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朱雀街格外热闹,绸缎铺的张老板家要嫁女儿了,整条街都透着喜气。张老板一早就在铺门口挂起了红灯笼,见到苏软桃路过,笑着迎了上去:“软桃姑娘,我家闺女下月初八出嫁,到时候你一定要来喝杯喜酒!”
苏软桃笑着答应:“一定去,张老板您放心,我还得给姑娘准备份贺礼呢。”
回到桃记,她就开始琢磨贺礼 —— 张老板一家待她极好,当初桃记开分店,张老板不仅送了绸缎做桌布,还帮着联系装修师傅,这份情她一直记着。送金银珠宝太俗,送布料又显得普通,不如送份有桃记特色的 “药膳喜礼”,既实用,又能体现她的心意。
接下来的几天,苏软桃一有空就泡在药膳房里,亲手做了桃花酥、莲子羹料包、桂圆红枣干 —— 这些都是江南婚礼上常用的 “喜食”,寓意甜甜蜜蜜、早生贵子。她还特意在桃花酥的酥皮上刻了 “囍” 字,莲子羹料包里放了张手写的煮制说明,详细写着 “加水煮沸后转小火炖一刻钟,加少许冰糖更甜润”。
喜礼做好的那天,苏软桃提着个精致的红布礼盒去了张老板家。张夫人正在忙着缝喜帕,见到她来,赶紧放下针线:“软桃姑娘,快坐,你这礼盒看着就喜庆,里面是什么好东西?”
“是我做的一点药膳喜食,” 苏软桃打开礼盒,指着里面的桃花酥和料包,“桃花酥是祝姑娘新婚甜蜜,莲子羹料包是祝他们早生贵子,都是我亲手做的,您让姑娘婚后煮来吃,补身子。”
张夫人拿起一块桃花酥,尝了一口,甜糯的味道在舌尖散开,眼睛一下子亮了:“好吃!比点心铺买的还好吃!软桃姑娘,你这手艺真是绝了,我家闺女肯定喜欢。”
“对了,张夫人,” 苏软桃想起一事,“婚宴上要是需要甜汤,我可以教您做‘桂圆莲子甜汤’,简单又好喝,还讨喜。”
张夫人求之不得,立刻让人准备食材。苏软桃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桂圆要去壳,莲子要去芯,不然会苦,加水煮到莲子软烂,再加冰糖和少许水淀粉勾芡,这样汤更浓稠。” 她动作熟练,张夫人学得认真,很快就掌握了要领。
婚礼当天,朱雀街张灯结彩,张老板家更是挤满了宾客。苏软桃带着春杏和赵小莲来帮忙,她们在厨房煮好桂圆莲子甜汤,一碗碗端给宾客,甜润的味道赢得了满堂称赞。
“这甜汤真好喝,是谁做的?” 有宾客好奇地问。
张老板笑着指了指苏软桃:“是桃记的苏姑娘教我们做的,她还送了好多药膳喜礼呢!”
宾客们纷纷称赞苏软桃有心,连带着对桃记的印象更好了。正在这时,萧璟渊也来了,手里拿着个锦盒,里面是一块京绣喜帕,上面绣着并蒂莲,精致得很。
“张老板,恭喜恭喜。” 萧璟渊递过锦盒,“一点薄礼,祝令嫒新婚快乐。”
张老板连忙接过,激动得说不出话 —— 他没想到摄政王会亲自来参加他女儿的婚礼,还送了这么贵重的贺礼。苏软桃看着萧璟渊,眼里满是笑意,他总是这样,尊重她的邻里,融入她的生活,从不会因为身份悬殊而疏远。
婚宴过半,张老板拉着女儿和女婿走到苏软桃面前,让女儿给她行礼:“快给苏姑娘行礼,以后要像苏姑娘一样,做个善良、用心的人。”
苏软桃赶紧扶起她,笑着说:“以后要是想吃药膳,就来桃记,我给你做你爱吃的桃花酥。”
夕阳西下,婚礼渐渐接近尾声,宾客们陆续离开,嘴里还念叨着桂圆莲子甜汤的味道。张老板握着苏软桃的手,真诚地说:“软桃姑娘,谢谢你,今天要是没有你,婚宴不会这么热闹。你虽成了王妃,却还像以前一样亲,朱雀街有你这样的街坊,是我们的福气。”
苏软桃笑了笑,心里满是温暖 —— 她从未想过离开朱雀街的街坊,这里有她熟悉的烟火气,有她珍视的情谊,就算她成了王妃,这里依然是她的家,是她心里最温暖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