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前三天,朱雀街就飘起了淡淡的桂花香。苏软桃站在小馆的后厨,翻着母亲留下的食谱,手指停在 “重阳糕” 那一页 —— 泛黄的纸页上,母亲用娟秀的字迹写着 “江南重阳,蒸糕祭祖,糯米需新碾,蜜枣要去核,甜糯才合心意”,旁边还画了个小小的重阳糕,沾着桂花碎。
“姑娘,您又在看食谱啊?” 春杏端着刚洗好的莲子走进来,看到苏软桃盯着纸页发呆,笑着说,“您是想做重阳糕吧?可咱们这京城的糯米,都是陈米,蒸出来的糕不糯,怕是做不出江南的味道。”
苏软桃叹了口气,把食谱合上:“是啊,我昨天去了好几家粮铺,都没找到新碾的江南糯米,要是用陈米,蒸出来的糕又干又硬,客人肯定不爱吃。” 她想起小时候在江南,每到重阳节,母亲都会提前半个月让粮铺留新碾的糯米,蒸出来的重阳糕裹着桂花蜜,甜糯得能拉出丝,父亲和她能吃满满一碟。
正说着,后厨的门被轻轻推开,萧璟渊提着个布包走进来,身上还带着朝堂的墨香。“在聊什么?愁眉苦脸的。” 他把布包放在灶台上,打开一看,里面是两包用江南竹纸包着的东西,“刚从御膳房拿的桂花蜜,想着你做点心能用。”
“阿渊,你怎么来了?今天不用处理公务吗?” 苏软桃接过桂花蜜,指尖碰到布包,还带着点御膳房蒸笼的余温。
“处理完了,就过来看看你。” 萧璟渊坐在小板凳上,看到灶台上摊开的食谱,“想做重阳糕?”
苏软桃点点头,语气带着点委屈:“可是京城没有新碾的江南糯米,陈米蒸出来的糕不好吃,我想让客人尝尝正宗的江南味道,也想…… 也想尝尝娘做的那种甜糯。”
萧璟渊看着她眼底的失落,心里软了下来。他想起去年在江南,曾见过粮铺新碾糯米的样子,颗粒饱满,泛着珍珠般的光泽。“别愁,” 他握住苏软桃的手,指尖轻轻蹭过她的掌心,“我让人从江南漕运调新碾的糯米过来,明天就能到,保证和你小时候吃的一样。”
“真的吗?” 苏软桃眼睛一亮,像看到了救星,“会不会太麻烦了?漕运要走好几天,而且……”
“不麻烦,” 萧璟渊打断她,笑着揉了揉她的头发,“我让江南织造局的人帮忙,走加急漕运,明天一早就能送到小馆,你就等着蒸糕吧。”
苏软桃看着他认真的眼神,心里暖暖的。她知道,为了她一句随口的抱怨,萧璟渊愿意动用关系调运糯米,这份心意,比任何贵重的礼物都珍贵。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漕运的伙计就把两袋糯米送到了小馆。苏软桃打开袋子,看到里面的糯米颗粒饱满,泛着淡淡的米香,和江南的新米一模一样,忍不住眼眶有点红。
“姑娘,王爷也太疼您了!” 春杏凑过来看,笑着说,“咱们快蒸糕吧,我都等不及想尝尝了!”
萧璟渊下朝后,直接来了小馆,手里还提着个竹篮,里面装着去核的蜜枣和晒干的桂花碎。“我猜你需要这些,就从王府拿了点。” 他走进后厨,挽起袖子,“我帮你揉面,你教我怎么做。”
苏软桃笑着点头,把面粉倒进大盆里,加了点温水,教萧璟渊揉面。萧璟渊平时握惯了笔和剑,哪里会揉面?刚碰了几下,就把面粉沾得满手都是,连鼻尖上都沾了点白,像只偷吃东西的小猫。
“阿渊,你慢点揉,手腕要用力,不然面揉不匀。” 苏软桃忍着笑,拿起湿布帮他擦手上的面粉,指尖碰到他掌心的薄茧,心里泛起一阵涟漪。
萧璟渊看着她认真的样子,嘴角忍不住上扬。他学着她的样子,慢慢揉面,虽然动作还是笨拙,却格外认真。面粉偶尔溅到苏软桃的发间,他会小心翼翼地帮她拂掉,指尖偶尔碰到她的耳垂,两人都会愣一下,然后赶紧移开目光,耳尖却悄悄泛红。
揉好面后,苏软桃把面团擀成薄饼,铺上一层蜜枣,再盖一层面团,撒上桂花碎,放进蒸笼里蒸。萧璟渊坐在旁边,帮她看火候,时不时给灶里添柴,眼神一直落在她忙碌的背影上,满是温柔。
“可以揭盖了!” 苏软桃掀开蒸笼盖,一股甜糯的香气扑面而来,重阳糕泛着淡淡的黄色,上面的桂花碎像撒了层金粉,好看又好闻。她盛了一块,递给萧璟渊:“快尝尝,看看是不是江南的味道。”
萧璟渊接过糕,咬了一口,甜糯的味道在舌尖散开,带着桂花的清香,和他去年在江南吃的一模一样。他看到糕里嵌着一颗完整的蜜枣,挑出来放进苏软桃嘴里:“甜的该给你,你比糕还甜。”
苏软桃的脸一下子红了,咬着蜜枣,甜意从舌尖漫到心口。春杏在旁边看着,偷偷地笑 —— 王爷和姑娘真是越来越甜了,这重阳糕,怕是比江南的还甜几分。
夕阳西下时,苏软桃把蒸好的重阳糕分给邻里,张老板、刘老板、李三都来尝,都说 “比江南的还好吃”。萧璟渊坐在她身边,看着她和邻里说说笑笑,手里拿着一块没吃完的重阳糕,心里满是幸福 —— 有她在身边,有这满室的甜香,就算是在京城,也像在江南的家里一样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