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后的江南,本该是多雨的季节,却遭遇了罕见的旱灾 —— 田地干裂,河水减少,春笋、莲子等江南特产大幅减产,价格涨了好几倍。桃记的食材供应商吴老板,也因此遇到了大麻烦。
这天,吴老板亲自来京城找苏软桃,脸上满是愁容:“软桃姑娘,今年江南旱灾,我库里的春笋和莲子都快卖完了,新的又长不出来,好多客户都取消了订单,再这样下去,我的食材行就要倒闭了。”
苏软桃看着吴老板焦急的样子,心里很不是滋味。吴老板从她刚开桃记时就帮她供应食材,不管是食材告急,还是需要特殊品种,他都尽心尽力,现在他遇到困难,她不能不管。
“吴老板,你别着急,我们一起想办法。” 苏软桃给吴老板倒了杯茶,“桃记每个月都要采购大量食材,我可以先给你预付半年的货款,帮你周转;另外,我还可以让药膳园的农技人员去江南,教农户种一些耐旱的食材,比如荠菜、生姜,缓解减产的问题。”
吴老板愣了一下,随即眼眶红了:“软桃姑娘,你真是我的救命恩人!我本来以为,这次肯定撑不过去了,没想到你愿意帮我。”
萧璟渊坐在旁边,也点头说:“吴老板,江南是软桃的家乡,也是桃记食材的根,帮你就是帮我们自己。我会让秦风协调漕运,优先把你那里的食材运到京城,减少你的运输成本。”
很快,桃记的预付款就打到了吴老板的账户上,药膳园的三名农技人员也带着种子和农具,跟着吴老板回了江南。他们在江南的田地里,教农户挖水渠、保水分,还指导他们种植耐旱的荠菜和生姜,告诉他们 “这些食材不仅好种,还能卖个好价钱,跟桃记长期合作”。
苏软桃还经常给吴老板写信,询问江南的情况。吴老板在信里说,农技人员很负责,农户们学得也快,第一批荠菜已经长出来了,虽然产量不如往年,却也能缓解供应问题;而且有了桃记的预付款,他还能给农户们先付一部分工钱,让大家更有干劲。
过了三个月,江南的旱灾终于缓解,下了一场大雨,田地又恢复了生机。吴老板特意来京城,给苏软桃带了最新鲜的春笋和莲子,还有农户们亲手做的江南小吃 —— 青团和小笼包。
“软桃姑娘,谢谢你的帮忙,现在食材行已经稳定了,农户们的收成也不错,大家都让我来谢谢你。” 吴老板笑着说,还递过一张纸条,上面是江南农户的签名,写着 “感谢苏姑娘,感谢桃记”。
苏软桃接过纸条,心里暖暖的:“吴老板,不用谢,我们是合作伙伴,互相帮衬是应该的。以后桃记的江南食材,还是优先从你这里采购,咱们长期合作,一起把江南的食材生意做好。”
萧璟渊也笑着说:“吴老板,以后要是再遇到困难,随时跟我们说,别客气。”
这次的事,不仅帮吴老板度过了难关,还让桃记和江南的食材渠道更稳固了。吴老板承诺,以后江南有新上市的食材,会第一时间送到桃记,而且价格比其他客户低一成;江南的农户们也说,以后要多给桃记供应最好的食材,不辜负苏姑娘的帮助。
晚上,苏软桃靠在萧璟渊怀里,看着窗外的月亮,轻声说:“阿渊,江南是我的根,能帮到家乡的人,我真的很开心。”
“我知道,” 萧璟渊握住她的手,“你一直记着家乡,记着那里的人,这份心很难得。以后我们每年都回江南看看,不仅是探亲,也看看那里的食材和农户,让桃记和江南,一直保持着这份情谊。”
苏软桃点点头,心里满是安稳。她知道,桃记的成功,不仅靠她的手艺,靠萧璟渊的支持,更靠这些来自江南的情谊,来自身边人的信任。而这份情谊,会像江南的流水一样,绵长又温暖,陪着她和萧璟渊,陪着桃记,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