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殿内的争吵声浪,如同拍击礁石的潮水,一波高过一波。支持者与反对者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将林弈置于舆论漩涡的最中心。他站在风暴眼中,青衫依旧,面色沉静,仿佛周遭的喧嚣与他无关。
就在争论最为激烈,几乎要演变成人身攻讦之际,御座之上,一直沉默倾听的皇帝萧玦,终于动了。
他抬起手,轻轻向下压了压。
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甚至没有发出声音,但那股久居人皇之位的无形威仪,瞬间笼罩了整个大殿。所有的争吵声、辩解声、质疑声,如同被利刃斩断,戛然而止。所有人都下意识地屏住呼吸,目光重新聚焦于那至高无上的存在。
皇帝的目光,缓缓扫过下方每一张面孔,掠过徐辉祖涨红的脸,掠过周文渊、苏文正坚定的眼神,掠过那些或担忧、或嫉妒、或幸灾乐祸的臣子,最终,落在了始终静立、神色不变的林弈身上。
那目光,带着审视,带着权衡,更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决断。
“众卿之意,朕已明了。”皇帝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定力,“北疆之事,关乎国运,朕,已有决断。”
大殿内落针可闻,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靖国公徐辉祖,”皇帝看向那位老将,“忠勇可嘉,然年事已高,北疆苦寒,确非宜往。朕体恤老臣,不忍你再受鞍马劳顿之苦。”
徐辉祖张了张嘴,最终化作一声无奈的叹息,躬身道:“老臣……领旨。”他知道,皇帝这是彻底绝了他亲征的念头。
皇帝目光转向众人,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种乾纲独断的果决:“北征大军主帅一职,关系全局,需老成持重,威望足以服众者。朕决定,任命靖安公赵德芳,为北征大将军,总揽北疆一切军务,即日整军,克期出征!”
靖安公赵德芳?
众人先是一怔,随即大多露出了然甚至松了口气的神情。
赵德芳,乃是开国勋贵之后,其祖辈与太祖一同打过天下,封靖安公,世袭罔替。他本人年近五旬,性格沉稳,虽无赫赫战功,但资历足够深厚,在军中各派系间人缘颇佳,不属于任何明显的皇子派系。用他为主帅,确实能起到稳定军心、平衡各方的作用,至少不会引起太大的内部纷争。虽然其开拓进取之心可能不足,但在当前需要稳住阵脚的局面下,不失为一个稳妥的选择。
“陛下圣明!”不少官员,尤其是那些担心出现强势主帅难以制约的文官,纷纷出言赞同。
然而,皇帝接下来的话,才是真正的石破天惊!
“然,赵德芳长于稳重,或于进取稍逊。”皇帝话锋一转,目光如电,直刺林弈,“大军征伐,粮草为先,畅通与否,关乎胜败!朕观满朝文武,能于纷繁复杂中理清头绪,于艰难险阻中开辟通途者,非林弈莫属!”
他顿了顿,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敲在众人心上:
“故,朕特旨:擢升户部右侍郎林弈,为北征大军督粮使,兼参军议事!赐尚方宝剑,准其便宜行事!总揽北征大军一切粮草、军械、饷银之筹措、转运、分配事宜!沿途州县、漕运、卫所,一应官吏兵丁,凡涉及粮饷军务者,皆需听其调遣,不得有误!若有怠慢拖延、贪墨舞弊、阳奉阴违者,无论品阶,林弈可持尚方宝剑,先斩后奏!”
静!
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被这道旨意震得头皮发麻!
督粮使!这并非一个常设的高品官职,但其权柄,在此刻被赋予的内涵,却重如泰山!总揽一切后勤事宜,协调户部、兵部、工部乃至地方,这需要何等的信任与魄力!
参军议事!这意味着林弈不仅可以管后勤,更有资格参与军机决策!虽然只是“参议”,并非决策核心,但这已经打破了文官不预核心军机的惯例,给予了他在军事上极大的话语空间!
最骇人的,是那尚方宝剑和先斩后奏之权!
这几乎是将帝国北征的命脉,毫无保留地交到了这个年轻人手中!给了他超越品阶、直达天庭的生杀大权!
“陛下!不可啊!”徐辉祖再也忍不住,噗通一声跪倒在地,老泪纵横,“陛下!林侍郎才干老臣绝不怀疑!然军国大事,非同儿戏!督粮使之职,牵扯甚广,林侍郎年轻,骤登高位,手握如此重权,恐……恐难以服众,若被小人构陷,或自身稍有行差踏错,则悔之晚矣!请陛下三思!”
“陛下!徐国公所言极是!尚方宝剑非同小可,岂能轻授?此例一开,后患无穷啊!”数名保守文官也齐齐跪倒劝阻。
“陛下!”周文渊与苏文正也立刻出列,声音坚定,“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林弈之能,山北可证!陛下既已决意重用,便当授以便宜之权,方能令其放手施为,克竟全功!若处处掣肘,则与不用何异?臣等愿以性命,担保林弈忠贞与能力!”
双方再次针锋相对。
皇帝看着下方跪倒的臣子,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唯有眼底深处掠过一丝疲惫与决然。他何尝不知此举冒险?但他更知道,若按部就班,沿用旧制,大炎北疆恐怕真的危矣!林弈,是他目前能看到的最大的变数,也是最大的希望!
“朕意已决!”皇帝猛地站起身,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压过了所有的反对声,“靖安公赵德芳为主帅,林弈为督粮使,参军议事,持尚方宝剑,总揽后勤!此事,无需再议!”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金口已开,便是定论。
所有反对的声音,都被这股煌煌天威强行压了下去。徐辉祖等人面色灰败,颓然叩首。周文渊、苏文正等人则暗暗松了口气,但眉宇间的担忧并未散去。权力越大,责任越重,盯着林弈的眼睛也会越多。
“林弈。”皇帝的目光最终定格。
“臣在。”林弈出列,跪倒在地。此刻,他心中亦是波涛汹涌。督粮使、参军议事、尚方宝剑……这每一项,都是沉甸甸的责任和烫手的权柄。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再无退路,只能向前,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朕,将北征大军的命脉,将大炎北疆的安危,托付于你了。”皇帝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望你勿负朕望,勿负天下苍生之望!”
林弈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迎着皇帝那充满期许与压力的注视,一字一句,斩钉截铁:
“臣,林弈,领旨!必当竭尽全力,督办粮饷,保障大军,以报陛下知遇之恩!若有一丝一毫之差池,臣,愿提头来见!”
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最朴素的承诺,和最决绝的担当。
这一刻,养心殿内静默无声。所有人都明白,一个属于林弈的时代,或者说,一个由他深度参与并可能主导的、关乎国运的宏大篇章,正式开启了。
他被钦点为督粮使,手握重权,但也站在了最敏感、最容易被攻击的位置上。前方,是北疆如狼似虎的胡虏,是复杂艰难的后勤保障,是朝堂之上无数双或期待或嫉妒或敌视的眼睛。
挑战,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