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舟掠过一片泛着暖光的星云时,林砚掌心的冰魄玉突然发出轻颤——不是单点的光,而是像把周围星尘的温气都“聚”了过来,在玉面织成一张细碎的光网。苏清寒凑近看,光网的每个节点都闪着熟悉的莲花微光:有西湖主锚的频率,有旧锚点的暖白,还有缓冲带的星芒,甚至混着时陨星带晶簇的轻闪。
“是各锚点的守护者在‘呼应’。”苏清寒指尖碰过光网,一个节点突然放大,映出个年轻身影——正拿着块新的守星佩,佩上刻着交叉的光脉纹,“这是把温环光脉刻上去了,怕新守护者看不懂星图,直接把‘路’刻在佩上。”林砚望向星云,远处有颗小行星的表面,正泛着与光网节点同源的光,像光网的又一个新支点。
林母的实验日志自动翻开,上次的“守星歌”旁,多了几行不同字迹的批注:“今天和雾时海的守护者通了消息,他们说雾核回馈的温能变多了,我们把旧锚的备份分了些过去,刚好补了缓冲带的小缺口”“梧桐铁盒里加了本‘锚点联络册’,记了每个守护者的消息方式,以后不用再靠星盘等信号了”。批注旁画着张小小的联络图,图上的线把各锚点连在一起,像张迷你的守护网,与冰魄玉的光网正好重合。
“现在是‘一起守’了。”林砚拿起日志,指尖划过联络图,图上的线突然泛出暖光,顺着指尖漫到冰魄玉上,让光网更亮了些,“我们那时候是‘续脉’,他们现在是‘织网’,把散在各处的守护者连在了一起。”苏清寒点头,她摸向光舟舷窗,窗外的星尘正顺着光网的节点,慢慢连成一片柔软的光带,从星云南端一直铺向西湖的方向。
星盘突然弹出个共享文档的提示,点开是张实时更新的“温环状态表”:西湖主锚栏写着“自检正常,回馈温能+5%”,旧锚点栏标着“备份能量共享至雾时海,剩余60%”,缓冲带栏附了张波动曲线图,旁边有行小字:“已和时陨星带守护者确认,波动是星尘路过,无影响”。文档末尾有个“新增守护者”按钮,下面列着三个新名字,每个名字旁都跟着朵小小的莲花标。
“成‘社群’了?”苏清寒笑出声,指尖点向其中一个新名字,弹出张头像——是个拿着守星佩的孩子,背景是梧桐树下的铁盒,“你看,连新加入的都有记录,再也不怕有人找不到‘组织’了。”林砚望着文档里跳动的光标,突然觉得掌心的冰魄玉暖得更实在:这不是某个人的守护,是一群人的“星温共鸣”。
光舟继续前行,冰魄玉的光网慢慢散开,融入星尘光带里。林苏并肩靠在舷边,望着远处的光网不断扩展:新的节点在星尘深处亮起,旧的节点互相传递着温能,连之前陌生的星云,都因为光网的延伸,泛着淡淡的暖光。曾经需要他们一一修复的锚点,如今已自成一张能互相支撑的守护网。
“你说,这张网会铺到哪里?”苏清寒轻声问,风里带着星云的暖香。
林砚摇头,却指着光网延伸的方向:“铺到有需要的地方——只要还有人记得‘星温’,这网就会一直织下去,连起更多的手,更多的星。”
这一章的最后,冰魄玉的光网彻底与星尘光带合一,光舟的尾迹在星空中画了个大大的弧,像为这张网添了道新的光边。远处的星尘里,越来越多的莲花节点亮起,有的在记录,有的在分享,有的在传递温能——没有边界,没有局限,只有星温织成的守护网,在三百年的时光里,一圈圈向外铺展,把更多的星、更多的人,都裹进了这份绵长的约定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