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初,凛冽的寒风席卷中原大地,豫南平原笼罩在一片肃杀之中。侵华日军为打通平汉铁路南段,解除第五战区对武汉的侧翼威胁,并掠夺豫南资源,由第11军司令官园部和一郎中将纠集第3、第17、第40师团及独立混成第14旅团等部,共约七万余人,配属战车百余辆、火炮三百余门,发动了蓄谋已久的“豫南作战”。其战略意图清晰而贪婪:
北线:第3师团(师团长丰岛房太郎中将)主力自信阳西北方向出击,沿桐柏山麓向泌阳、唐河方向佯攻,企图牵制第五战区主力。
中路:第17师团(师团长平林盛人中将)配属独立混成第14旅团(旅团长藤堂高英少将)及大量战车、重炮,自信阳正北沿平汉线铁路及其东侧地区,直扑确山、驻马店、遂平,目标直指漯河,意图切断平汉线,分割第五战区。
南线:第40师团(师团长天谷直次郎中将)一部自信阳以东沿淮河北岸向上蔡、项城方向迂回,企图包抄第五战区右翼,配合中路主力形成钳形攻势。
日军来势汹汹,其陆军航空兵也频繁出动,对豫南重要城镇、交通枢纽进行狂轰滥炸,为地面进攻扫清障碍。整个华中战局,骤然紧张。
面对日寇三路进犯的汹汹来势,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上将洞悉其奸。他深知平汉线是维系战区东西联系的生命线,更是屏障大后方的重要门户,绝不容有失。在缜密的战略研判后,一份以“磁铁”诱敌、依托坚城、纵深设防、伺机反击的作战计划迅速成型。而整个计划的核心支点,便是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19集团军总司令李锦二级上将麾下那支刚刚完成浴火重生、兵强马壮的十五万精锐!
李宗仁赋予李锦的任务极其关键:以第19集团军为主力,依托平汉铁路及其沿线要点,构筑铜墙铁壁,坚决阻击并粉碎日军中路主力的进攻锋芒,同时视战场态势,与战区其他部队协同,围歼冒进之敌!
豫南大地,李锦集团军的庞大营盘早已进入临战状态。经过枣宜会战后的痛苦整补与强力扩编,此刻的19集团军,可谓今非昔比。它拥有:
第七军(德械装甲突击军):楚南河中将统率。第1、2装甲师(周胜、韩晓征)装备虎式、豹式、IV号坦克近四百辆,第1机械化步兵师(王强)Sd.Kfz.251装甲车如林,军属重装突击团(冯啸霆)、自行火炮旅(何镇山)火力空前。这是李锦手中最锋利的尖刀,无坚不摧的钢铁洪流。
新编第一军(美械机械化军): 梁卫国中将坐镇。第101、102、103师(李龙、邱铭、郑云峰)步兵火力强悍,装备大量m4谢尔曼坦克(师属营)、m36\/m10歼击车(军属旅),机动性强,是攻防兼备的铁拳。
新编第二军(美械步兵军):沈德威中将指挥。第104、105、106师(徐天鹰、罗振武、高镇远)依托预设阵地和强大反坦克火力(巴祖卡、57炮),是固守要点的磐石。
新编第三军(美械机械化军):赵鸿飞中将统领。第107、108、109师(李文瀚、张子岳、马千里)作为生力军,锐气十足,装备与战力不逊新一军。
新编第四军(美械步兵军):孙启明中将率领。第110、111、112师(贺云峰、聂海涛、周卫国)擅长防御与反突击,尤以反装甲(聂海涛)和特种作战(周卫国)见长。
集团军直属重兵集团: 周振邦中将的重炮师(155mm\/203mm巨炮)、马世荣中将的机械化骑兵师(灰狗+半履带)、刘毅中将的工兵师(架桥开路)、陈启明中将的高射炮师(博福斯\/90mm)、王大山少将的特战司令部、张维扬中将的后勤保障体系、林修远中将的通信与电子情报网络… 构成了一个功能完备、火力强大、保障有力的战争巨兽。
李锦的部署极具针对性,充分利用了平汉线地理特点和己方装备优势:
1. 前哨与迟滞:以新四军孙启明部(第110、111师)前出至正阳、陡沟店一线,依托淮河支流及村落构筑前沿警戒阵地,其第112师方振武部以营连为单位展开游击袭扰,迟滞日军南线第40师团迂回部队,迫其暴露意图。
2.正面铁壁:平汉铁路正面,自南向北,梯次配置三道防御地带:
第一线(确山-驻马店): 新二军沈德威部(第104、105、106师)为主力,配属大量反坦克武器(石破军重反坦克旅)、工兵(陈大锤团)及部分军属炮兵(薛定国团)。沈德威将防御重心置于铁路枢纽**驻马店及其东侧山地,105师罗振武部在驻马店以东尚店附近构筑强固反坦克地域。
第二线(遂平-西平):新一军梁卫国部(第101、102师)及新三军赵鸿飞部(第107、108师)展开,作为强大的战役预备队和机动反击力量。101师李龙、107师李文瀚的坦克营随时准备前出支援或实施反突击。军属炮兵旅(罗文翰)、坦克歼击旅(吴铁鹰)提供强大火力支援。
第三线(漯河及后方):集团军直属重炮师(周振邦)、高炮师(陈启明)及后勤枢纽(张维扬)部署于此,构成纵深防御和火力投送核心。第七军楚南河部作为总预备队,隐蔽集结于西平以北地区,养精蓄锐,待机而动!
