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意志传递出的“稳固此地,隔绝干扰”的意念,清晰而紧迫。鹿笙瞬间领会,这不仅是为了维持“滋养”项目的持续进行,更是为了防止外部冲击对那刚刚窥见一丝玄机的“生机脉络”造成进一步的损害。
她没有丝毫迟疑,心神与《弈天筹》高度协同,开始分析如何在这片法则稳固却又因外部冲击而泛起涟漪的庭园空间内,执行这道“防御指令”。
直接对抗那源自归寂海眼核心的法则冲击?无异于螳臂当车。她的力量层次远不足以参与那种层面的角力。
但,借助此地主场的“势”,进行引导与疏解,却是可行之道。
《弈天筹》依据莲心星图对庭园能量结构的解析,结合方才“探测灵纹”反馈回的、关于纯白光芒与整个庭园空间存在的深层联系,迅速推演出数套方案。
最终选定的,是一套名为 “疏涡定脉” 的间接干预策略。
核心思路并非硬碰硬地构筑壁垒,而是利用庭园内固有的能量流转节点(星图中有部分标记),尤其是那些与纯白光芒“生机脉络”隐约相关的节点,以自身为引,辅以寂灭令与黑莲的同源气息,巧妙地在冲击波传导的路径上,制造一系列微型的“能量涡流”或“疏导通道”。
这些临时构造体无法完全抵消冲击,却能在小范围内偏转、分散、乃至“消化”一部分冲击力,如同在洪流中设置巧妙的导流渠与缓冲带,从而减轻核心区域——尤其是水晶黑莲所在广场——承受的压力。
方法既定,鹿笙立刻行动。她依旧保持着极致的隐匿,身形在废墟与扭曲的空间暗影间穿梭,依照《弈天筹》规划出的最优路径,抵达一个个预先计算好的能量节点。
每到一处,她便以极快的速度,调动混沌丹元,混合一丝寂灭令的道韵与黑莲的本源气息,在节点处勾勒出临时而精妙的符纹结构。这些符纹并非死物,一旦成型,便自发地与周遭的寂灭能量及空间法则产生交互,微微旋转,如同活着的漩涡,开始履行其“疏导”与“定脉”的职责。
整个过程对神识的消耗极大,且必须精准控制,不能有分毫差错,否则非但无法疏导冲击,反而可能引动节点能量失控,造成更大的混乱。
鹿笙全神贯注,如同在进行一场高精度的外科手术,额头沁出细密的汗珠,又被她瞬间蒸腾。她甚至能感觉到,那弥漫的古老意志,正以一种近乎“审视”的目光,关注着她的每一个动作。
当第七个,也是最后一个预设的“疏涡”节点被成功激活时——
嗡!
整个寂灭庭园空间再次剧烈一震,但这一次,震动的源头并非纯粹的外部冲击,而是内部被引导、分散开的能量乱流与固有法则之间产生的剧烈摩擦与中和!
天空中暗金色的法则涟漪变得更加狂乱,道道黑色的空间裂缝如同伤疤般时隐时现。然而,位于核心广场区域的空间稳定性,却肉眼可见地提升了少许!那笼罩水晶黑莲的无形力场,波动明显减弱,莲心处的纯白光芒也停止了之前因冲击而产生的细微摇曳。
「‘疏涡定脉’网络已初步激活。效果:核心区域空间稳定性提升约三成,外部冲击影响削弱约两成。能量消耗:神识剩余不足四成,丹元消耗近半。」
「古老意志反馈:正向,认可度提升。警戒等级进一步降低。」
成功了!虽然代价不小,但她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稳定了此地的局面。
就在鹿笙略微松口气,准备服丹恢复之际,那古老意志再次传来了新的意念波动。
这一次,不再是指令,而是一段更加清晰、带着某种“指引”意味的信息流:
它“指向”了之前那惊鸿一瞥的意象中,与鹿笙身上某件物品产生过微弱共鸣的、远方的一点“星火”!
同时,一段关于那“生机脉络”的、更加具体而微妙的“养护法门”,伴随着数个极其复杂、远超之前“滋养灵纹”的符文结构,直接烙印进她的心神。这法门并非要求她立刻去修复断裂的脉络,而是教导她如何以自身黑莲为“桥梁”,更有效地引导庭园内的寂灭能量,去“温养”那些尚且保持着一丝微弱联系的“脉络”,防止其彻底枯萎,并为未来可能的“接续”打下基础。
《弈天筹》立刻全力解析这新的法门与远方“星火”的坐标信息。
「‘脉络温养’法门解析中……复杂度极高,涉及深层法则应用,初步掌握需至少十日潜心参悟。」
「远方‘星火’坐标已记录。初步分析:该坐标位于已知‘幽冥裂隙’区域与‘流云坊市’所在方位的交汇地带,距离极远,中间隔有多重危险空间壁垒。」
「关联物品分析:疑似与宿主持有的‘星痕阁信物’或‘幽冥船会联络符’产生微弱共鸣?需进一步确认。」
鹿笙心中念头飞转。古老意志此举,用意深远。它似乎在告诉她:眼前的“滋养”与“稳固”是基础,但真正的“补全”,需要放眼更广阔的天地,去寻找那些散落的“生机碎片”(星火)。而在此之前,必须先保住现有的“根本”(脉络)。
这无疑是一个长期的、分阶段的宏大项目。
她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先通过黑莲传递出“已接收信息,将尽力研习”的意念,随后便不再耽搁,迅速退回到广场边缘的隐蔽角落,布下警示,服下丹药,开始全力恢复几乎见底的神识与丹元。
同时,她分出一缕心神,开始初步接触那玄奥无比的“脉络温养”法门。每一个符文都如同天书,蕴含着寂灭与生机交织的至高奥秘,她知道,这又将是一段漫长而艰辛的“闭关学习”过程。
潜龙于定风波后,得授更深奥义,知前路漫漫,星火可期,然眼下之要,仍是藏锋砺刃,厚积薄发。她再次沉静下来,如同最耐心的学生,开始啃噬这来之不易的、关乎未来的知识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