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槎「破界」拖着残损的舰体,在死寂的虚空中艰难航行,如同一个踉跄的伤者。尾部触目惊心的缺口处,残留的时间法则仍在缓慢侵蚀,阻止着结构的自我修复。舰桥内,鹿笙脸色苍白,气息不稳,新晋的炼虚道基上裂纹隐现,与巡时者的短暂交锋,代价远超预期。
她服下最后一颗稳固道基的“玉清还丹”,药力化开,勉强压制住翻腾的气血和识海中因过度催动《弈天筹》而产生的阵阵刺痛。当前首要任务是生存与恢复。她驱使星槎,朝着《弈天筹》根据现有星图推算出的、最近的一处可能具备基本修复条件与隐蔽性的“碎石带”驶去。那里是某颗古老气态行星破碎后形成的环带,环境复杂,易于藏身。
历经数日小心翼翼的航行,避开了几处微小的空间涟漪和潜在的引力陷阱,星槎终于潜入碎石带深处,停靠在一块较为巨大的星骸内部天然空洞中。鹿笙立刻着手布设隐匿阵法,将“尘影符”与“坤元迹敛术”的效果与周围环境岩石的冰冷死寂融为一体,确保从外部极难探测。
修复工作繁重而缓慢。她优先处理引擎和核心护盾发生器,利用储备的备用材料和之前搜集的各类矿石、金属残骸,一点一点地修补、替换。这个过程无法假手他人,全凭自身神识精细操控与《弈天筹》的辅助计算。对道基的温养也只能在修复间隙进行,进度缓慢。
在此期间,她反复复盘与巡时者的交锋。那种绝对的时间掌控力令人心悸,常规手段在其面前几乎无效。若非最后利用“时之熵”和薪火雷珠制造法则混乱,争取到一丝空隙,恐怕已葬身于那片时之绝狱。必须找到克制之法,或者……彻底避开。
思绪不由得再次转向“守陵人”留下的信息——“归寂之核逆光面”。守墓人曾言“归寂之核”非当前可触碰,暗示其危险,但“守陵人”的遗言却指出真相藏于其“逆光面”。这看似矛盾,却或许正指明了方向:常规意义上的“归寂之核”是绝地,但其“背面”可能存在一条生路,或是观察其本质而不被吞噬的独特视角。
《弈天筹》开始重新整合所有关于“归寂之核”与“守陵人”的线索:从东荒死域守墓人的只言片语,到星骸方舟获取的坐标,再到回音中继站和万象镜室中破译的残缺记录。它尝试构建一个关于“归寂之核”的多维模型,推演其“逆光面”可能存在的形态与进入条件。
推演显示,“逆光面”并非固定的空间位置,更可能是一种状态或相位,需要满足特定条件才能观测或进入。可能与“初火之种”的某种高阶应用有关,也可能需要借助“归寂之核”本身周期性能量波动的某个低谷期。
就在她沉浸于推演时,一直沉寂的寂灭令忽然传来一丝极其微弱、但异常清晰的悸动。这悸动并非指向某个遥远坐标,而是与星槎刚刚修补好的超远程探测阵列接收到的一段异常空间背景辐射波纹产生了共鸣!
《弈天筹》立刻捕捉并分析这段波纹,将其与数据库中的古老星图进行比对。结果显示,这波纹的特征,与一段被标注为“寂灭纪元前奏——大撤离航迹”的残余信号高度吻合!这条航迹的最终指向,正是“归寂之核”所在星域的某个外围区域,并且,根据波纹的调制方式分析,其中似乎隐含着一种……规避某种扫描的隐匿航行模式!
这难道是……上古寂灭一脉前往“归寂之核”时,所使用的秘密航路?或者说,是通往其“逆光面”的路径线索?
鹿笙的心跳略微加速。这无疑是一个突破性的发现。若能解析出这条古老航迹的具体路径和隐匿机制,不仅可能安全接近“归寂之核”,更可能从中领悟到避开“巡时者”那般存在探测的方法。
她立刻调整了优先级。星槎的修复不能停,但解析这段意外获得的“航迹波纹”成为了与修复并行的核心任务。《弈天筹》调动大量算力,开始尝试破译波纹中蕴含的导航信息与隐匿原理。
这是一个水磨工夫,需要极强的耐心和对寂灭一脉符文体系的深刻理解。好在鹿笙手握寂灭令,又有《弈天筹》辅助,进展虽慢,却在稳步推进。
她如同一个最耐心的解密者,在寂静的碎石带深处,一边舔舐伤口,修复爪牙,一边试图从历史的尘埃中,找寻出一条能够打破当前死局的隐秘小径。前路依旧未知,但至少,在绝对的黑暗里,又看到了一线微光。而这线微光,正指引向那连守墓人都讳莫如深的——“归寂之核逆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