3. 利刃藏锋:第七军韩晓征亲率第2装甲师一部(豹式坦克营)及第1机步师王强部一个团,秘密机动至象河关峡谷两侧高地隐蔽待机。特战大队王大山派出精干侦察小组,严密监控日军中路主力的动向,尤其是其战车部队的推进路线。林修远的电子侦听营(密匙)24小时监听日军无线电通讯,秦若兰的译电室(“白鸽”)全力破译,为李锦提供精准情报。
李锦站在巨大的沙盘前,目光如炬。沙盘上,代表日军的蓝色箭头正自信阳方向汹涌北指,而代表己方的红色防御带和隐蔽的装甲集群箭头,则如同蓄势待发的火山。“园部想一口吃掉平汉线?那就让他崩掉满嘴牙!各部务必按计划,诱其深入,扎紧口袋,用我们的钢铁和怒火,送他们回东洋老家!” 他的命令通过林修远强大的通信网络,瞬间传遍十五万将士。
大战,一触即发!
1月24日,晨雾未散,日军中路主力第17师团在独立混成第14旅团及战车第13联队(约70辆中战车)的协同下,以雷霆之势猛攻确山。驻守确山的新二军106师高镇远部,依托预设的坚固工事和巧妙布设的雷场、反坦克壕,进行了顽强阻击。高镇远充分发挥了“工化”优势,大量使用烟幕弹遮蔽日军观测,迟滞其进攻。日军虽凭借炮火和战车优势反复冲击,但进展缓慢,伤亡不小。高镇远师成功将日军主力牢牢吸引在确山城下两日,为后方调整部署争取了宝贵时间。
园部和一郎见确山久攻不下,焦躁不安。26日,他命令第17师团主力绕过确山,在藤堂旅团和战车联队的开路下,沿平汉铁路东侧平原,气势汹汹扑向驻马店门户——尚店。日军战车扬起漫天烟尘,步兵紧随其后,气势汹汹,意图一举突破中国军队防线。
然而,他们一头撞上了沈德威精心构筑的“死亡陷阱”——尚店反坦克地域。负责此地防御的,正是新二军105师师长罗振武少将,这位以“反坦克专家”着称的悍将,早已将尚店周边变成了钢铁刺猬。
纵深梯次配置:反坦克壕、铁丝网、雷区(真假混杂)、三角锥层层布设,迫使日军战车减速并进入预设火力通道。
交叉火网地狱: 石破军少将的重反坦克旅核心力量在此展开。隐蔽良好的m1 57mm反坦克炮阵地(36门)构成了第一道精准狙杀线。当日军八九式中战车、九五式轻战车进入千米有效射程,57炮的穿甲弹如同长了眼睛,精准地凿开相对薄弱的日军装甲,一辆辆战车顿时起火瘫痪,堵塞了进攻通道。
近身致命一击: 日军步兵在战车残骸后试图组织进攻,立刻遭到了埋伏在侧翼和反斜面的巴祖卡小组(216具火箭筒)的毁灭性打击。聂群中校(时任105师反坦克营长,此战立下大功)指挥的射手们,利用交通壕快速机动,抵近至数十米距离,一枚枚火箭弹拖着尾焰,狠狠钻入日军战车脆弱的侧面和尾部,爆炸声此起彼伏。更有勇敢的士兵,抱着集束手榴弹或炸药包,匍匐接近,与敌坦克同归于尽。
步炮协同绞杀:新二军军属炮兵团(薛定国,36门105榴)和师属炮兵营集中火力,对日军后续跟进的步兵和炮兵阵地进行猛烈压制。105师步兵依托坚固工事,用m1加兰德、bAR和m1919机枪编织成密集的交叉火力网,将暴露的日军步兵成片扫倒。
尚店,成为了日军战车的坟场。仅仅一天激战,日军战车第13联队便损失了超过30辆战车,步兵伤亡更是惨重。藤堂高英少将看着遍地燃烧的钢铁残骸和尸骸,惊怒交加。他被迫下令暂停进攻,向园部和一郎请求增援和空中支援。
尚店的顽强阻击,成功迟滞了日军中路主力的锋芒,更关键的是,将日军宝贵的装甲力量大量消耗,并迫使日军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到铁路东侧相对开阔的地域,为李锦精心准备的致命一击创造了绝佳条件。
园部和一郎不甘心受挫于尚店,在获得空中支援(主要是轰炸尚店阵地)和补充部分兵力后,严令第17师团和藤堂旅团必须不惜代价,于28日突破尚店,拿下驻马店。同时,为加快进度,他命令担任侧翼掩护和迂回的一个加强联队(以步兵为主,配属少量炮兵和骑兵),避开尚店正面,取道西北方向,试图从象河关峡谷穿过,绕击驻马店侧后,配合正面主力夹击。
这一动向,被林修远的电子侦听营敏锐捕捉,日军迂回部队的无线电通讯频繁出现在象河关方向。同时,王大山特战大队的侦察兵(侦察引导团)也传回了日军先头部队已接近象河关入口的确切情报。秦若兰的译电室迅速破译了相关电文,确认了日军企图。
“象河关?好!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自来投!” 李锦接到报告,眼中寒光一闪。他立即接通了隐蔽在象河关附近丘陵地带的韩晓征:“‘屠夫’(韩晓征的无线电呼号),鱼儿进网了!按‘断脊’计划,给我碾碎他们!”
