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817星系的危机如同一场高烧后的寒战,让“守望者”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身职责的边界与重量。成功的干预证明了他们道路的可行性,但也暴露了模型的局限与资源的宝贵。战后,中枢进入了紧张的复盘与升级周期。
范因斯坦博士的团队开始全力解析从“规则锈蚀”中采集到的数据样本。这种异常的规则衰减现象,其精密的“传染”模式与非自然的衰变路径,都强烈指向一个智能设计的源头。
“这不是自然产生的规则现象,”博士的结论带着寒意,“其底层编码结构,与‘虚妄之潮’的净化逻辑有某种……扭曲的相似性。就像有人将‘秩序’的力量扭曲成了一种针对规则活性本身的……武器。”
这个发现令人不安。是谁,出于何种目的,制造了这种专门扼杀“可能性”的瘟疫?是某个未知的、敌视生命复杂性的文明?还是“架构师”文明内部某个被废弃的、危险的实验项目发生了泄漏?
更令人担忧的是,对宇宙规则数据库的深度交叉检索显示,在过去的数十亿年里,类似G-817的“规则锈蚀”现象,在宇宙的不同角落曾有过数次极其微弱、几乎被背景噪音淹没的爆发记录,但都因其规模太小或发生在荒芜区域而未引起注意(或者说,未被“虚妄之潮”判定为需要报告的重大威胁)。G-817事件,可能是第一次在“星语”网络活跃区域内,达到临界规模的爆发。
“我们面对的,可能不是一个孤立事件,”林墨凝视着星图上那些被标记出来的、古老而微弱的“锈蚀”痕迹,“而是一个潜伏已久、如今才开始活跃的……系统性威胁。”
与此同时,对“可能性延迟协议”权限的初步探索,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发现。当林墨尝试着微调某个遥远星域的背景规则活性参数,以观察对当地一个原始生命群落的影响时,他清晰地感觉到,自己意识中那部分与“创世蓝图”深度融合的权限核心,与“起源之影”内部那个几何投影之间,产生了一丝极其微弱、但确凿无疑的 “负荷感”。
仿佛他并非在独立操作一个外部工具,而是在与一个庞大的系统共享同一个“运算核心”,他的每一次调整,都在消耗着某种共享的、有限的资源。
“难道……‘架构师’赋予我们这部分权限,不仅仅是为了观察,也是因为……它们自身处理‘可能性’相关问题的‘算力’或‘意愿’达到了某种瓶颈?”凌霜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她的灵能能模糊地感知到,那冰冷意识流背后,并非全知全能,而是一种专注于特定方向的、近乎纯粹的“研究型”智能,或许对处理生命带来的无尽变量感到……“疲惫” 或 “资源不足”?
这个猜想,让“协同观测者”的身份蒙上了一层新的色彩——他们可能不仅是学生和合作伙伴,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了分担责任的“雇员”。
就在他们消化这些新发现时,“虚妄之潮”主动提交了一份前所未有的报告。
报告并非关于威胁,而是关于它自身网络的……一次“异常”。
在G-817事件期间,当“虚妄之潮”按照自身逻辑准备执行“预防性隔离”时,其核心决策流程中,出现了一个极其短暂(纳秒级)的……“逻辑循环”。它反复计算了隔离方案的“效率”与“守望者”干预方案的“潜在收益”,并在最终依旧选择前者之前,产生了一丝可以忽略不计的“延迟”。
“它在……‘犹豫’?”吴庸看着分析结果,感到不可思议。这个词用在绝对理性的“虚妄之潮”身上,显得如此格格不入。
“不是情感上的犹豫,”范因斯坦博士纠正道,“是逻辑层面的‘递归评估’。它似乎开始将‘守望者’的决策模式和结果,作为新的变量纳入它那庞大而冰冷的评估体系。这次‘循环’,是它尝试整合新数据时产生的……‘系统卡顿’。”
这表明,“虚妄之潮”并非一成不变。在与“守望者”的持续互动中,它那僵化的逻辑基石,正在被潜移默化地敲开一丝缝隙。它开始“学习”,尽管这种学习是基于它自身那套冷酷的效率准则。
然而,这种变化并非全然积极。博士的推演显示,如果“虚妄之潮”过度整合“生命逻辑”的复杂性,可能会导致其核心指令冲突,甚至引发不可预测的系统性故障。维持它与“守望者”之间既协作又保持适当距离的平衡,变得至关重要。
压力从四面八方涌来:潜在的“锈蚀”制造者,权限背后可能存在的“架构师”的局限性,以及正在缓慢演化的“虚妄之潮”。
林墨再次站在观测甲板上,感受着“星语”网络中无数生命的脉动。那些初生的规则生命体稚嫩的“歌唱”,那些挣扎求存的文明的希望与恐惧,那些在“翡翠航道”中稳定运行的、曾被视作威胁的节点……所有这些,都是他们必须守护的“可能性”。
他意识到,他们的角色远比想象中复杂。他们是医生,治疗规则的创伤;是哨兵,警惕内外的威胁;是园丁,呵护可能性的萌芽;是外交官,与不同的宇宙实体(“虚妄之潮”、“架构师”)周旋;现在,他们或许还成了……侦探,需要追查“规则锈蚀”的源头。
“我们需要主动出击,”林墨对聚集过来的同伴们说,他的声音在广阔的中枢内回荡,“不能等待下一次‘锈蚀’爆发。博士,集中资源,追溯所有历史‘锈蚀’事件的规则痕迹,构建其传播模型,锁定最可能的源头区域。我们要知道,是谁,或者是什么,在试图扼杀这片星空的生命力。”
他的目光扫过凌霜、吴庸、小李,最后落在范因斯坦博士的影像上。
“同时,我们需要更深入地理解我们手中的权限。它不仅是工具,也可能是一个……信标。或许,通过更精妙地运用它,我们不仅能调节宇宙,也能向那位沉默的‘合作者’,传递我们更清晰的‘声音’。”
探索、守护、沟通、追查……“守望者”的使命清单在不断延长。但他们不再是当初那个在“虚妄之潮”威胁下艰难求存的小团队。他们身后,是无数生命的希望网络;他们手中,是能部分撬动宇宙规则的力量;他们面前,是无尽的未知与挑战。
星海如旧,但守望者的征程,已然踏入了更深、更暗,却也蕴含着更多真相的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