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时的王府就亮了灯,廊下挂满了绯红的灯笼,每盏灯笼上都绣着淡粉桃花,风一吹,灯穗轻晃,把青砖地映得满是暖光。苏软桃坐在梳妆镜前,张阿婆正拿着桃木梳,帮她梳理长发,梳齿划过发丝时,阿婆的手轻轻抖着,眼里满是泪光。
“阿婆的手别抖呀,” 苏软桃笑着转头,指尖碰了碰阿婆的手背,“再抖,发簪就插歪了。”
“傻丫头,” 阿婆擦了擦眼泪,拿起那支桃花银簪 —— 是萧璟渊定情时送的,簪头的珍珠在镜前闪着光,“阿婆是高兴,看着你从江南的小丫头,长成能撑起桃记、嫁得良人的姑娘,你娘要是在,肯定比阿婆还开心。”
梳妆台上摆着江南织造局定制的嫁衣,浅红底缎面上,绣着缠枝桃花与兰草,裙摆内侧还绣着极小的 “桃记” 二字,是苏软桃特意要求的 —— 她说 “要带着娘的手艺,带着桃记的初心嫁”。春杏帮她穿嫁衣时,指尖拂过裙摆的纹样,小声说:“姑娘,这嫁衣真好看,比京城贵女的嫁衣还特别,满是江南的味道。”
软桃点点头,看着镜中的自己 —— 红妆映着眉眼,发间簪着桃花,袖口露出的银镯子(太后赐的见面礼)闪着光,恍惚间好像看到了母亲当年的样子。正出神时,门外传来轻轻的脚步声,萧璟渊的声音带着点紧张:“软桃,准备好了吗?吉时快到了。”
张阿婆笑着推了推她:“去吧,别让新郎等急了。”
软桃提着嫁衣裙摆走到门口,萧璟渊穿着大红朝服,腰间系着玉带,上面挂着那枚 “璟” 字玉佩 —— 与她颈间的 “桃” 字玉佩成对。他看到她的瞬间,眼神亮得像盛满了星光,快步上前,小心翼翼地扶住她的手:“软桃,你今天…… 真好看。”
“你也好看。” 软桃耳尖泛红,指尖轻轻攥着他的衣袖。
迎亲队伍从王府出发,沿着朱雀街往桃记方向走 —— 按两人的约定,要从桃记门前过,沾沾小馆的烟火气。街上挤满了街坊,张老板、刘老板站在最前面,手里拿着撒花的竹篮,李三带着徒弟们敲锣打鼓,连王富贵都来了,笑着喊 “王爷、王妃新婚快乐”。软桃掀开轿帘,看着熟悉的街道,看着满街的笑脸,眼泪忍不住掉下来,却笑得格外甜。
婚礼设在王府的桃苑,苑里的桃树虽非花期,却挂满了粉色绢花,与灯笼相映,像落了满院桃花。宾客早已到齐,宫廷的李嬷嬷、御厨张师傅、温书生,还有江南来的旧邻,满满当当坐了三十桌。吉时一到,司仪高声唱礼,两人并肩走到台前,手里共同捧着一本《江南药膳集》—— 萧璟渊说 “这是我们缘分的见证,要带着它拜堂”。
拜堂时,软桃的裙摆不小心勾到台阶,萧璟渊及时扶住她,在她耳边轻声说 “别慌,我牵着你”;敬茶时,他们给太后递的不是普通茶水,而是软桃亲手煮的 “桂圆红枣羹”,太后尝了一口,笑着说 “甜到心里了,这对新人肯定能甜满一生”;宴客的菜更是全由桃记团队准备,“同心莲子羹” 里的莲子成对摆放,“锦绣桃花酥” 的花瓣层叠如笑靥,“福寿当归羊肉汤” 飘着淡淡的药香,每一道都藏着祝福。
萧璟渊致辞时,手里还握着那支桃花银簪,声音温柔却坚定:“我与软桃,因一碗当归羊肉汤相识于江南,因一间桃记相守于京城。她用药膳传承母志,用真心温暖人心,我何其有幸,能娶她为妻。往后余生,我会陪她守着桃香,守着药膳,守着彼此,不离不弃。”
软桃看着他眼底的认真,眼泪又掉了下来,却笑着补充:“我也会陪阿渊应对朝堂事,用药膳帮他调理身体,我们会一起把江南的味道传得更远,不辜负大家的祝福。”
台下掌声雷动,张阿婆擦着眼泪,跟身边的李嬷嬷说 “这俩孩子,真是般配”;张师傅笑着跟徒弟说 “以后要多跟苏姑娘学,不仅学手艺,更要学她的真心”;街坊们则凑在一起,说 “以后桃记就是王府的‘御膳房’了,咱们还能常吃到王妃做的药膳”。
晚宴过半,软桃悄悄拉着萧璟渊走到桃苑的角落,这里摆着一个小小的灶台,上面煮着两碗当归羊肉汤 —— 是她特意留的,要跟他一起尝,像在江南小馆时一样。萧璟渊舀了一勺,递到她嘴边:“还记得第一次在江南,你给我盛汤时,手都在抖吗?”
软桃张嘴接住,鲜美的味道在舌尖散开,与记忆里的味道一模一样:“当然记得,那时候我哪想到,会嫁给你,会在王府里跟你一起喝汤。”
萧璟渊握住她的手,指尖蹭过她无名指上的婚戒,月光洒在两人身上,满院的桃花绢花仿佛都活了过来:“以后每年今天,我们都要煮一碗当归羊肉汤,纪念我们的缘分,好不好?”
“好。” 软桃靠在他肩上,闻着他身上的墨香,感受着满院的桃香,心里满是幸福 —— 这场大婚,有红妆,有桃香,有爱人,有亲友,是她能想到的,最好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