“明白!‘屠夫’收到!” 无线电那头,韩晓征的声音冰冷而充满杀意。
象河关伏击战,于1月29日凌晨,在凄冷的冬雨和浓雾中打响。
象河关峡谷,两侧山势陡峭,中间一条蜿蜒的道路是通往驻马店侧后的唯一捷径。日军第17师团步兵第53联队(联队长坂本吉太郎大佐)率领的加强联队(约3800人),在雨雾的掩护下,正小心翼翼地穿行在峡谷中。泥泞的道路让他们的行军队列拉得很长,骡马和炮兵行进艰难。
他们不知道,两侧的山林和制高点上,无数双眼睛正透过雨幕和望远镜,死死盯着他们。韩晓征中将亲临一线指挥所。他的部署如同精密的手术刀:
关门打狗:第1机步师王强部的一个精锐机械化步兵团(团长张力上校),装备Sd.Kfz.251装甲车和III号突击炮,早已悄然运动到峡谷北口(日军来路),利用雨雾掩护,构筑了坚固的阻击阵地,堵死了日军退路。张力团的任务是“扎紧口袋底”,决不让一个鬼子逃回去!
布置死亡陷阱:峡谷南口(日军前进方向),则由第2装甲师韩晓征亲自掌握的一个豹式坦克营(营长雷刚中校)和一个IV号坦克连封锁。钢铁巨兽的炮口,冷冷地指向狭窄的谷口。
天降死神:峡谷两侧高地上,集中了第2装甲师所属的装甲掷弹兵团主力、第1机步师的突击炮营(36辆III号突击炮)以及集团军加强给韩晓征的军属自行火炮旅何镇山部一个重炮营(18门野蜂150mm自行榴弹炮)。掷弹兵们隐藏在反斜面和伪装良好的散兵坑、岩石掩体后,配备了大量的mG42通用机枪、迫击炮和“铁拳”反坦克火箭筒(少量试验装备)。III号突击炮则隐蔽在预设的射击阵地,低矮的车身和75mm StuK 40长管炮是绝佳的直射火力点。
致命俯瞰:最高处的几个绝佳观测点,部署了炮兵观察哨和韩晓征的前进指挥所。何镇山的野蜂营也在此区域展开,随时准备用重炮覆盖谷底。
当日军长长的队伍完全进入峡谷,其先头部队即将抵达南口时,韩晓征猛地挥下手臂:“开火!”
刹那间,象河关峡谷变成了沸腾的熔炉!
炮火重锤: 何镇山的18门“野蜂”首先发出震天怒吼!150mm高爆榴弹带着刺耳的尖啸,如同冰雹般狠狠砸入日军密集的行军队列中。巨大的爆炸火球冲天而起,瞬间将道路上的日军士兵、骡马、火炮撕成碎片。泥浆混合着血肉残肢四处飞溅。狭窄的地形放大了炮击的杀伤效果,日军顿时陷入一片混乱,伤亡惨重。
钢铁粉碎: 几乎在重炮开火的同时,两侧高地上的III号突击炮和装甲掷弹兵们的mG42机枪、迫击炮也全力开火!75mm穿甲弹和高爆弹精准地点名日军试图架设的机枪阵地和迫击炮小队。mG42那撕油布般的恐怖嘶吼声响彻山谷,每分钟超过1200发的射速泼洒出密集的死亡弹雨,将暴露在道路上的日军步兵成排扫倒。掷弹兵们居高临下,手榴弹如雨点般砸下。
关门打狗:南口的豹式坦克营和IV号坦克连,用精准的75mm\/L48和75mm\/L43坦克炮,封锁了日军企图向前突围的任何通道。冲上来的日军步兵,在坦克机枪和协同掷弹兵的打击下,如同撞上钢铁墙壁,纷纷倒下。北口的张力团也用装甲车和突击炮的火力,无情地粉碎了日军后撤的企图。几辆试图掉头的日军卡车和装甲车,瞬间被打成了燃烧的火炬。
困兽犹斗:坂本联队长惊骇欲绝,组织残兵向两侧高地发动绝望的“猪突”冲锋,试图夺取制高点。然而,在德军精锐装备武装下的中国士兵,依托有利地形和强大火力,轻松地瓦解了日军的冲锋。mG42的火力网密不透风,“铁拳”火箭筒在近距离给予日军战车(少量伴随的轻型坦克和装甲车)致命一击。山谷中,日军的惨叫声、爆炸声、枪炮声响成一片,如同地狱的乐章。
战斗从凌晨持续到午后。雨势渐歇,浓雾散开,象河关峡谷的景象令人触目惊心。蜿蜒的道路上,铺满了日军士兵的尸体、扭曲的武器残骸、倒毙的骡马和燃烧的车辆残骸。泥泞的土地被鲜血染成了暗红色。坂本联队几乎全军覆没,坂本吉太郎大佐在最后时刻试图切腹,被冲上来的中国士兵俘虏(后伤重不治)。仅有极少数日军士兵趁乱钻入山林逃脱。
象河关伏击战,是李锦集团军整编后装甲突击力量的完美首秀!韩晓征以极小的代价(主要是弹药消耗和少量步兵伤亡),全歼日军一个加强联队,摧毁其全部重武器,彻底粉碎了日军迂回驻马店侧后的企图,极大地震撼了日军中路主力。此战充分证明了李锦“以装甲机动兵力设伏歼敌”战术的前瞻性和巨大威力,也宣告了日军在豫南平原上横行无忌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消息传回集团军司令部,李锦抚掌大笑:“好!打出了我钢铁雄师的威风!晓征干得漂亮!” 楚南河也难掩兴奋:“参谋长,命令后勤,给韩副军长和参战部队,加送双份肉罐头!他们值得!”
