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邻护脉岗的木架刚搭好草顶,岗亭外的石板路就被春雨打湿了。张叔正翻着辨蛊图谱,邻村的小柱子(王汉子的儿子)就跑了过来,裤脚沾着泥:“张叔!俺们村的药田潮得厉害,薄荷叶子都烂了,还长白霉,是不是生蛊了?”
狗蛋背着护脉册,刚和小豆子、阿明来岗亭送晒干的镇邪草,闻言立刻凑过来:“我去看看!”小玄鳞缠在他手腕上,尾巴尖扫过小柱子沾泥的裤脚,突然泛出淡白微光——泥里藏着蛊气。“是湿蛊!”狗蛋翻开护脉册,里面画着湿蛊的样子:细如棉线的白虫,藏在湿土里,专啃植物根茎,还让叶子长霉腐烂。
林砚正好来岗亭巡查,听了立刻说:“湿蛊喜潮怕燥,得用晒干的艾草混镇邪草灰撒在田里,再在田埂插温脉符防潮气。”阿禾从岗亭的储物架上取来备用的艾草和草灰——这是两村昨天刚一起备的,专门应对春末的潮湿天。
狗蛋带着小豆子、阿明,和小柱子一起往邻村药田赶。到了田边,只见薄荷叶上裹着层白霉,拔起一株,根部竟缠着细白虫。“先挖沟排水!”狗蛋指挥道,邻村的村民们立刻拿来锄头,在田埂间挖浅沟,把积水引到田外;小豆子和阿明则跟着狗蛋,把艾草和草灰按二比一混好,往沟里和苗根旁撒——草灰一碰到湿土,就冒出细小白雾,白虫碰到白雾就蜷缩成球。
小玄鳞的作用最关键,它顺着田埂爬,只要藏着湿蛊的地方,它尾巴扫过就会泛白微光,帮着标记重点区域。“阿蛋哥,这儿光最亮!”阿明指着一片薄荷丛,狗蛋立刻多撒了些草灰,果然从土里钻出不少白虫。
午后,雨又下了起来。林砚扛着雨棚赶来,还带来了岗亭里的备用温脉符:“把符插在田埂四角,能挡住潮气,不让湿蛊再回来。”狗蛋教小柱子插符,还在符角缠了圈镇邪草绳:“这样符气更稳,能管更久。”
王婶提着竹篮来送吃的,里面是刚蒸的艾草糕,还热乎着:“用艾草做的,吃了能祛湿气,也防蛊气。”大家躲在雨棚下吃糕,小豆子咬了口,突然说:“婶子,下次做糕能不能加点点镇邪草粉?阿蛋哥说这样更管用。”王婶笑着点头:“下次就加,咱们跟着护脉的法子来!”
傍晚雨停时,药田的湿蛊总算除干净了。邻村的村民们给岗亭送了两袋新收的薄荷:“晒干了能泡茶,岗亭值班的人喝了解乏。”狗蛋接过薄荷,和小豆子、阿明一起搬回岗亭,还在储物架上贴了标签:“薄荷茶——祛乏防湿”。
回到寒月谷,狗蛋把今天除湿蛊的事画进护脉册:画了邻村的药田、挖沟的村民、插在田埂的温脉符,还画了大家一起吃艾草糕的场景。小玄鳞游过来,尾巴沾了点墨,在画旁印了个小小的雨滴形状的金印——代表春末的潮湿,也代表守护住了雨季的作物。
第二天一早,两村的人一起给护脉岗添物资:寒月谷带来了更多晒干的镇邪草和艾草,邻村带来了编织的雨棚和防潮的草席,还在岗亭里加了个小灶台,方便值班的人煮热水、热食物。老周看着满岗亭的物资,笑着对林砚和阿禾说:“这岗亭越来越像个家了,两村人把心思都放在这儿,护脉就稳了。”
春末的风里,带着雨后的清新和艾草的香气。寒邻护脉岗的雨棚下,张叔和邻村的李伯正煮着薄荷茶,图谱摊在桌上,储物架上的物资摆得整整齐齐;田埂间的温脉符泛着淡光,守护着刚恢复生机的药田。狗蛋和新苗们在岗亭旁的空地上,学着辨认潮湿天气里的蛊迹——护脉的故事,从来不是轰轰烈烈的战斗,而是春雨里的雨棚、田埂上的符、两村人递来的热糕,是这些藏在日常里的温暖,把守护的网,织得越来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