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层渐渐变薄,谷里的灵田终于露出黑褐色的土。张婶蹲在田埂上,指尖拂过刚冒芽的灵麦——芽尖泛着嫩黄,却总也长不高,连去年埋下的灵草种子,也只露了点白根。她扒开泥土叹气:“按理说冰泉化暖、光脉连通,灵植该长得旺才对,咋反倒没精神?”
苏清寒抱着星核路过灵田,怀里的齿轮突然轻颤,青铜光顺着她的指缝飘向土地——光落在灵麦根部,嫩芽竟“蹭”地长了半指,白根也往土里扎得更深。“齿轮在护着灵植!”她立刻喊来小竹,星核的白光也亮起来,绕着灵田转了圈,往谷东的方向飘,光带在融雪的田埂上拖出浅绿的痕:“是往旧灵田符文台遗址去!”
“灵田符文台!”王伯扛着犁耙走来,犁尖还沾着新土,“谷东那处老台子,我年轻时跟着老农学过!以前冬天也能种灵麦,全靠台子引地底灵气养着,后来台基塌了,灵气散了,灵田就瘦了,我还留着以前的育苗盘呢!”孩子们听说能让灵植长高,立刻从暖棚跑出来,手里攥着刚采的灵草芽:“我们把芽儿种在台子旁,让灵田快点醒!”
到了遗址,只见半截青石板埋在土里,石板上刻着的纹路被冻硬的泥块盖着,中央嵌着的养脉符文石裂着细纹,表面沾着枯草,连周围的土都比别处干硬。苏清寒将齿轮贴在石板上,青铜光顺着纹路钻进去,像在给土地“输气”,干硬的土块簌簌散开;阿水用星核的白光扫过符文石,裂纹处渗出淡绿的灵气,石板下竟传来“汩汩”的轻响——是地底的灵气在往上涌。
“是养脉符文!”小竹突然指着石板,“能引地底灵气进灵田,还能让光脉的灵气顺着土脉流进作物根里,灵植自然长得旺!”她掏出石板,将蓝光覆在符文石的缺口处,蓝光与青铜光缠在一起,裂纹处凝出层浅绿的光,虽没全补满,却足够激活养脉功能。
村民们立刻动手整饬灵田:男人们用锄头松地,把符文台周围的碎石清走,还在田边挖了浅沟引冰泉水;女人们提着育苗盘,把灵麦芽移栽到符文台附近的沃土上;孩子们蹲在田边,把捡到的灵草种子撒进土里,小竹还在田埂画了道“润脉纹”,让灵气顺着土缝流遍整块灵田。王伯把旧育苗盘摆好,笑着说:“以前用这个盘育苗,三天就能长到半指高,今年准行!”
傍晚时,灵田符文台彻底激活——符文石表面亮起层浅绿的光膜,光膜顺着土脉铺展,灵田里的灵气像雾一样飘起来,刚移栽的灵麦“唰”地长到寸高,灵草的白根缠成了细密的网,连土都变得松软。张婶掐了片灵麦叶,嚼着有股清甜,笑着说:“这下好了!灵麦长得旺,开春就能收第一茬,冬天也能有新鲜灵蔬吃了!”
苏清寒靠在符文台边,指尖贴着齿轮,青铜光在掌心映出“养”字符文——是林砚教她的恒辉字,当时他在意识维度的灵田里画给她看,说“养字就是土地养作物,作物养人,人护土地,这才是真的共生”。风里带着泥土的腥气,灵气裹着灵植的清香,她忽然听见那道熟悉的轻语:“灵田活了,灵气顺了,共生的根扎得深,山谷的日子才能长得旺。”
夜色降临时,灵田的浅绿光与冰泉、暖棚、工具坊的光连在一起,像层绿纱盖在山谷的土地上。村民们坐在田埂上,看着灵麦在光膜下轻轻摇晃,孩子们数着灵草的叶片,连笑声都带着生机。阿水在符文台旁记录灵气浓度,小竹帮张婶给灵麦浇水,苏清寒攥着齿轮,看着旺长的灵植——山谷的共生守护,又多了层“养脉护生、滋养万物”的保障,把冬天的“孕育”,都藏在了灵田的绿意与暖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