尚店的坚盾,象河关的利剑,初战告捷,锋芒毕露!李锦集团军的钢铁洪流,开始在豫南大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然而,园部和一郎的野心并未熄灭,更残酷的搏杀,即将在平汉线核心地带展开。
尚店、象河关的接连惨败,像两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抽在园部和一郎的脸上。中路主攻方向损兵折将,尤其是宝贵的战车部队和精锐步兵联队的覆灭,让他既惊且怒。然而,打通平汉线、分割第五战区的战略目标如同毒瘾般驱使着他。在获得部分补充(主要是从其他方向抽调的部分兵力和空中支援加强)后,园部决定孤注一掷,将主攻矛头再次指向驻马店,同时命令南线担任迂回包抄任务的第40师团一部(约一个加强旅团,旅团长樱井省三少将,兵力约8000人)加速向上蔡方向推进,企图威胁驻马店右翼,甚至切断平汉线更南端的漯河,逼迫李锦分兵。
园部的意图再次被林风眠通过民众情报网和王大山的敌后侦察提前获知,秦若兰的译电室也捕捉到日军第40师团频繁调动、向上蔡集结的无线电信号。李锦和李宗仁迅速研判,认为这是围歼日军南线冒进之敌的绝佳战机!一个大胆的“请君入瓮”计划在李锦脑中形成:主动示弱,诱敌深入,在平汉线东侧、上蔡西北的杨集镇、黄埠店一带预设战场,布下一个巨大的“口袋阵”,以绝对优势的机械化兵力,吃掉这股骄狂的日军!李锦的部署迅速而周密:
诱饵: 命令新四军孙启明部(第110、111师)在正阳、汝南埠一线进行“节节抵抗”,且战且退,沿途故意遗弃少量破损装备和物资,制造溃败假象,将樱井旅团一步步引诱向预设的杨集镇、黄埠店地区。孙启明亲率擅长防御的110师贺云峰部断后,且战且退,牢牢吸引住日军注意力。
扎紧袋底:新二军沈德威部(第106师高镇远部为主)在得到新一军101师李龙部一个坦克营(m4谢尔曼)加强后,秘密运动至洪河一线(上蔡西北),依托河岸和村落构筑坚固的阻击阵地。他们的任务是像钉子一样钉死日军北逃之路,成为口袋坚实的“底”。
左翼铁闸: 新三军赵鸿飞部主力(第107师李文瀚、第108师张子岳)由遂平东南方向隐蔽东进,在杨集镇以西展开。赵鸿飞将107师(装甲步兵专家马千里)的坦克营(谢尔曼)和军属坦克歼击旅(周铁戈,m36歼击车)作为突击拳头,准备从西侧猛击日军腰部。
右翼重锤:新一军梁卫国部主力(第102师孙启明、第103师郑云峰)从西平东南方向快速东进,在黄埠店以北展开。梁卫国将102师(配属m3半履带车)作为快速穿插力量,103师(强化工兵)负责攻坚,军属炮兵旅(罗文翰)和坦克歼击旅(吴铁鹰)提供压倒性火力支援,从东侧发起雷霆一击。
空中利刃与信息保障:请求第五战区空军(尽管力量有限)在关键时刻提供支援。林修远的通信网络确保各部队协同畅通,电子侦听严密监控日军动向。特战大队方振武(112师师长)派出小分队,潜入日军侧后,破坏通讯、袭扰补给线,并引导炮兵。
樱井省三少将,这位以“勇猛突进”着称的日军将领,正沉浸在“追击溃敌”的狂热中。看到孙启明部“仓皇北撤”,沿途的“战利品”,以及空中侦察报告“未发现中国军队大规模集结”,他判断中国军队主力已被中路皇军吸引,南线空虚。建功立业的欲望冲昏了他的头脑,他严令部队加快速度,不顾侧翼安全,一头扎进了李锦为他精心准备的上蔡口袋阵!
2月5日,樱井旅团前锋气势汹汹地抵达杨集镇外围,与担任诱饵的孙启明部后卫发生激烈交火。孙启明命令部队依托杨集镇外围村落进行顽强抵抗,但“力有不逮”,于6日晨“被迫”放弃杨集镇,继续“北撤”。樱井旅团主力随即涌入杨集镇及周边村庄,并继续向西北方向的黄埠店推进,企图扩大战果,彻底切断平汉线。
就在樱井旅团主力完全进入杨集镇-黄埠店这片相对低洼、村落稀疏的开阔地域时,2月6日上午10时整,三颗红色信号弹骤然升空!李锦集团军的反击,如同压抑已久的火山,轰然爆发!
雷霆万钧——炮火覆盖! 首先咆哮的是中国军队占据绝对优势的炮兵!新一军罗文翰炮兵旅(54门105榴、36门155榴)、新三军炮兵部队、以及集团军加强的重炮师部分155榴弹炮,同时发出了怒吼!成百上千发炮弹带着死神的尖啸,如同钢铁风暴般倾泻在杨集镇、黄埠店及日军行军队列和集结地域。剧烈的爆炸瞬间将日军阵地淹没在火海与浓烟之中。房屋倒塌,工事粉碎,日军士兵、马匹、车辆被炸得血肉横飞。樱井的指挥部附近也落下了数发155mm重炮炮弹,通讯一度中断,指挥陷入混乱。这是日军在中国战场上从未遭遇过的、如此猛烈而精准的炮火打击!
