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舰刚进入大熊座星域,就看到成片泛着枯黄的“星木共生林”——本该枝叶缀满淡绿光斑的星木,此刻叶片蜷缩,树下负责疏松土壤的“星虫”(通体银白、以星尘为食的共生生物)趴在地表不动,只有微弱的触角颤动。“我们的星木和星虫是‘养分共生’关系!”大熊座共生者蹲在星木旁,“星木提供星尘汁液,星虫帮星木翻土吸熵能,现在星虫活跃度只剩20%,星木根系吸不到养分,再这样下去林会成片枯死!”
与此同时,仙后座传来同步反馈:其“星尘共生云”(含可滋养星球的星尘颗粒)被熵能染成灰褐,颗粒结块后无法流动,下方星球的“星苔”(依赖星尘生长的植被)已开始枯萎;其余三个星域(天琴座、猎户座、白羊座)也分别遇到问题——天琴座的“星泉共生带”能量流速过慢,猎户座的“岩缝共生菌”缺氧,白羊座的“星沙共生层”固沙能力下降。
苏玥立刻启动“多星域协同适配方案”,将五星域按共生体类型分组:“大熊座、猎户座归‘生物共生组’,用南门二菌丝+九色母液激活生物活性;仙后座、白羊座归‘颗粒\/沙质共生组’,用仙女座星瓣花能量净化+麒麟座晶体能量驱动流动;天琴座归‘液态共生组’,用鲸鱼座水域模块调节流速!”指令下达后,全域防护网自动划分出五个“适配通道”,将对应星域的能量实时输送至各行动点。
先处理大熊座星木林:南门二共生者操控菌丝钻入星木根系与星虫巢穴,菌丝像“养分导管”,将融合星能液的母液注入星虫体内,银白的星虫逐渐恢复活力,开始钻土翻松土壤;麒麟座技术员同步激活晶体能量桩,淡金光柱插入林间,星木叶片上的枯黄快速褪去,重新缀满淡绿光斑,共生协同率从35%升至92%。
另一边,仙后座的星尘云净化也在推进:光羽鸟群飞入云体,尾羽结晶的光点标记出结块最密集的区域;仙女座共生者通过适配通道发射净化光束,灰褐的星尘颗粒逐渐变回淡金,麒麟座晶体阵列驱动气流,让星尘重新流动,下方星球的星苔立刻冒出嫩绿新芽。
接下来的三天,团队分赴其余三星域:天琴座用鲸鱼座水域模块的“流速调节器”,将星泉能量流速从0.5m\/s提至1.2m\/s;猎户座在岩缝中植入菌海菌丝,输送星氧菌产生的氧气,岩缝共生菌活性恢复至90%;白羊座用星瓣花能量加固星沙层,固沙能力回升至标准值。
当五星域的共生体全部修复,苏玥将各星域的本源样本(星木芽、星尘颗粒、星泉水滴等)接入全域防护网的“适配中枢”——中枢瞬间亮起五色彩光,自动生成“多类型共生体适配模板”,后续新星域接入时,可直接匹配模板快速完成适配。五星域的能量链路同时与北斗中枢衔接,全域防护网覆盖范围扩大至原有的1.8倍,后备能量储备因星木林、星尘云的加入,提升了40%。
通讯台这时收到防护网边缘的“异常监测信号”:在天鹰座方向,探测到微弱的熵能波动,且波动频率与之前清除的干扰源不同,像是某种“新型熵能变体”。光羽鸟的尾羽结晶立刻标记出波动区域,星轨旁标注着“防护网边缘·新型熵能变体”的黄色警示。
苏玥看着屏上的波动数据,指尖轻敲母液罐:“防护网扩容的同时,也要守住边缘——下一站,我们去天鹰座,查清这新型熵能的底细,绝不能让它影响刚稳定的共生体系。”
穿梭舰朝着天鹰座方向驶去,身后五星域的共生体(星木林、星尘云、星泉带等)同时释放光带,汇入全域防护网,像在星海间拉起一张更广阔的“守护天幕”。星海联盟的守护任务,在接纳新伙伴后,正式转向“巩固内部、防范新型威胁”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