蛰伏的时日,鹿笙未曾有半分懈怠。
她将日复一日的枯燥杂役,视作对心性最严酷的磨刀石。这副惟妙惟肖的模样,让她彻底融入了杂役弟子的背景板。
转机,往往诞生于不经意间。
这一日,她被临时分派到灵植谷外围的一处灵雨圃协助清理。此地因地下灵脉枯竭,早已沦为废壤。她曾听一位老杂役提及,此地曾是数百年前一次小宗门归并时的外围战场,战后地脉受损,被宗门草草封印后划为废壤,对外只宣称“灵脉枯竭”,高层知情却选择冷处理,久而久之便彻底被遗忘。 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腐殖气味和一种令人压抑的衰败感。
鹿笙一如往常,低眉顺眼地搬运着枯枝败叶。当她费力扛起一捆沉重的枯黄藤蔓时,脚下松软的腐土毫无征兆地向下一陷!
“哎呀!”她发出一声短促惊呼,身体猛地趔趄。
就在这身体失衡、神识本能外放的一刹那!识海中那一直沉睡的古器,竟极其轻微地、舒缓地波动了一瞬!那感觉微弱如同蝶翼拂过水面,更像是一个疲惫灵魂寻到了安谧角落,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舒适喟叹。波动的源头,明确指向脚下这片漆黑、潮湿的泥土!
鹿笙心中剧震,但脸上瞬间堆满了懊恼和庆幸。她顺势蹲下身,假借拍打泥土,手指却“无意”地插入腐殖层中。神识高度凝聚,细细体味。
感知变得清晰。古器传递来的,并非饥渴的索取,而是一种“舒缓”与“惬意”。这片土地之下,埋藏着远古战场残留的、被岁月磨蚀殆尽的“古意”。这些许气息,量虽稀薄得近乎可怜,其“质”却意外地契合古器那挑剔的、源于亘古的本源需求!
风险评估于千分之一刹那内完成:此地关注度极低,获取土壤简单,但“异常行为”仍需掩盖。
计划必须立刻调整!
接下来的日子,每逢轮到灵雨圃的活计,鹿笙都会“顺手”用旧布袋装取一点最深层的腐殖土。但她做得更为谨慎:她刻意在屋内养了一盆半死不活的凡俗兰花,并多次在人前表现出对这盆花的过分在意,甚至为此与同屋争执,成功塑造了一个“偏执花草奴”的形象。 因此,当她每次装土前悄悄混入枯叶碎石,并打点管事弟子时,在旁人看来,她只是一个试图从垃圾堆里给自己那盆“宝贝”找点废土的可怜怪人,再无他念。
无人能知,那袋看似邋遢的“垃圾”,究竟蕴含着怎样的秘密。
深夜,斗室之内。
鹿笙屏息凝神,取出一小撮腐殖土置于掌心。她凝神内视,小心翼翼地以意念引动。古器表层泛起微光,这次它并非被动吸收,而是主动释放出一层极淡的、隔绝内外气机的保护屏障——这是它在漫长沉睡中形成的自我保护本能,尤其在接触同源“古意”时更为谨慎,以防被未知存在感知。 在这屏障内,它才开始无声地汲取那温和纯正的“古气”。
一大袋腐土所能提供的“古气”总量微乎其微,但其性质温和,是一种细水长流的滋养。
鹿笙眼眸深处,亮起熠熠光彩。
量少,从来不是问题!
关键在于——安全!稳定!可持续!
她并未被眼前的发现冲昏头脑。每次取土后,她都会在深夜用最普通的凡火小心烘烤土壤,确保古意被古器彻底吸收,剩余的普通残渣则混入次日要倾倒的厨房泔水中,绝不囤积任何可能残留气机的物质。同时,她暗中记录了不同区域土壤中“古意”的微弱浓度差异,发现越靠近边缘某棵枯死古树根部,古意越浓。她推测源头在更深处,但现阶段绝不贪多冒进,坚守“涓滴策略”。
这片广袤的废弃雨圃,对她而言,是一座敞开大门、任她取用且无人看守的微型宝库!这个方向的发现,远比执着于丹堂那些风险极高的地方,更为广阔、安全,也更具潜力!
她凝视着桌上那袋毫不起眼的黑色泥土,嘴角难以抑制地微微上扬。
怀璧其罪。
然,若将这惊世之“璧”,藏于世间最卑微、最不起眼、无人愿看一眼的尘土之下,再将那窥探的目光,提前用看似可笑的“怪癖”轻轻挡开呢?
这或许,才是至高境界的——“藏”。
万籁俱寂,唯有少女眼中闪烁着洞察与希望的光芒。狩猎仍在继续,却已悄然转换了战场,于无声处,滋养着未来的惊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