左翼铁拳——新三军突击!炮火延伸的硝烟尚未散尽,西侧地平线上扬起了遮天蔽日的烟尘!新三军军长赵鸿飞中将亲率突击集群杀到!107师师长李文瀚少将(原301团团长,以勇猛着称)指挥的m4谢尔曼坦克营一马当先,数十辆钢铁巨兽引擎咆哮,履带铿锵,如同决堤的钢铁洪流,排成楔形攻击队形,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向日军侧翼!坦克炮塔转动,75mm主炮喷吐出愤怒的火焰,将日军仓促组织起来的机枪阵地、迫击炮位一一摧毁。车载机枪泼洒着密集的弹雨。紧跟在坦克后面的,是乘坐卡车和徒步冲锋的107师步兵,在坦克的引导和掩护下,如同猛虎下山,扑向被炮火炸懵的日军。
致命围堵:周铁戈上校的坦克歼击旅(m36“杰克逊”)并未急于冲锋,而是占据有利的隐蔽射击阵地,90mm高速穿甲弹如同死神的镰刀。当日军的九五式、甚至几辆姗姗来迟的九七中战车(为增援樱井旅团临时抽调)试图组织反冲击时,立刻遭到了m36精准而致命的远程狙杀!90mm炮在千米外就能轻松洞穿日军任何坦克的正面装甲,日军战车纷纷化为一堆堆燃烧的废铁。m36的出色表现,彻底粉碎了日军装甲反击的企图。
右翼风暴——新一军碾压!几乎在左翼发动的同时,东侧也响起了震天的喊杀声和引擎轰鸣!新一军军长梁卫国中将指挥的右翼突击集群也发起了排山倒海的攻势!102师师长孙启明少将(因诱敌任务完成,率主力归建)指挥的部队,得益于大量m3半履带车的装备,机动性极强。他们如同锋利的尖刀,快速穿插分割,将日军分割成数块。半履带车上的m2重机枪和车载迫击炮提供了强大的伴随火力。103师师长郑云峰少将指挥的步兵,在师属坦克营(谢尔曼)和突击工兵连(火焰喷射器)的支援下,对日军盘踞的村落据点展开了残酷的巷战和攻坚。火焰喷射器喷射出长长的火龙,吞噬着负隅顽抗的日军和他们的藏身之所,惨叫声不绝于耳。吴铁鹰少将的坦克歼击旅(m10\/m36)同样在外围游猎,无情地猎杀着任何试图突围的日军车辆和有生力量。
袋底钢钉——新二军锁喉! 在北面洪河一线,沈德威中将指挥的新二军106师高镇远部和新一军加强的坦克营,如同不可逾越的钢铁长城。当被三面打击、惊慌失措的日军残部试图向北突围,逃回汝南方向时,立刻撞上了这堵铜墙铁壁。预设的反坦克阵地、雷区、密集的机枪和迫击炮火力,以及突然杀出的谢尔曼坦克,将日军一次次的反扑无情粉碎。高镇远巧妙运用烟幕弹遮蔽日军视线,同时引导炮兵进行拦阻射击,让日军突围的希望彻底破灭。
关门打狗——新四军回马枪!完成诱敌任务后,新四军孙启明中将并未休整,立刻率领主力(110师贺云峰、111师聂海涛、112师方振武)从南面兜击上来!贺云峰部稳固推进,压缩日军空间;聂海涛的反坦克营(巴祖卡+57炮)如同战场清道夫,专门对付日军残存的装甲目标和坚固火力点;方振武的特战背景部队则如同幽灵,利用村落和沟渠进行渗透袭扰,狙杀日军军官和关键火力点,制造更大的混乱。
杨集镇-黄埠店地区,彻底变成了日军的屠宰场!中国军队步、坦、炮、工(工兵爆破障碍)协同紧密,空地(有限的空军也进行了扫射和轰炸)配合初显。新锐的美械机械化部队展现了恐怖的突击力和火力。日军樱井旅团被压缩在几个狭小的区域内,四面受敌,伤亡惨重,建制被打乱,指挥失灵。樱井省三本人也在一次炮击中负伤。日军士兵困兽犹斗,发动了数次“万岁冲锋”,但在绝对优势的火力面前,如同扑火的飞蛾,瞬间被密集的弹雨吞噬。
围歼战持续了三天两夜。到2月8日傍晚,枪炮声渐渐稀疏。曾经骄狂不可一世的樱井旅团主力8000余人,除极少数趁夜色和混乱钻隙逃脱外,绝大部分被歼灭于上蔡西北的预设战场。战场上尸横遍野,丢弃的武器、装备、辎重堆积如山。樱井省三少将在最后时刻焚毁军旗后切腹自杀(一说被击毙)。中国军队缴获大量火炮、轻重机枪、步枪以及完好的电台等物资。
上蔡口袋阵,是李锦集团军多兵种协同、大兵团围歼作战的辉煌胜利!此战不仅彻底粉碎了日军南线迂回包抄的企图,更一举歼灭了日军一个精锐的加强旅团,极大地震撼了日军华中派遣军司令部,迫使园部和一郎重新评估第19集团军的战斗力。李锦以战前精妙的部署、部队高效的机动、强大的火力优势和将士用命,完美地实践了“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战术思想,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捷报传到重庆,举国振奋。李锦的名字,再次成为抗战中一颗耀眼的将星!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特意发来嘉奖电:“慕寒(李锦字)用兵如神,麾下将士勇冠三军,上蔡之捷,壮我军威,振我国魂!此乃第五战区乃至全国抗战之重大胜利!”
