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月剑庐的后山,新立的“护界祠”前飘着半旧的青绸白幡,松针铺就的石阶上,剑修们身着素色剑服,手持松枝,垂首而立。祠内的汉白玉祭台上,沈岳那柄寒锋剑斜插在青石基座中,剑鞘上还留着蛊主浊流侵蚀的黑斑,却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银芒——那是苏清寒每日用剑心本源擦拭的痕迹。
“沈长老曾说,剑的意义从不是斩尽杀绝,而是护住身后的人。”苏清寒走上祭台,指尖抚过剑脊,身后的演武场上,百名年轻剑修同时举剑,剑尖斜指地面,没有往日的凌厉,反倒透着沉稳的守护之意。她拔出寒锋剑,银白剑气在身前凝成半弧:“今日起,寒月剑庐新增‘护界课’,你们要学的第一式,不是‘破阵’,是‘守盾’。”剑气落下,演武场的青石地面上,竟刻出一道环绕全场的剑纹,如屏障般将中央的石亭护在其中——那石亭里,供奉着沈岳生前为剑修们熬药的陶罐。
星穹台的观星阁内,灰瞳人正蹲在星网节点的阵眼旁,将最后一块星髓石嵌入凹槽。他掌心托着星源晶核,微弱的银芒顺着指尖渗入石缝,原本黯淡的星轨记录仪突然亮起,屏幕上的星图如流水般转动,标注出界海各处的浊气残留点。“先生,这里的星纹看不懂。”一名扎着双髻的年轻观星者指着屏幕角落的符号,灰瞳人笑着将星纹令牌递过去:“这是护界者的‘预警纹’,当年他们就是靠这个监测混沌动向。”他握着少年的手,在令牌上画出相同的纹路,“以后你们要学的,不只是观星,还有怎么用星力,为三界织一张‘安全网’。”话音未落,记录仪突然发出轻响,屏幕上弹出一行小字:“星网节点已与寒月剑庐、蛊族秘境连通——三族预警同步开启。”
蛊族的秘境深处,凌霜正站在摆满玉瓶的木架前,小心翼翼地将一枚淡青蛊卵放入温玉碗中。碗里的泉水泛着微光,是用四源晶核的残光浸泡过的——这是她新培育的“清浊蛊”,卵壳上的纹路遇混沌浊气会瞬间变红。“阿霜,这批蛊卵能孵出多少?”身后的蛊族长老捧着一本泛黄的蛊典,凌霜回头时,指尖已沾了点蛊液,正往典册上的空白页写着什么:“大概七成,足够分给三族的边境哨所了。”她笔下的字迹是用蛊液混着星砂写就,在纸上泛着淡金,“我把护界者的遗训刻在后面了,以后每个蛊族弟子学蛊术,都要先记住:蛊不是武器,是守护的火种。”典册翻过一页,赫然是当年护界者用蛊力加固界域屏障的壁画复刻,旁边还附着凌霜的小字注解:“清浊蛊,承上古护界意,辨浊气,护生民。”
三族约定的盟约之日,碎星渊的风格外温和。星石铺就的广场中央,林砚捧着四枚黯淡的源核,将它们嵌入一座三足铜鼎中——鼎身刻着三族的图腾:寒月剑庐的剑、星穹台的星、蛊族的虫纹,鼎下的基石上,正用朱砂写着“护界盟约”四个大字。
“今日立誓,三族共守三界界域。”林砚的声音传遍广场,苏清寒走上前,将寒锋剑的剑穗系在鼎耳上;凌霜取出一只清浊蛊卵,轻轻放在鼎沿;灰瞳人则将星纹令牌按在鼎身的星图腾上——三者同时亮起,铜鼎中的四源晶核突然泛起微光,淡金、银白、翠绿、湛蓝的光芒交织,在鼎上空凝成四个大字:“传承不息”。
广场上的三族修士同时躬身行礼,剑修的剑鞘轻叩地面,观星者的令牌相互碰撞,蛊族弟子的玉瓶发出轻响,汇成一曲护界的歌谣。林砚望着空中的光字,突然想起沈岳当年挡在祭坛前的背影——原来护界从不是某个人的使命,而是像这样,有人牺牲,有人继承,有人将信念刻进血脉,代代相传。
仪式结束后,苏清寒带着几名剑修,将沈岳的陶罐送到碎星渊的界石旁;凌霜把清浊蛊卵分给边境的哨所;灰瞳人则留在星穹台,调试着能覆盖三界的预警系统。林砚站在铜鼎前,指尖抚过鼎身的图腾,铜鼎的温度透过指尖传来,像极了四源晶核沉睡时的暖意。
碎星渊的星石又开始泛光,风里带着新抽的草香。远处的界海上,一艘挂着三族旗帜的船正缓缓驶过,船头的年轻修士指着碎星渊的方向,向同伴讲述着护界者与继承者的故事。林砚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护界薪火传递的开始——只要三族同心,只要守护的信念还在,就算未来再有风雨,三界也能稳稳地站在这片星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