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朱雀街,晨光刚漫过青石板,桃记小馆的木门刚推开,就传来一阵整齐的马蹄声。苏软桃正系着围裙准备煮早汤,抬头一看,只见一队身着宫装的太监抬着红漆木架,簇拥着一位捧着明黄卷轴的总管太监,径直往小馆走来,街坊们纷纷围拢过来,好奇地探头张望。
“苏软桃姑娘接旨 ——” 总管太监站定在小馆门口,展开卷轴,清亮的声音在晨风中传开,“太后懿旨:闻桃记药膳承江南古法,以真材立口碑,拒仿冒守本心,特赐‘江南药膳正宗’匾额一方,赏锦缎百匹,钦此!”
苏软桃愣了愣,赶紧整理衣襟,跪下接旨:“臣女苏软桃,谢太后恩典!” 她的声音带着点微颤,既是惊喜,也是感动 —— 太后特意赐匾额,不仅是对她药膳的认可,更是帮她彻底洗刷了仿冒店带来的负面影响。
太监们小心翼翼地揭开木架上的红布,一方红底金漆的匾额露了出来,“江南药膳正宗” 六个字苍劲有力,落款是太后的亲笔印章,边缘还雕着精致的桃花纹,一看就耗费了不少心思。“苏姑娘,这匾额是太后特意让工部赶制的,说是要配得上你这江南风味的小馆。” 总管太监笑着递过匾额,语气比来时温和了许多。
“有劳公公跑一趟,快请进喝杯茶。” 苏软桃起身,让春杏去煮桂花茶,街坊们已经炸开了锅 —— 张老板凑上前摸了摸匾额,笑着说 “这金漆亮得晃眼,太后对软桃姑娘真是上心”;刘老板提着刚炒好的龙井赶来,“软桃姑娘,这匾额得挂在最显眼的地方,让所有人都知道咱桃记是正宗的”;连隔壁卖水果的李三,都搬来梯子,主动说 “姑娘,我帮你挂匾额,保证挂得端端正正”。
御厨张师傅也闻讯赶来,手里还提着御膳房刚烤的桃花酥:“苏姑娘,恭喜恭喜!太后昨天还跟御膳房夸你,说你‘守得住匠心,撑得起口碑’,这匾额一挂,看谁还敢乱仿冒!”
苏软桃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眼眶有点热。她走到匾额前,指尖轻轻拂过 “江南药膳正宗” 六个字,突然想起母亲生前总说 “做药膳,先做良心”,如今她不仅守住了母亲的手艺,还得到了最权威的认可,九泉之下的母亲,肯定会为她骄傲。
“在想什么?” 一只温热的手轻轻覆在她的肩上,萧璟渊不知何时来了,穿着月白常服,手里提着个食盒,里面是刚从江南运来的新鲜莲子,“看你站在这儿发呆,是开心傻了?”
“阿渊,你来了。” 苏软桃回头,眼底的水光还没散去,“太后赐了匾额,以后再也没人会误会我们是仿冒的了。”
“我知道,” 萧璟渊笑着帮她擦去眼角的湿意,“太后昨天跟我提过,说要帮你正名,让那些仿冒的人不敢再作祟。”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我没提前告诉你,就是想给你个惊喜。”
李三已经把梯子架好,萧璟渊接过匾额,亲自爬上梯子,小心地把匾额挂在小馆门楣正中央。红底金漆的匾额映着晨光,配上门口的江南红灯笼,格外醒目。街坊们纷纷鼓掌,还有客人特意绕路来拍照,说 “以后吃药膳,就认这匾额了”。
中午的时候,小馆的客人比往常多了一倍,甚至有外地来的商人,特意拿着匾额的画像找过来,说 “在客栈听人说桃记有太后赐的匾额,特意来尝尝正宗江南药膳”。苏软桃忙着煮汤、盛菜,萧璟渊在旁边帮她引客,偶尔帮她擦汗,两人相视一笑,默契尽在不言中。
夕阳西下时,苏软桃坐在匾额下,看着满馆的客人,心里满是安稳。她知道,这方匾额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 —— 她要继续用真材实料做药膳,不辜负太后的认可,不辜负街坊的信任,更不辜负身边这个人,一直以来的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