抬起头,看向麾下众将,命令清晰果断:
“命令!”
“新二军沈德威部!”
“到!”以防守坚韧着称的新二军军长沈德威应声而起。
“以你部主力,沿八南公路及其两侧山地,向敌55联队核心阵地发起正面强攻!务必吸引其主力,缠住他们!”
“是!我部‘磐石’之名,亦可为攻坚之锤!”沈德威信心十足。
“第七军楚南河部(含装甲部队)!”
“到!”
“以你部装甲主力,配属精锐步兵,从新二军攻击区域东侧,沿山地丛林地带,进行大规模迂回穿插!务必克服地形困难,插至山崎联队侧后,切断其通往南坎的退路,并阻击任何来自南坎方向的增援!”
“明白!保证完成任务!”楚南河与身旁的韩晓征目光交汇,充满跃跃欲试的战意。
“集团军直属炮兵司令部,周振邦将军!”
“到!”
“集中全部火力,优先保障新二军正面攻坚!弹幕要浓要猛!反炮兵任务重中之重,决不能让日军炮火干扰我进攻队形!”
“是!总司令!”
“集团军特种作战司令部,王大山将军!”
“到!”
“你部特战旅,提前渗透至敌后,严密监控敌军调动,重点标注指挥部、炮兵阵地、后勤节点,并为炮兵和空中打击提供精确引导!”
“是!”
“此战,关键在于快、准、狠!正面要压得猛,侧面要插得深,后面要堵得死!我要让山崎四郎,成为瓮中之鳖!全歼第55联队,扬我军威!”
“是!”指挥部内,战意冲天。
新二军,这支以防御见长的部队,此刻化身为一柄沉重的攻城锤,沿着八南公路及其两侧,向日军第55联队的主阵地发起了排山倒海般的攻势。
战斗从一开始就异常激烈。日军充分利用了山地地形,在险要处构筑了密密麻麻的机枪巢、炮兵观测所、迫击炮位和蜘蛛网般的战壕。每一座山梁、每一个隘口都成了死亡的陷阱。
新二军104师负责主攻公路以东的一系列高地。
“炮火准备!”师长徐天鹰少将下令。
集团军炮兵群的炮弹如同冰雹般砸向日军阵地,山摇地动,硝烟弥漫。然而,日军工事大多构筑巧妙,利用反斜面和新伐的巨木加固,炮击效果受到一定影响。
炮火延伸,步兵开始冲锋。
“杀啊!”士兵们沿着陡峭的山坡向上冲击。
日军残存的火力点立刻复活,重机枪、掷弹筒、步枪子弹如同泼水般从山顶、山腰的工事中倾泻而下,构成一道道交叉火网。
冲在前面的士兵不断有人中弹倒地,滚落山坡。
“压制!火力压制!”
“火箭筒!干掉那个碉堡!”
