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行者号的幽蓝尾迹在深邃的星海中绵延,如同一条通往未知命运的丝线。半年多的漫长航行,距离m54星团那片幽暗的星域,只剩下最后几个月的航程。舰内的时间仿佛被拉长,日常维护、战备训练、科研攻关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但一种无形的压力,如同舰外冰冷的真空,渗透在每一个角落。星图上那条狰狞的“感染通道”和冰冷的“空间牢笼”光标,是悬在所有人心头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指挥大厅:闲聊下的隐忧
指挥大厅的光线被调至柔和的航行模式,巨大的主屏幕上显示着飞船的状态参数和前方稀疏的星野。舰长周孜婷站在舷窗前,凝视着那片似乎亘古不变的黑暗,背影挺拔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沉重。军洛站在战术控制台前,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光洁的台面,眼神锐利地扫过各项参数。林露和刘颖则坐在侧面的休息区,面前放着热气袅袅的合成饮品。
“晶源核心能量储备稳定在87%,”刘颖看着自己的数据板汇报道,语气带着一丝宽慰,“焦土星那次超载补充的能量品质极高,消耗速度比预期低了5%。按照当前航速和维生系统负荷,支撑到m54星团核心区域绰绰有余,即使算上预期的高强度探测和可能的…冲突。”她谨慎地避开了“战斗”这个词。
“绰绰有余?”军洛的声音冷冽地响起,带着他一贯的实战审视,“那是基于和平航行状态。赵航,武器系统状态?”
通讯频道里立刻传来赵航粗犷的声音,背景还有隐隐的机械运转声:“放心吧老洛!‘晶元裁决者’主炮能量充能完毕,随时可以给那些鬼东西来个狠的!所有副炮、近防系统、导弹阵列全部完成最后一次实战校准!就是…”他顿了一下,声音压低了些,“引擎组的老王头抱怨,连续半年的极限航速,主推进器的第7、第9号晶能转化矩阵有点‘疲态’,峰值推力偶尔会掉0.3%,虽然不影响航行,但真要玩命跑路或者紧急规避的时候…”
“0.3%的峰值损失,在极限机动时可能就是生与死的距离。”军洛眉头紧锁,看向周孜婷,“舰长,引擎组需要一次深度维护,但时间…我们耗不起。”
周孜婷转过身,脸上看不出喜怒:“通知工程部,利用航行间隙,对第7、第9号矩阵进行预防性维护和冗余强化,务必在进入m54星团引力扰动区前完成。确保峰值推力100%稳定。”
“明白!”军洛立刻执行命令。
“装备性能呢?”周孜婷看向林露。
林露放下杯子,微微闭上眼睛,精神力场如同无形的触须,轻柔地拂过舰体内部。“整体结构稳定,‘晶源壁垒’系统核心能量回路运转流畅。赵娜姐的优化方案效果显着,上次焦土星战斗后模拟的孢子级‘生物蚀能’攻击,护盾能耗降低了12%。但是…”她睁开眼,带着一丝忧虑,“我能感觉到…一种‘疲惫’。不是机械的,是能量层面的。持续的高负荷航行和空间跳跃,让整艘船的‘晶源’能量场都处于一种绷紧的状态,像一根拉得太久的弦。如果遭遇超出预期的空间扰动或高强度战斗,这种‘疲惫’可能会放大系统的脆弱性。”
“疲惫…”周孜婷咀嚼着这个词,目光再次投向舷窗外的黑暗。这艘承载着人类希望与勇气的星舰,也如同它的船员一样,在漫长的征途中积累着看不见的磨损。
实验室:碎片的真容
与此同时,在生物-机械接口实验室深处,气氛截然不同。这里的光线明亮而集中,复杂的全息投影仪发出低沉的嗡鸣。鸿宇双眼布满血丝,却闪烁着近乎狂热的亢奋光芒,手指在虚拟键盘上舞成一片残影。赵娜站在一旁,沉静的面容上眉头微蹙,专注地盯着面前不断刷新、复杂到令人眼晕的空间拓扑模型和能量流变图谱。而小七(守夜人-7)则如同一个稳定的信息中枢,它的金属手指不时点在投影的关键节点,调出更深层的数据流,电子眼蓝光稳定而深邃。
他们研究的核心,是悬浮在实验室中央两个独立的力场约束装置中的物体——“起源碎片-07”和鸿宇最初获得的那块神秘黑色碎片。两块碎片都散发着微弱的、肉眼几乎不可辨的幽光,但在精密的仪器探测下,它们的能量特征图谱正在被层层剥离、比对、重构。
“排除所有已知能量晶体谱系…排除暗物质间接引力效应干扰模型…排除已知奇异夸克物质特征…”鸿宇语速飞快地自言自语,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能量惰性…空间场微弱畸变…非标准模型粒子衰变痕迹…关键点在于它们对‘晶源’能量的特殊‘吞噬’与‘转化’模式…赵娜!把你护盾系统承受孢子酸液攻击时的空间应力畸变数据流,同步导入碎片能量场模型!小七!调用星盟数据库最高权限,筛选所有关于‘非重子物质异常能量载体’的记录!”