钢铁洪流,初试锋芒即斩获大捷。然而,平汉铁路的钢铁动脉,仍在经受着中路日军最疯狂的冲击。更惨烈的血战,在明港等待着第七军的钢铁将士。
上蔡围歼战的噩耗如同晴天霹雳,彻底击碎了园部和一郎的最后一丝理智和战略规划。南线迂回兵团全军覆没,不仅未能达成包抄目的,反而折损了近万精锐,让中路主力的侧翼完全暴露。更让他感到恐惧的是,李锦集团军展现出的恐怖战斗力——强大的装甲突击力量、高效的多兵种协同、凶猛的火力投送能力——远超他的预料。打通平汉线的战略目标变得遥不可及,甚至连中路这数万大军能否全身而退都成了问题。在巨大的失败阴影和可能被追责的压力下,园部做出了一个近乎疯狂的决定:集中中路第17师团、独立混成第14旅团全部残存力量,配属所有尚能作战的战车(约40辆)和重炮,不计代价,向平汉铁路上的关键节点——明港火车站,发动决死突击!他妄图以最后的疯狂,撕开一道口子,哪怕只是象征性地“切断”一下平汉线,或者为后续可能的撤退打开通道,也能在军部面前有所交代。
园部的孤注一掷,立刻被林修远的电子侦听营捕捉到。日军无线电通讯中充斥着“明港”、“总攻”、“玉碎”等字眼,频率和密度急剧增加。秦若兰的译电室也破译了日军即将全力猛攻明港的指令。同时,空中的侦察和王大山特战大队前沿观察哨也报告,确山、驻马店方向的日军正大量集结,战车和重炮部队向明港方向运动。
明港火车站,是平汉铁路信阳至漯河段的重要枢纽,地处确山与驻马店之间。一旦失守,平汉线将被拦腰截断,第五战区东西联系将受到严重威胁。而且,明港附近地势相对开阔,利于日军发挥其装甲和炮火优势。李锦深知此地的重要性,也预判到日军在走投无路下可能狗急跳墙。他早已将手中最锋利、也是最坚韧的盾牌——第七军,部署于此!
第七军军长楚南河中将,这位深谙德军“弹性防御”精髓的装甲战专家,针对明港的地形特点和日军可能的进攻方式,制定了“梯次防御,弹性抗击,装甲反击”的防御策略:
外围警戒与迟滞:以军属装甲侦察团(陆天明上校,Sd.Kfz.234“美洲狮”)和部分机械化骑兵(霍去疾部支援分队)在明港以南、以东广大地域展开机动侦察和袭扰,迟滞日军开进,迫其提前展开。
第一防御地带(火车站外围5-8公里):由第1机械化步兵师师长王强中将亲自指挥主力部队防守。王强将部队依托铁路沿线的高地、村落和预设的支撑点,构筑了多个相互支援的环形防御阵地。每个阵地核心都配备了III号突击炮(75mm直射火力)、75mm步兵炮、mG42机枪巢、迫击炮以及大量的“铁拳”反坦克火箭筒(此战大量投入使用)。阵地前沿布设了密集的雷场、反坦克壕和铁丝网。王强的战术思想是:以坚固的步兵支撑点消耗日军步兵和轻型装甲,利用突击炮和反坦克武器猎杀其战车,绝不轻易放弃阵地,让日军每前进一步都付出血的代价。
第二防御地带(火车站核心区及近郊):作为最后防线和反击出发阵地。由军直属重装甲突击团(冯啸霆上校,36辆虎式坦克!)和第1、2装甲师的部分预备队(豹式坦克连、IV号坦克营)隐蔽集结于此。同时,军属自行火炮旅(何镇山少将,36门野蜂+36门黄蜂)的炮兵阵地也部署在核心区后方,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楚南河和韩晓征的军指挥部就设在此区域,直接掌控全局。
生命线守护:军属装甲工兵团(雷振邦上校)的任务至关重要。他们装备的bergepanther装甲抢修车、架桥坦克、扫雷坦克和战斗工兵,必须确保在日军猛烈炮击和轰炸下,核心区与外围阵地、各阵地之间的交通线(尤其是坦克机动通道)畅通无阻,并随时准备抢修受损坦克、架设应急桥梁、清除雷区障碍。
防空天网:集团军防空师(陈启明中将)调拨了一个重型高炮营(90mm)和一个中型高炮营(40mm博福斯)加强给第七军,部署在火车站和炮兵阵地周围,全力抗击日军空袭。
2月10日拂晓,在持续了数小时的猛烈炮火准备(日军集中了所有能用的火炮,包括150mm重榴弹炮)和一波次航空兵轰炸后,日军第17师团和藤堂旅团的残部,在剩余约40辆战车(主要是九五轻战和八九中战)的引导下,如同受伤的野兽,向明港外围第一防御地带发起了潮水般的决死冲锋!明港保卫战,这场平汉线防御战中最惨烈、最关键的战役,正式打响!
血战第一阶段:钢铁与血肉的绞杀(2月10日-11日)
日军采用了其惯用的“炮兵轰,炮兵轰完步兵冲,步兵冲完炮兵轰”的呆板战术,但在绝望情绪的驱使下,冲锋显得异常疯狂。
“铁拳”的怒吼:在日军战车试图引导步兵突破雷区和反坦克壕时,隐蔽在反坦克壕后、散兵坑和废墟中的中国士兵,勇敢地使用“铁拳”反坦克火箭筒进行了近距离狙杀!这种单兵反坦克武器虽然射程近,但威力巨大,足以击穿日军所有型号战车的装甲。一声声沉闷的爆炸响起,一辆辆日军战车被击中侧面或尾部,燃起大火或瘫痪在原地。许多战士在发射后,立刻被日军伴随步兵的子弹击中,壮烈牺牲。王强师长的部队,用生命和钢铁,在阵地前沿筑起了一道日军战车的死亡线!