新二军的士兵们同样顽强,他们用猛烈的火力还击,m1919A6机枪、60mm\/81mm迫击炮拼命压制日军火力点。巴祖卡火箭筒手冒着弹雨,寻找机会抵近射击,摧毁了一个个坚固目标。
战斗陷入残酷的拉锯战。许多高地往往需要经过数次甚至十几次的冲锋与反冲锋才能最终攻克。火焰喷射器在肃清坑道和岩洞工事时发挥了可怕的作用。双方士兵经常为了一个山头、一段战壕展开惨烈的白刃战和手榴弹对掷。新二军以其坚韧不拔的意志,一寸一寸地啃食着日军的防线,牢牢地将日军主力吸引在正面。
就在正面激战正酣之时,第七军的迂回部队正在上演一场现代版的“暗度陈仓”。楚南河和韩晓征亲率装甲第一师主力(以步兵和轻型坦克、装甲车为主,重型坦克难以通过复杂山地)及精锐机械化步兵,离开了公路,一头扎进了公路以东的茂密丛林和山地之中。
这是一条极其艰难的路程。没有道路,只有猎人和野兽行走的小径。部队需要克服陡峭的山坡、密不透风的荆棘、以及纵横交错的沟壑。工兵部队在前方拼命开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或涉渡)。士兵们推着火炮,扛着物资,掩护着坦克和装甲车艰难前行。
第七军装甲第一师侦察连派出的一个精锐6人小组,如同丛林中的幽灵,悄无声息地行进在主力部队迂回路线侧翼的山脊线上。他们身着斑驳的丛林伪装服,脸上涂着油彩,每一步都踩在松软的腐叶或岩石上,几乎没有发出任何声响。
组长通过手势示意停止前进,他敏锐的目光发现了前方约50米处,一棵巨大榕树的气根丛中,有一个极其隐蔽的日军观察哨——一个由枝叶粗略搭建的平台,上面隐约可见两名日军哨兵的身影,一挺九九式轻机枪架在平台上。
组长打出几个复杂的手语:两名狙击手寻找最佳射击位,锁定目标;两名突击手从侧翼迂回接近,准备近战;其余人员警戒。队员们心领神会,立刻行动。
两名狙击手利用灌木丛掩护,稳稳架起了加装光学瞄准镜的春田m1903A4狙击步枪,十字线分别套住了两个目标的头部。两名突击手则像猎豹一样,利用地形落差和树木掩护,弓身疾行,迅速摸到了榕树下。
组长看到突击手就位,果断做出“执行”手势。
“噗!”“噗!”两声极其轻微的、加装了消音器的m3“盖德”冲锋枪的射击声几乎同时响起(或描述为狙击步枪的微声射击)。树上的两名日军哨兵身体猛地一颤,便软倒下去,未能发出任何警报。
几乎在同一瞬间,树下的突击手迅速攀爬而上,确认目标死亡,并将机枪和尸体轻轻放倒,避免坠落发出声响。整个清除过程干净利落,耗时不到三分钟。小组长通过对讲机用极低的声音报告:“鹰爪三号清除。通道安全。” 主力部队得以继续像一把无声的利刃,深深插入日军毫无察觉的侧后。
部队忍受着疲劳和虫蚁的叮咬,昼夜兼程。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以最快速度插到山崎联队的背后!
经过一天一夜的艰难跋涉,第七军迂回部队奇迹般地出现在了日军第55联队主阵地侧后方的关键位置——八南公路的一个转弯处,这里不仅是山崎联队的后勤补给线,也是其通往南坎的唯一退路!
“立即建立阻击阵地!坦克和反坦克炮封锁公路!步兵占据两侧制高点!工兵埋设地雷,设置路障!”楚南河迅速下令。
部队立刻行动。m3A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和m10坦克歼击车利用地形隐蔽起来,炮口指向公路南侧(南坎方向)和北侧(日军阵地方向)。步兵们迅速挖掘工事,机枪和迫击炮架设起来。一个严密的“口袋”阵地在极短时间内便部署完毕。
几乎同时,特种部队引导的空军轰炸和集团军远程炮兵,对山崎联队的指挥部、通信枢纽和炮兵阵地进行了精准的“斩首”式打击,使其指挥陷入瘫痪。
山崎四郎大佐此时才惊恐地发现,自己的后路已被彻底切断!正面是中国军队猛烈的攻势,侧后出现了敌人的装甲部队和坚固阵地,指挥部遭到猛烈打击,与上级和友军的联系几乎中断。
“八嘎!中计了!”他绝望地咆哮,“立刻组织兵力,向后方反击!一定要打开通路!”
日军指挥官意识到退路被断,陷入了彻底的疯狂。他们挥舞着军刀,驱赶着疲惫而惊恐的士兵,向第七军刚刚建立的阻击阵地发起了决死冲锋。数百名日军士兵,如同绝望的兽群,嚎叫着从公路转弯处和两侧的山林中涌出,直扑而来!
