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笙几乎是凭借着本能和一股强烈的求生欲在奔逃。
她不敢回头,不敢停留,甚至不敢去细细体味识海中那半寐半醒的毁灭种子传递出的、令人心悸的细微波动。方才那瞬间的“寂灭”领域清场,带来的不是安全感,而是更深沉的恐惧和紧迫感。
它醒了更多。不再是沉睡的死物,而是一个有着原始本能和挑剔胃口的活物,与她神魂的联系更深,甚至开始向她索求方向。
必须立刻找到一个绝对隐蔽的地方,消化刚才的惊变,并尝试重新建立某种程度的…控制,或者说,平衡。
灵力在之前的战斗和奔逃中消耗剧烈,经脉因强行催谷而隐隐作痛。她强撑着,目光如电,扫视着碎石坡下方更为混乱的区域。
终于,在一处因山体滑坡而形成的巨大碎石堆背面,她发现了一道几乎被藤蔓状枯死植物完全掩盖的裂缝。裂缝狭窄,仅容一人侧身挤入,内部漆黑一片,深不见底。
「发现潜在藏身点:入口极端隐蔽,内部情况未知。风险:可能存在未知危险或绝路。优势:外部难以发现。」
没有时间犹豫了!鹿笙果断做出决定。她先用神识尽可能向内探去,确认入口附近并无活物气息,随后迅速拨开枯藤,侧身挤了进去。
裂缝初极狭,才通人。复行十余步,豁然开朗。
内部并非天然洞穴,而更像是一处人工开凿后又废弃已久的石室,约莫丈许见方,四壁粗糙,布满了凿痕,角落里堆积着一些早已腐朽的木质工具碎屑和碎石块。顶部有一道天然的裂隙,透入些许微弱的光线,但也让室内空气保持流通,并无憋闷之感。最重要的是,入口处的狭窄裂缝和垂挂的枯藤形成了完美的视觉和神识遮蔽。
「临时据点确认:安全性高。人工遗迹,疑似古代矿工临时休憩所。无近期活动痕迹。单一入口,易守难攻。」
鹿笙长长吁出一口气,高度紧绷的神经终于稍稍放松,疲惫感如同潮水般涌来。她几乎瘫坐在地,先小心翼翼地将入口处的枯藤重新整理好,确保从外面看不出异常,随后才真正开始检查自身。
灵力几近枯竭,经脉隐隐作痛,神魂因连番刺激和催动法器而略感疲惫。但幸运的是,并无严重内伤。
她立刻取出灵石握在手中,又吞服下一颗回气丹,开始全力运功恢复。此地的灵气依旧稀薄紊乱,但至少没有了无处不在的煞灵骚扰。
时间在寂静中流逝。
数个时辰后,鹿笙缓缓睁开眼,眸中精光稍复,灵力恢复了六七成。她不敢完全入定,始终留有一丝警惕。
状态稍好,她立刻将心神沉入识海,小心翼翼地“观察”着那枚毁灭黑莲的本源种子。
种子依旧悬浮在识海中央,表面那玄奥的纹路似乎比之前又清晰了微不可察的一丝,通体散发着一种慵懒而满足的微光,仿佛饱餐后的猛兽正在小憩。但它不再像最初那样完全沉寂,而是维持着一种极低程度的“活跃”,与鹿笙神魂之间的联系也更加清晰。
鹿笙尝试着向其传递出一丝意念:“…你需要什么?”
没有直接回应。但一段模糊的、夹杂着混乱画面的信息流却反馈回来,仿佛是种子无意识的“呓语”:
· 毁灭…寂灭…终末…(对特定法则的渴望)
· 混沌…魔神血气…(对高阶本源能量的渴望)
· 负面…怨憎…死魂…(对精纯负面情绪的渴望)
· …饿…低等煞灵…勉强…(对刚才吞噬能量的嫌弃与不满)
信息断断续续,混乱不堪,却让鹿笙大致明白了这祖宗的“食谱”范围。同时,她也感觉到,自己与种子之间似乎建立了一条极其细微的、单向的能量通道。并非由她控制,而是种子本能地、极其缓慢地通过这条通道,汲取着她体内经古器转化后的古气,以及她自身修炼出的灵力,如同寄生虫般维持着最基本的存在。
虽然目前汲取的量微乎其微,几乎不影响她的修炼,但这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风险再评估:黑莲苏醒度提升,存在低烈度持续能量汲取。需求明确(高阶负面\/毁灭能量),无法满足时存在失控风险。宿主关联性加深,利弊未知。」
鹿笙心情沉重。这无异于体内埋下了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炸弹,而且这炸弹还自带挑食属性。
她回想起前世职场中面对难以掌控的强大力量或棘手项目时,无非几种策略:疏导、制约、平衡、互利。硬碰硬绝非上策。
或许…可以尝试沟通?不是用神念,而是用…“道理”?