庞大的数据流如同瀑布般冲刷着投影界面。赵娜沉稳地操作着,将复杂的护盾应力数据精确导入。小七的电子眼蓝光高速闪烁,瞬间调出海量的、标记着星盟最高加密等级的理论文献和实验观测记录片段。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实验室里只剩下仪器运转和数据流冲刷的声音。突然!
鸿宇敲下最后一个虚拟按键的动作猛地僵住!他死死盯着投影界面上最终完成叠加、并剔除了所有已知干扰因素后呈现出的核心能量特征图谱!那图谱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近乎完美的对称性,线条在低频和高频段都延伸至仪器探测的极限,散发着一种深邃、冰冷、仿佛能吸收一切光线的“虚无”感!
“我的天…”鸿宇的声音带着颤抖,充满了震撼与难以置信,“这…这是…暗物质!不是间接引力效应!是…凝聚态的、具有微弱能量活性的暗物质实体碎片!”
“暗物质?”赵娜的瞳孔骤然收缩,这个名词她并不陌生,作为顶尖的护盾和能量系统专家,她深知暗物质是现代物理学最大的谜团之一,它占据宇宙质能的绝大部分,却几乎不与光发生作用,难以直接探测。眼前的碎片…竟然是暗物质的实体?
“确认。”小七的电子音平稳地响起,似乎对这个结论并不意外,“能量图谱特征匹配度99.998%。星盟数据库S-7级加密文献《论奇点战争遗留物与活性暗物质关联性》中有类似记载。这种形态的暗物质碎片,在星盟理论中被称为‘幽影之核’(Umbra core)或‘虚空之种’(Void Seed)。它们并非宇宙大爆炸残留的普通冷暗物质,而是经过某种…未知的、极高能量级事件或文明技术‘加工’后,被赋予了微弱但可被特定方式激发和引导的‘活性’的凝聚态暗物质。”
小七调出文献的加密摘要投影,上面充满了晦涩的符号和理论模型,但核心结论清晰可见:这种活性暗物质碎片,蕴含着匪夷所思的、源于宇宙最基础结构层面的潜在能量。
“暗物质碎片?!”指挥大厅里,通过实验室同步传回的影像和数据,周孜婷、军洛、刘颖、林露也震惊了。这个超越了他们现有物理认知的概念,如同惊雷般在众人脑中炸响。
“小七,这暗物质…有什么用?为什么‘吞噬者’…‘熵噬体’也会涉及它?”鸿宇迫不及待地追问,他感觉自己触摸到了宇宙最深层的奥秘边缘。
“暗物质,是宇宙的基石,是空间结构的‘骨架’。”小七的电子音带着一种科普般的冷静,却阐述着惊世骇俗的事实,“在高等文明的理论框架中,它并非完全惰性。特定的技术,可以微弱地‘拨动’这些‘骨架’,从而影响空间本身。‘熵噬体’(吞噬者)的成熟个体,其标志性能力——撕裂空间进行短距跃迁以及‘同化异类’时瓦解目标空间结构进行强制融合——其核心能量来源之一,正是基于对活性暗物质的某种…本能的、或通过同化高等文明科技获取的粗浅运用!”
全息投影上,小七调出了一段极度模糊、仿佛隔着厚重毛玻璃拍摄的星盟观测影像碎片:一个庞大到难以形容的、如同由无数星系残骸堆砌而成的“熵噬体”成熟体,其核心处隐约散发出一种深邃的、仿佛能吸收一切光线的幽暗光芒。当它撕裂空间时,那幽暗光芒会剧烈波动;当它吞噬一艘星盟无畏舰时,暗紫色的能量触须包裹目标,舰体周围的空间如同被投入石子的水面般剧烈扭曲、崩解,而核心的幽暗光芒则随之脉动、增强!