然而,他们迎面撞上的是第七军精心布置的死亡陷阱。部署在公路两侧制高点的m1917A1重机枪和m1919A4轻机枪率先开火,形成交叉火力网,灼热的金属风暴如同死神的镰刀,瞬间将冲在前排的日军成片扫倒。子弹打在肉体上发出沉闷的噗噗声,惨叫声不绝于耳。
隐藏在伪装网下的m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和m10坦克歼击车同时开火。37mm和76mm炮弹呼啸着落入日军冲锋队形中猛烈爆炸,破片和气浪将日军撕成碎片。装甲车上的.50口径重机枪更是如同割草机般收割着生命。
日军士兵如同撞上一堵无形的钢铁之墙,每一次冲锋都在阵地前留下一大片尸体和痛苦蠕动的伤员。他们的轻武器和掷弹筒对第七军的装甲和坚固工事几乎毫无威胁。少数抱着炸药包的“肉弹”试图接近坦克,均被伴随步兵精准的点射提前引爆。战斗很快变成了一场单方面的屠杀,公路转弯处血流成河,尸骸枕藉,日军的绝望反扑被彻底粉碎。
正面,新二军察觉到了日军的慌乱和后方传来的激烈枪炮声,知道第七军已经得手。
“总攻的时候到了!全军压上!碾碎他们!”沈德威军长兴奋地下令。
正面攻势骤然加强。本就摇摇欲坠的日军防线再也无法支撑,开始全面崩溃。
此刻,山崎联队陷入了真正的四面楚歌之境。退路被堵,正面被突破,指挥失灵,士气彻底瓦解。士兵们要么被击毙,要么绝望地发起自杀式冲锋,要么试图钻入山林逃窜,但大多被追击和搜剿的中国军队消灭。
战斗变成了单方面的清剿和歼灭。中国军队从四面八方压缩包围圈,用步枪、机枪、手榴弹、刺刀,逐一清理负隅顽抗的日军残兵。
最终,在经历了两天一夜的激烈战斗后,日军第56师团第55联队主力被中国驻印军完美地围歼于八南公路沿线山地。联队长山崎四郎大佐在其指挥部被攻破时切腹自尽(或被击毙)。
(日军阵地上,硝烟弥漫,枪炮声震耳欲聋,但更令人心悸的是那逐渐蔓延的恐慌)
一名满脸烟尘、军曹衔的老兵瘫坐在战壕里,看着潮水般涌来的中国士兵和不断压缩的包围圈,声音嘶哑地对身旁瑟瑟发抖的新兵说:“完蛋了…退路被完全切断了!我们被彻底包围了!山崎联队…要玉碎在这里了…”
“怎么会这样…不是说支那军不堪一击吗?”新兵的声音带着哭腔,手抖得几乎握不住枪,“我们…我们怎么办?我不想死在这里!”
“八嘎!闭嘴!”一个眼睛血红的中尉挥舞着南部手枪,歇斯底里地吼道:“帝国的军人没有贪生怕死之辈!为了天皇陛下,冲锋!板载(万岁)!”他试图组织起一次反击,但响应者寥寥,大多数士兵只是蜷缩在掩体里,眼神空洞,充满了绝望。
另一个角落里,几个伤兵在哀嚎。“医务兵!医务兵在哪?!”但没有人回应,唯一的医务兵早已被炮火炸得不知所踪。
当中国军队的坦克轰鸣着碾过废墟,喷火器射出死亡的火龙时,最后的抵抗意志也崩溃了。
“逃げるんだ!(快逃啊!)”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少数幸存者扔掉了武器,疯狂地向山林深处跑去,试图寻找一线生机,但往往很快就被追击的火力撂倒或成了俘虏。
“くそ…(可恶…)”一名腿部中弹,无法移动的日军曹长,背靠着炸塌的工事,听着越来越近的中文喊杀声和坦克履带的铿锵声,绝望地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塞在了自己胸前…
此役,中国驻印军成功运用了“正面牵制、侧后迂回、断其退路、中心开花”的经典战术,步、炮、装、特、空协同紧密,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辉煌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