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槎「破界」的修复工程在碎石带的死寂中缓慢推进。鹿笙如同一位技艺精湛的外科医师,以神识为刀,以《弈天筹》为眼,小心翼翼地剔除舰体尾部被时间法则侵蚀的坏死结构,再将储备的灵材熔炼填补。每一寸修复都伴随着神识的剧烈消耗,道基上的裂纹在丹药与初火温养下,总算停止了恶化,但距离痊愈仍需漫长水磨工夫。她并不急躁,深知在此等绝境,保持最佳状态才是活下去的根本。
大部分心神,则沉浸在对那段“归寂航迹”波纹的解析中。寂灭令悬浮于身前,散发着幽幽乌光,与《弈天筹》投射出的复杂波纹图谱相互呼应。这航迹的加密方式远超当代,其符文结构带着一种古老的、近乎于“道”的自然韵味,并非强行封锁,而是将信息巧妙地编织进了空间背景辐射本身的波动里,若非寂灭令这唯一的“密钥”与其共鸣,几乎无法从宇宙的噪音中将其分离出来。
解析过程如同破译天书。《弈天筹》建立了数百个推演模型,尝试了数千种寂灭一脉已知的密文解读规则,进度依旧缓慢。鹿笙并不气馁,她将每一处细微的突破都视为宝贵的积累。数日不眠不休,她终于确认,这航迹并非一条直线,而是由一系列断续的“空间共振节点”构成,如同踩踏在虚空中的特定“鼓点”,唯有以特定的频率和能量波动通过这些节点,才能引动下一段航迹显现,并同时激活一种独特的隐匿场,其原理似乎是模拟“归寂”状态,使航行物在某种程度上从常规感知中“消失”。
这无疑解释了为何寂灭一脉的大撤离能避开诸多耳目。但这也意味着,复现这条航路极其困难,任何一个节点的频率或时机错误,都可能导致迷失,甚至触发未知的反制。
“衍卦符,起。”她再次绘制符箓,欲测此行吉凶。符纸燃烧,卦象却一片混沌,灰烬盘旋不落,最终显出一个模糊不清的“未济”之象,火在水上,难以相融,昭示此事阻碍重重,前途不明。
恰在此时,《弈天筹》的被动探测模块捕捉到一丝极微弱的、非自然的能量波动,正从碎石带外围缓缓扫过!这波动带着一丝熟悉的、令人不适的冰冷感,虽极力掩饰,但鹿笙立刻辨认出,这是“星痕”组织低强度侦查术法的特征!
他们竟然搜寻到了这片区域?是之前围剿时留下了什么痕迹,还是纯粹的扩大搜索范围?
鹿笙眼神一凛,立刻停止了所有主动能量外泄,将隐匿效果提升至极限,星槎如同彻底化为冰冷的岩石。她心中快速盘算:“星痕”在此出现,无论原因为何,此地已非久留之地。继续解析航迹需要时间,而敌人不会给她这个时间。
必须主动制造混乱,金蝉脱壳。
她迅速从储物法器中取出几块得自“噬”组织梭舟的、蕴含着暴躁侵蚀性能量的残骸,以及一小片从“冰冷”势力装甲板上剥离的、散发着极致寒意的碎片。以《弈天筹》模拟出一种极其粗糙的、模仿低阶虚空生物巢穴的能量签名,将这两样东西的气息巧妙混合、放大,制作成一个简单的“诱饵信标”。
随后,她操控一台最低等的侦查傀儡,携带着这枚信标,悄然离开星槎,朝着与“归寂航迹”起始方向相反的一片密集陨石区飞去。在预定位置,傀儡将信标激活后便自我销毁。
不多时,那股属于“星痕”的侦查波动,果然被那混合着“噬”与“冰冷”特性的、看似“虚空生物争夺领地”的能量扰动吸引了过去,波动明显变得活跃,并朝着那片陨石区聚焦。
祸水东引已成。鹿笙不再迟疑,星槎引擎以最低功率启动,如同暗影中的滑鱼,借着碎石带的掩护,朝着《弈天筹》根据已解析出的第一段“共振节点”坐标推算出的方向,悄无声息地驶去。
她的目标,并非立刻进入航迹,而是先抵达起始节点附近,寻找一处新的、更安全的隐匿点,再继续后续的解析。手中的寂灭令微微发热,与遥远虚空中的某个存在产生着微弱的共鸣,指引着前路。
前有未卜的归寂航迹,后有阴魂不散的追兵,自身状态也未至圆满。但鹿笙目光沉静,唯有在绝境中不断寻找缝隙,于刀尖上精准舞蹈,方能争得那一线生机。这一次,她要借助上古先民留下的最后足迹,去探寻那连守墓人都讳莫如深的终极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