“影像模糊,但空间畸变读数与活性暗物质能量特征高度吻合。”小七解释道,“它们将活性暗物质碎片或能量作为‘撬棍’,粗暴地撬动空间规则,实现其恐怖的能力。这或许也是它们追寻高能量富集区的原因之一——寻找可能存在的活性暗物质富集点。”
小七的提议:跨越星海的钥匙
实验室和指挥大厅都陷入了巨大的震撼与沉思。暗物质…宇宙的骨架…“熵噬体”力量的根源之一…这个认知颠覆了他们对敌人、对宇宙、甚至对自身科技的理解。
就在这片震惊的沉默中,小七的电子眼蓝光转向鸿宇和赵娜,然后通过通讯频道,声音清晰地传到指挥大厅:
“基于以上发现,以及当前‘远行者’号面临的引擎性能极限与航程压力,我提议:利用这两块‘幽影之核’碎片,尝试研发一套‘暗物质辅助曲率驱动装置’(dark matter Assisted warp drive,简称dmAw装置)。”
“曲率驱动?!”鸿宇失声叫道,眼中瞬间爆发出难以想象的光芒!那是理论上能实现超光速航行的终极技术,是人类梦寐以求却遥不可及的星辰大海之匙!
“理论可行性存在。”小七的声音依旧平稳,却带着一种推动历史车轮的沉重感,“‘幽影之核’蕴含的活性暗物质能量,其本质与空间结构深度绑定。星盟在相关领域有过前沿理论研究(文献标记为‘普罗米修斯之火’计划,已冻结),但受限于无法稳定获取和操控活性暗物质样本,从未进入工程实践阶段。”
它调出复杂的理论模型投影,展示如何利用“晶源”能量作为“扳机”和稳定器,激发并引导碎片中的暗物质能量,在飞船前方制造一个可控的、微型的空间曲率泡。
“该装置并非完整的曲率引擎,无法实现无限超光速。但理论上,它能将飞船包裹在一个局域扭曲的空间泡中,大幅降低相对论效应,将我们现有的最大亚光速航速提升数百倍,实现准超光速航行状态!抵达m54星团核心区域的时间,将从几个月缩短至…数天!”
这个提议如同投入油锅的水滴,瞬间引爆了所有人!
“缩短到几天?!”赵航在通讯频道里的声音充满了狂喜,“他娘的!那还等什么?赶紧搞啊!”
“风险!”军洛的声音立刻响起,如同冷水浇头,“从未验证的技术!利用的是我们刚刚才认知的、与敌人同源的未知能量!激发过程中一旦失控,空间曲率泡崩溃,整艘船会被空间乱流瞬间撕成基本粒子!甚至可能引发小范围的空间塌陷!”
“精神污染!”林露脸色发白,“活性暗物质…如果它真的与‘熵噬体’力量同源,激发过程中溢出的能量波动,会不会吸引它们?或者…直接污染我们的船员?”
“能量兼容性!”赵娜的眉头紧锁,看着复杂的模型,“‘晶源’系统能否稳定控制这种级别的空间扭曲力?护盾系统是否需要重新设计以应对曲率泡内部的特殊应力?这都是未知数!”
鸿宇则陷入了巨大的矛盾,一边是突破物理极限、缩短航程的巨大诱惑,一边是足以毁灭一切的恐怖风险。他看向小七:“成功概率?你有多少把握?”
小七的电子眼蓝光稳定:“基于现有理论模型、碎片能量活性评估及‘远行者’号‘晶源’系统潜力,初步工程可行性评估:37.8%。主要风险点:暗物质能量激发稳定性控制(失败率预估52%)、空间曲率泡维持与舰体结构兼容性(失败率预估28%)、未知能量污染风险(量化困难)。”
37.8%!一个令人心凉又心热的数字。
所有人的目光,最终都投向了舰长周孜婷。
周孜婷站在指挥大厅中央,巨大的星图在她身后无声旋转,m54星团的光标冰冷闪烁。一边是漫长的、如同在敌人枪口下蹒跚前行的几个月航程,引擎在疲惫,未知的威胁在积聚;另一边是只需数天即可抵达目标,却要押上整艘船和所有人生死存亡的疯狂豪赌。
实验室里,两块幽暗的碎片在力场中静静悬浮,散发着诱惑与危险的气息。小七的提议,如同一把通往捷径的钥匙,却插在一扇可能引爆整个弹药库的大门上。
指挥大厅和实验室都陷入了绝对的寂静,等待着舰长的最终裁决。星海的低语仿佛消失,只剩下命运天平摇摆的咔哒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