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迁引擎的蓝光刺破仙女座边缘的黑暗,飞船前方突然浮现出一片悬浮的水晶森林——数百万根菱形晶体在虚空中旋转,每根晶体表面都流淌着淡金色的能量纹路,形成直径达光年的旋涡状结构。林砚的共生核心剧烈震颤,投射出旧文明日志的残片:“当熵能遭遇时空褶皱,秩序将在混沌中重生。”
赵师兄的探测仪发出刺耳警报:“引力场异常!所有晶体都在制造微型黑洞,时空曲率波动超过安全阈值!”苏清寒的雷磁蜂群刚接近最近的晶体,就被突然出现的时空裂隙吞噬,传回的最后画面显示,蜂群在瞬间经历了数十年的老化。碎星舰队的防护罩在晶体能量冲击下剧烈闪烁,指挥官的声音带着颤抖:“中和剂完全失效,能量波动正在重塑物质结构!”
林砚意识到这是旧文明的“熵锚陷阱”——利用时空褶皱制造低熵假象,实则通过能量共振抽取外来者的有序性。他紧急调用动态平衡协议的“熵缓冲层”功能,将飞船周围的时空曲率调整为与晶体同步的震荡频率。就在此时,共生核心与中央晶体产生共鸣,一道全息投影在虚空中展开:旧文明科学家的影像带着数据乱流浮现,“要进入绿洲核心,必须通过三重熵序考验……”
第一重考验是“能量分形迷宫”。晶体群突然分裂成无数六边形单元,每个单元内部都复制着整个迷宫的结构。林砚运用分形迭代算法,让共生核心同时解析所有层级的能量流动,最终在第127层子结构中找到唯一的安全路径。当飞船穿过最后一个晶面时,前方出现液态金属构成的湖泊,湖面倒映着不同时间线的自己。
第二重考验是“因果悖论回廊”。湖底升起十二座时空门,每扇门都通向过去或未来的关键节点。苏清寒的蜂群不慎进入其中一扇门,竟带回三天后飞船爆炸的残骸。林砚果断启用“量子延迟机制”,通过调整观测角度让所有时空门同时呈现可能性叠加态,最终选择了一条既保留记忆又避免悖论的路径。
最致命的第三重考验是“熵寂奇点”。核心晶体突然坍缩成直径百米的黑洞,其事件视界内的熵值趋近于零。赵师兄尝试用反物质炸弹制造时空涟漪,却引发黑洞喷射出时间碎片——被冻结的恒星、未诞生的行星、甚至尚未形成的基本粒子在虚空中交织。林砚想起古籍中的记载,将共生核心的频率调整至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R)共振,在黑洞表面构建出稳定的“熵能桥梁”。
当飞船终于穿越奇点,眼前的景象令所有人屏住呼吸:中央悬浮着直径十公里的“熵减熔炉”,无数光带从熔炉延伸至宇宙各个角落,每个光带都代表着一条被修正的熵增路径。熔炉表面刻着旧文明的终极公式: S = -k \\sum_{i} p_i \\ln p_i + \\delta t \\cdot \abla \\cdot J (熵值=信息熵+时间梯度x能量流散度)。
就在此时,熔炉突然爆发强烈能量波动,所有时空褶皱开始融合。林砚发现,熔炉正在将低熵绿洲的能量转化为“熵锚”,试图将整个宇宙的熵增速率强行锁定在当前水平。这种违背热力学定律的行为,正在引发更高级别的时空紊乱。
跨文明团队立即启动应急方案:碎星舰队用反物质炮弹制造人工虫洞,将熔炉的能量分流至宇宙虚空;茧族展开“动态防护网”包裹熔炉,延缓能量爆发的速度;林砚则在共生核心中编写“分形递归算法”,让动态平衡协议能够同时处理数百万个时空分支的熵值变化。苏清寒的蜂群冒险潜入熔炉内部,发现了旧文明留下的终极警告:“当秩序成为枷锁,混沌将是唯一的救赎。”
在最后一刻,林砚做出惊人决定:关闭所有防护系统,让熔炉的能量直接注入共生核心。紫光与金光在虚空中交织,核心表面浮现出复杂的分形图案。赵师兄惊叫道:“熵值在自发降低!共生核心正在创造新的熵减机制!”
熔炉逐渐平息,时空褶皱开始消退。中央浮现出通往低熵绿洲核心的通道,通道尽头闪烁着比恒星更明亮的光芒。旧文明科学家的影像再次出现:“你们通过了考验,现在可以继承我们的遗产……但记住,真正的平衡不是静止,而是流动的秩序。”
飞船穿过通道,眼前是由纯能量构成的城市——建筑在虚空中生长、变形,街道上漂浮着半透明的生物。赵师兄的探测仪显示,这里的熵值始终维持在极低水平,却又充满动态变化。林砚的共生核心与城市中央的能量塔连接,海量信息涌入他的意识:旧文明在这里实现了时空与熵能的统一管理,通过“熵值借贷”机制,让不同星域可以按需借用或偿还有序性。
苏清寒突然指向城市边缘:“看!那里有未被记录的时空门!”其中一扇门后隐约可见燃烧的星系,另一扇门里则是冰封的宇宙。赵师兄调出最新数据:“这些门连接着不同宇宙的低熵区域,旧文明似乎在构建跨宇宙的熵值交易网络。”
林砚握紧共生核心,感受到其中流动的新能量。他知道,这只是探索的开始——低熵绿洲的秘密,将彻底改变宇宙平衡的认知范式。而跨文明团队的下一个挑战,将是如何在不引发新危机的前提下,继承这份超越时代的遗产。
飞船再次启航,身后的水晶森林逐渐隐入黑暗。林砚望着星图上新增的时空门,轻声说道:“宇宙的平衡,或许就藏在这些时空褶皱的缝隙里。”舷窗外,一道新的时空涟漪正在形成,那是低熵绿洲对未知访客的无声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