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晨的朱雀街还浸在薄雾里,苏软桃蹲在铺面后院的小杂院,看着角落里空荡荡的陶罐,眉头轻轻皱起 —— 距离试营业只剩三天,可她手里的食材只够做两锅当归羊肉汤,春笋和河虾更是只够试吃用,要是开业后断了货,客人肯定会失望。
“姑娘,您又在愁食材啊?” 春杏端着洗衣盆路过,看到她盯着陶罐发呆,忍不住开口,“要不咱们再去集市看看?说不定能找到新鲜的。”
苏软桃摇摇头:“前几天去看过了,京城集市的江南食材要么不新鲜,要么太贵,咱们刚开业,成本太高划不来。” 她想起母亲在江南时,总能从固定的渔户和农户手里拿到新鲜食材,价格还公道,可在京城,她连个靠谱的渠道都没有。
正说着,院门外传来熟悉的脚步声,萧璟渊提着个布包走进来,里面是刚从御膳房取的新鲜莲子 —— 他听春杏说苏软桃在愁食材,特意绕路过来。“在聊什么?愁眉苦脸的。”
“阿渊,你来了。” 苏软桃站起身,语气带着点委屈,“我在愁开业后的食材供应,京城的江南食材不好找,怕到时候断货。”
萧璟渊放下布包,从里面拿出莲子递给她:“别急,我给你推荐个渠道 —— 朱雀街东头的‘江南食材行’,老板姓吴,是我江南旧部的亲戚,他家的食材都是从江南空运来的,新鲜还便宜,你去提我的名字,他还能给你优先供货。”
“真的吗?” 苏软桃眼睛一亮,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那我现在就去看看?”
“别急,我陪你去。” 萧璟渊笑着说,他怕苏软桃去了被刁难,也想趁机跟吴老板再叮嘱几句,确保苏软桃能拿到最优惠的价格。
两人并肩往食材行走,薄雾渐渐散开,朱雀街的商铺陆续开门,卖早点的摊贩支起油锅,香气飘得满街都是。苏软桃看着街边的景象,心里渐渐踏实 —— 有萧璟渊在,好像再难的事都能解决。
“江南食材行” 就在朱雀街东头,门面不大,却收拾得干净,门口挂着两串风干的桂花,透着江南的气息。萧璟渊刚推门进去,一个穿着蓝布衫的中年男人就迎了上来,笑着说:“萧公子,您怎么来了?快里面坐。”
“吴老板,我给你带个客人。” 萧璟渊侧身让苏软桃上前,“这位是苏软桃姑娘,准备在朱雀街开家药膳小馆,以后要常来你这儿拿食材。”
吴老板赶紧拱手:“苏姑娘客气了,萧公子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以后您要什么食材,提前说一声,我给您留最好的。” 他早就收到萧璟渊的消息,知道这位苏姑娘是王爷上心的人,不敢有半点怠慢。
苏软桃跟着吴老板走进后院,看到码得整整齐齐的竹筐,里面装满了新鲜的春笋、河虾、莲子,还有各种江南野菜,都是她做药膳需要的。“吴老板,这些食材怎么卖?”
“苏姑娘,看您是萧公子的朋友,我给您算成本价。” 吴老板笑着说,“春笋一文钱一斤,河虾五文钱一斤,莲子两文钱一斤,比集市便宜三成,而且您要是一次性订得多,我还能送货上门。”
苏软桃惊讶地睁大了眼睛 —— 这个价格比她预期的便宜太多,简直像在江南本地拿货。她回头看了眼萧璟渊,见他笑着点头,才放心地说:“吴老板,那我先订五十斤春笋、三十斤河虾、二十斤莲子,明天能送到铺面吗?”
“没问题!” 吴老板赶紧应下,让伙计记下来,“明天一早我就让人给您送过去,保证新鲜。”
离开食材行时,苏软桃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她拉着萧璟渊的袖子,语气带着感激:“阿渊,谢谢你,要是没有你,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萧璟渊捏了捏她的手,轻声说:“跟我还客气什么?你要是有难处,随时跟我说,别自己扛着。” 他其实早就跟吴老板打过招呼,让他按成本价给苏软桃供货,亏损的部分由王府补贴,只是没告诉苏软桃,怕她觉得欠了人情。
两人往回走时,路过一家卖江南点心的铺子,萧璟渊买了块定胜糕递给苏软桃:“尝尝,江南的老字号,祝你开业顺利。”
苏软桃咬了一口,甜糯的味道在舌尖散开,心里暖暖的。她知道,在京城的日子,有萧璟渊这样默默守护她,她的小馆一定能开好,母亲的药膳方子也能在京城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