一个有些荒谬,却又在绝境中值得一试的念头浮现。
她深吸一口气,不再试图用神念去触碰那危险的种子,而是于识海之中,观想其形,默诵起源自灵魂深处的古老经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道德经》的经文,字字珠玑,蕴含着天地至理,清静无为的意境缓缓在她心间流淌,也试图弥漫至整个识海。
起初,那黑莲种子毫无反应,甚至传递出一丝“吵闹”和“无用”的淡漠意念。
但当她诵至“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阐述对立统一、相生相克的道理时,那种子表面的微光似乎极其轻微地波动了一下。
仿佛那蕴含毁灭与终末的本源,听懂了关于“对立”与“相随”的法则,这似乎触及了它存在的某种根基。
鹿笙心中微动,继续默诵:“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这一次,种子传递回的意念不再是纯粹的漠然,而是一丝极淡的…“疑惑”?“水”?“不争”?这与它毁灭与掠夺的本性似乎截然相反。
有效果!
鹿笙精神一振,趁热打铁。她想起前世曾读过的《爱莲说》,虽非道经,但其对莲之品格的赞颂,或许能产生奇效?毕竟,此物形态也是一株“莲”!
她于识海中观想清水芙蓉之姿,默念道:“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这番描述,与那毁灭、吞噬、寂灭的黑莲本性简直是南辕北辙!
然而,奇异的反应发生了!
那黑莲种子先是传递出强烈的“排斥”与“谬误”感,仿佛在说:“我不是那样!我生于混沌,染尽万劫,妖异绝世,蔓枝遮天!”
但紧接着,那“出淤泥而不染”的意象,似乎又隐隐触动了它最深层的某一点灵光。它本就是混沌青莲莲子所化,虽入魔道,执掌毁灭,但其最初的本源,仍是那株孕育创世的混沌青莲!那至高的、纯净的、不染尘垢的“莲”之本性,或许早已刻入其最核心的真灵深处,只是被魔性层层掩盖。
此刻被这截然相反的“赞颂”所刺激,两种极端对立的意象在种子的灵性中产生了剧烈的冲突和…一种难以言喻的“思考”。
它表面的光芒明灭不定,传递出的意念变得混乱而矛盾,时而暴戾,时而沉寂,时而疑惑。
鹿笙感受到了这种剧烈的波动,心中既惊且喜。惊的是其反应激烈,喜的是它并非完全不可沟通的死物,其内部存在着复杂的层面。
她不敢再过度刺激,缓缓停止诵经,只是将一丝《道德经》中“致虚极,守静笃”的平和意境包裹过去,如同轻柔的安抚。
许久,种子的波动才渐渐平息下来。它似乎“瞪”了鹿笙的神念一眼(如果它有眼睛的话),传递出一个复杂的意念,混合着“无聊”、“奇怪”、“暂时安静点”的情绪,然后再次陷入了半寐状态,但那持续汲取她灵力的速度,似乎…微不可察地减缓了那么一丝丝。
有效!
虽然效果微弱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这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开端!意味着这毁灭造物,并非完全无法理解和引导!或许,通过合适的“交流”,未来能找到一种更安全的共存方式?
鹿笙缓缓退出识海,后背已被冷汗浸湿。方才的尝试看似平静,实则凶险无比,一旦引发黑莲的反噬,后果不堪设想。
但值得。
她稍稍平复心境,决定不再多想。当前首要任务,是彻底恢复状态,然后想办法离开碎石坡,尽可能多地采集样本,最后安全返回入口。
她重新闭上眼,握紧灵石,继续运功。石室内再次陷入一片寂静。
体内的危机似乎找到了一线微弱的疏导之机,但体外的秘境,依旧杀机四伏。那缕遥远的恶意窥视,仿佛并未消失。
鹿笙知道,她只是暂时获得了喘息之机。
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