突击炮的精准点杀: 部署在支撑点核心的III号突击炮(StuG III),凭借低矮的外形和75mm StuK 40长管炮的精准直瞄火力,成为战场上的“隐形杀手”。它们隐藏在精心伪装的掩体后,冷静地瞄准,开火。75mm穿甲弹轻易地撕开日军八九式中战车的正面装甲,高爆弹则将日军步兵群炸得人仰马翻。日军步兵多次试图组织敢死队携带炸药包接近突击炮,都被掩护的步兵和机枪火力消灭。
mG42的死亡风暴:阵地上,mG42通用机枪那令人心悸的“嗤嗤嗤”高速射击声从未停歇。其恐怖的射速和强大的压制力,让日军步兵的集团冲锋付出了惨重代价。开阔地上,日军士兵如同割麦子般成片倒下。许多机枪手在猛烈炮火和日军狙击手的威胁下,战斗至最后一刻。
工兵的脊梁: 雷振邦的装甲工兵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日军的炮火和轰炸不断破坏着交通线、桥梁。每当炮火稍有停歇,架桥坦克就冒着风险前出,在弹坑和废墟间快速架设应急通道;扫雷坦克轰鸣着清除日军布设或炮火引爆遗留的地雷;bergepanther装甲抢修车则在炮火中穿梭,将受损的突击炮和坦克拖回后方抢修点。战斗工兵们则随时填补被炸毁的战壕,加固工事,甚至直接投入步兵战斗。他们的牺牲,确保了防御体系的运转和装甲部队的机动通道。
两天的血腥鏖战,日军在明港外围阵地前遗尸累累,战车损失超过二十辆,却仅仅前进了不到三公里,未能突破王强师的主要防御地带。第七军的防御,如同磐石般坚韧!
血战第二阶段:核心鏖兵与“虎啸”出击(2月12日)
园部和一郎彻底疯狂了。他严令部队必须于12日拿下明港火车站!日军集中了所有残存的火炮和空中力量,对明港核心防御区进行了空前猛烈的轰炸和炮击。火车站周边陷入一片火海,铁轨扭曲,站房倒塌,浓烟遮天蔽日。随后,日军投入了最后的预备队,包括几辆珍贵的九七改中战车(装备57mm炮),在步兵的簇拥下,向已经伤痕累累但仍在坚守的第一防御地带核心支撑点,发起了更凶猛的冲击。
一处代号为“铁砧”的高地支撑点,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此处扼守通往火车站的要道,由王强师的一个加强营守卫。日军集中了数倍兵力,在重炮和战车的掩护下,连续发动波浪式冲锋。守卫部队伤亡惨重,营长阵亡,连长代理营长指挥,多处阵地被突破,形势岌岌可危!
“铁砧”告急的电报传到第七军指挥部。楚南河中将目光冷峻,他看向身边的韩晓征:“是时候了,让‘老虎’出去活动活动筋骨!告诉冯啸霆,把鬼子的乌龟壳,给我砸碎!”
“明白!” 韩晓征眼中闪过一丝兴奋。
随着楚南河一声令下,第七军最后的王牌——军直属重装甲突击团,在团长冯啸霆上校的率领下,发出了震天的咆哮!36辆虎式重型坦克(tiger I),如同从钢铁堡垒中冲出的洪荒巨兽,引擎发出低沉而震撼的怒吼,宽大的履带碾压着焦土和瓦砾,排成楔形攻击队形,从隐蔽阵地中隆隆驶出,迎着日军进攻的矛头,发起了排山倒海般的逆袭!
虎式坦克的出击,瞬间改变了战场态势!
坚不可摧的移动堡垒:日军所有的战车炮(37mm、47mm、57mm)打在虎式坦克厚重的前装甲(102mm)上,如同挠痒痒一般,只留下浅浅的白痕或跳弹!而虎式那门令人胆寒的88mm KwK 36 L\/56坦克炮,则如同死神的审判!精准而致命的88mm穿甲弹,在千米之外就能轻易地将日军的九五式、八九式甚至九七改中战车打成燃烧的废铁!高爆弹落入日军步兵群中,一炸就是一片血雨腥风。
摧枯拉朽的钢铁洪流:虎式坦克集群的冲击,势不可挡!它们无视日军的轻武器射击,用同轴机枪和航向机枪扫射着敢于靠近的日军步兵。庞大的钢铁身躯碾过日军的临时工事和反坦克炮阵地。冯啸霆指挥各车组密切配合,相互掩护侧翼,如同一个移动的钢铁刺猬,无情地碾碎了日军对“铁砧”高地的围攻。幸存的日军士兵惊恐地看着这些从未见过的钢铁巨兽,精神彻底崩溃,纷纷溃退。
步坦协同:紧随虎式坦克之后的,是王强师长亲自率领的预备队步兵和伴随的III号突击炮。步兵在坦克的掩护下,迅速清剿残敌,收复失地,巩固阵地。突击炮则提供近距离直射火力支援,点名日军的火力点和反坦克炮。
虎式坦克团的逆袭,如同雷霆一击,彻底粉碎了日军对明港核心区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日军在“铁砧”高地前丢下了更多的尸体和燃烧的战车残骸,狼狈不堪地退了下去。战场上,虎式坦克傲然屹立于硝烟之中,履带下是破碎的日军武器和尸体,钢铁身躯上布满弹痕却依然坚挺,如同不可战胜的战神!“坦克坟场”的称号,名副其实地落在了明港外围的这片焦土上——这里埋葬了日军中路突击集群最后的装甲力量和进攻意志!
