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的初夏,运河边的风带着水汽,吹得人心里清爽。桃记扬州分店的门口,挂着蓝底白花的布帘,上面绣着小小的 “桃记” 二字,门口摆着两盆从江南移栽的兰草,翠绿的叶子上还沾着露水 —— 这是周虎按照苏软桃的要求布置的,既要有江南味,又要融入扬州的市井气。
今天是分店试营业的第一天,周虎天不亮就起了床,在厨房检查食材:从京城运来的春笋已经泡好,河虾活蹦乱跳地在水盆里吐泡泡,当归、生姜也都按比例分好,就等着客人来。他穿着干净的蓝布褂子,时不时走到门口张望,心里既期待又紧张 —— 不知道扬州的客人,会不会喜欢江南药膳的味道。
“老板,你这儿卖江南药膳?” 第一个客人是位穿着灰布衫的老伯,手里提着菜篮,显然是刚从菜市场回来。周虎赶紧迎上去:“是啊老伯,我们是京城桃记的分店,今天试营业,您要不要尝尝我们的春笋虾饺?”
老伯点点头,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周虎赶紧让伙计端上一壶碧螺春,然后钻进厨房,亲手做了一笼春笋虾饺。虾饺端上桌时,热气腾腾的,皮薄得能看到里面的虾仁和春笋,老伯夹起一个,咬了一口,眉头却轻轻皱了一下。
周虎心里一紧,赶紧走过去:“老伯,是不是不好吃?”
“味道还行,就是有点淡了。” 老伯笑着说,“我们扬州人吃东西,喜欢咸鲜口,你这虾饺里的盐好像少了点,鲜味儿没出来。”
周虎赶紧拿出小本子,记下 “春笋虾饺:加盐,提鲜”,还追问:“老伯,那您觉得汤怎么样?我们的当归羊肉汤,要不要尝尝?”
“好啊,那就来一碗。” 老伯点点头。周虎端来汤,老伯喝了一口,又说:“汤挺鲜的,就是生姜少了点,要是再加点,驱寒效果更好,也更合我们的口味。”
接下来的客人越来越多,有江南同乡,也有扬州本地人,反馈却不太一样 —— 江南同乡大多说 “味道正宗,像家里做的”,一位从杭州来的阿姨吃了江南腌笃鲜后,眼眶都红了:“这味道跟我婆婆做的一模一样,没想到在扬州还能吃到这么正宗的江南味。” 可扬州本地人却大多觉得 “偏甜”“偏淡”,需要调整口味。
周虎拿着小本子,记了满满几页:“春笋虾饺:减糖,加盐,加少许火腿提鲜;当归羊肉汤:增生姜用量,减冰糖;江南腌笃鲜:加扬州特产的笋干,增加咸鲜度……” 他一边记,一边跟厨房的伙计交代,随时调整配方,尽量让每个客人都满意。
中午忙完后,周虎才有时间喝口水,他靠在厨房的门框上,看着外面热闹的客人,心里松了口气 —— 虽然有不少需要调整的地方,但至少客人愿意来尝试,这就是好开头。他拿出纸笔,给苏软桃写回信,把今天的反馈一条一条列清楚,最后还加了句:“软桃姑娘放心,我会尽快调整好口味,不让分店给桃记丢脸。”
傍晚的时候,一位穿着绸缎的夫人带着孩子来吃饭,点了碗莲子百合羹。孩子尝了一口,说 “妈妈,这个羹好甜,我喜欢”,夫人却笑着说:“甜是甜,就是莲子有点硬,要是再炖会儿就好了。” 周虎赶紧记下 “莲子百合羹:莲子提前泡发两小时,延长炖煮时间”,还送了孩子一块桂花酥,孩子开心得蹦蹦跳跳。
试营业结束后,周虎把伙计们叫到一起,拿着反馈本说:“今天大家都辛苦了,客人的反馈我都记下来了,从明天开始,咱们按新的配方做,每个人都要记住:做药膳不仅要守旧方,还要贴合客人的口味,这样才能把分店做好。”
伙计们纷纷点头,一位扬州本地的伙计说:“周掌柜,您放心,我们知道扬州人喜欢什么味儿,以后有客人提建议,我们也帮着记,肯定能把分店做红火。”
周虎看着伙计们认真的样子,心里更有底了。他走到门口,看着运河边的灯火,拿出苏软桃寄来的母亲旧食谱,轻轻摩挲着封面 —— 软桃姑娘说,做药膳要用心,要听客人的意见,现在他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把扬州分店做好,让江南药膳的味道,在扬州落地生根,不辜负软桃姑娘的信任,也不辜负自己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