血战第三阶段:困兽犹斗与胜利曙光(2月13日-14日)
虎式坦克的致命一击,彻底打断了日军的脊梁。园部和一郎终于意识到,在明港,在拥有如此恐怖装甲力量的李锦集团军面前,任何进攻都是徒劳的,只会带来更多的伤亡。他不得不痛苦地下达了停止进攻、收缩防御、准备撤退的命令。
然而,李锦岂会让他轻易退走?
乘胜追击: 楚南河抓住战机,命令王强的机械化步兵师在虎式坦克团(部分)和突击炮的支援下,从明港正面发起战术反击,收复部分外围阵地,进一步压缩日军空间。
侧翼打击: 同时,一直待机的新一军梁卫国部和新三军赵鸿飞部,分别从西平和遂平方向,向确山、驻马店方向日军侧后发动猛烈进攻,威胁其退路和后勤线。梁卫国的102师利用半履带车的机动性,快速穿插,一度切断了确山以北的一段公路。赵鸿飞的107师坦克营则对日军后卫部队进行了多次突击。
空中袭扰: 第五战区有限的空军也抓住机会,对撤退中的日军纵队进行了扫射和轰炸,加剧了其混乱。
特战袭扰: 王大山的特战旅和周卫国的112师派出的小分队,在日军后方频繁活动,破坏交通、袭击小股部队、散布恐慌。
在第七军顽强的正面阻击和各路友军的侧后打击下,日军中路主力(第17师团、藤堂旅团残部)伤亡惨重,士气低落,被迫于2月15日开始,在付出巨大代价后,狼狈不堪地向信阳方向溃退。曾经气势汹汹的“豫南作战”,以日军损兵折将(中路损失亦超过万人)、寸土未进而告终。
**明港保卫战,是第七军钢铁意志和强大战斗力的巅峰体现!** 王强的机械化步兵用血肉之躯顶住了日军疯狂的决死进攻;雷振邦的工兵在枪林弹雨中保障了生命线;何镇山的炮兵提供了关键的火力支援;而冯啸霆的虎式重装甲团,则以雷霆万钧之势,彻底粉碎了日军最后的幻想,铸就了“平汉铁闸”的不朽威名!此战不仅确保了平汉铁路大动脉的畅通,更彻底粉碎了日军打通平汉线、分割第五战区的战略企图,为整个豫南会战的胜利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历时近一个月的豫南会战,于1941年2月下旬以中国军队的辉煌胜利而告终。李宗仁上将运筹帷幄,第五战区各部浴血奋战。而李锦二级上将指挥的第19集团军,无疑是此役最耀眼的明星和最坚固的基石!
重创敌寇: 李锦集团军在此战中,成功围歼日军南线樱井旅团(上蔡口袋阵),重创日军中路第17师团及藤堂旅团主力(明港保卫战及追击),累计毙伤俘日军超过三万人(含尚店、象河关等战斗战果),摧毁、缴获战车、火炮、车辆、枪支弹药无算。日军所谓“打通平汉线”的战略目标彻底破产,其华中派遣军遭到自武汉会战后最沉重的打击,元气大伤。
平汉铁路岿然不动!李锦集团军依托精良装备、合理部署、将士用命,在尚店、象河关、上蔡、明港等关键节点,打出了防御的坚韧(尚店、明港)、伏击的犀利(象河关)、围歼的魄力(上蔡),充分证明了其作为一支现代化、多兵种合成重兵集团的强大战斗力。第七军的装甲突击力量(虎式、豹式)、新一、三军的机械化步兵、新二、四军的顽强步兵,以及强大的直属炮兵、工兵、防空、特战、后勤保障力量,构成了华中战场上日军无法逾越的钢铁长城。
林风眠、秦若兰(“白鸽”)领导的情报系统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敌情;张维扬高效的后勤保障是持续作战的基石;高世明的军法处虽然掣肘,但在林风眠和秦若兰的监控下,未能掀起大浪。隐秘战线的斗争,同样是胜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华中砥柱:豫南大捷,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士气。李锦集团军以无可争议的战绩,证明了其作为“华中砥柱”的价值。其驻防的平汉线区域,成为日军此后相当长时间内不敢轻易进犯的钢铁防线。重庆统帅部通令嘉奖,李锦及其麾下众多将领获得勋奖。更重要的是,这支由穿越者引领、融合了先进理念与铁血精神的钢铁雄师,已经成长为改变华中乃至全国抗战格局的关键力量!
硝烟散尽的豫南平原上,李锦再次登高远眺。东方,被战火蹂躏的国土尚未收复,但脚下的土地,已用侵略者的鲜血证明了它的不屈。他抚摸着冰凉的坦克装甲,目光坚定地望向更远的战场。“平汉线只是开始,”他低沉而充满力量的声音在风中传开,“这钢铁洪流,终将涤荡寇氛,光复神州!传令各部,休整补充,厉兵秣马。”
钢铁洪流的轰鸣,并未停歇,它正积蓄着更磅礴的力量,准备着下一次石破天惊的奔涌。华中战场的天空,已被这支铁血雄师,撕开了一道充满希望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