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们好!”
新雁记的门还未推开,一个青涩又动听的声音就在门口响起i。
几人转头一看,是个看着干干净净的女孩子。
她穿着件洗得干净的蓝布褂子,手里攥着个旧布包,脸白白净净的,见了柜台上的李娟,腼腆地笑了笑:“李掌柜,我来了。”
“啊!阿秀来了!”李娟脸上露出笑容,赶紧把阿秀引到陈默和春燕面前,“这就是我说的来招工的阿秀!”
“您好。”
阿秀显得格外的礼貌,感觉像读过不少书的。
陈默微微点点头示意了一下,随后对春燕和李娟说道;“那你们带她去熟悉一下工作,看看合不合适?”
“好,我来吧。”李娟拿出一本原料台账,直接开门见山:“阿秀,仓库平时是朵朵管清点,我管台账,今天我们就模拟她休假,你跟着我对对这月入库的电力纺和薯莨块。”
“我现在带你去我们仓库。”说着李娟便带着阿秀去了仓库。
“我也跟过去看看!”春燕给陈默交代了一句也屁颠屁颠跑过去了。
仓库里。
货架上已经按“原料-半成品-成品”分了区,曲朵朵之前清点时贴的木牌还挂在布料卷上。
阿秀放下布包,从里面掏出个小本子和半截铅笔,开始跟着李娟开始核算产品。
走到电力纺货架前,手指捏着布料边缘数了数卷数,又翻开台账核对:“电力纺共 12卷,每卷 20米,其中 3卷是上月剩的,9卷是这月新到的,没错。”
接着她又走到放薯莨块的角落,蹲下身仔细数了数麻袋:“薯莨块 8袋,每袋 5斤,就是这麻袋口有点松,要是受潮了容易坏。”
说着她轻车熟路的上去绑紧了袋口。
一旁观察的春燕有些意外。
这姑娘好生熟练,想来是经验不少。
也正如春燕所料,阿秀的表现让她和李娟都很满意。
经验足,上手快。
“欢迎加入‘新雁记’!”
李娟迫不及待的就和阿秀签订了合同。
阿秀正式成为了新雁记的一员。
另一边。
陈默正在面试黄师傅。
黄师傅在春燕走后不久就来了。
他穿着件半旧的毛衫,怀里揣着个泛黄的文件袋,进门时还特意理了理衣领。
“陈掌柜,”他把笔记本放在柜台上,翻开第一页,里面夹着张国营丝绸厂的工作证,“这是我之前的工作证。”
陈默接过一看,这黄师傅待在国营厂竟有十来二十年了。
这工作证也是在时间的侵蚀中泛黄。
“我在老厂干了二十年煮布工,去年年底退休了。之前我也接触过你们和丝绸厂的合作,我觉得你们的项目很有前途,刘厂长没有珍惜你们,我这次看你们招工,我就想来试试。”
陈默点点头:“黄师傅之前还接触过我们的合作项目?”
“是的”黄师傅扶了扶额,“实不相瞒,之前刘厂长偷你们配方打算自己干以后,我还被他派去煮布了。”
“哦?”陈默提起了兴趣。
“刘厂长在分厂搞了个实验车间偷偷研究你们的配方。我去试了一下,发现老是做不出来,那是我就猜到你们大概率摆了他一道,给的是假配方,不过我没跟他说。”黄师傅面色有点严肃,“毕竟我也想看着他快点倒台,之前他在,丝绸厂别看表现风平浪静,暗地里那是被他搅得暗流涌动。”
陈默在一旁乖乖听着。
黄师傅言归正传:“我之前有空的时候还偷偷按照你们给刘厂长的配方进行了一点改良,没想到还真让我尝试成功了,做出来的布质量确实比你们给的配方好很多!”
“哦?能说说具体怎么改的吗?”陈默的兴趣更加强烈了。
黄师傅立刻来了精神,他拿出自己的文件袋里的以恶搞笔记本,翻到中间一页,上面画着密密麻麻的表格,写着“草木灰用量”“焖煮时长”“水温控制”。
“老厂的配方煮出来的布太硬,我就琢磨着加东西软化纤维,”他指着表格里的“5%草木灰”字样,“我试过好几次,薯莨汁里加 5%的草木灰,煮布前先焖 10分钟,再用中火煮 40分钟,最后转小火焖 20分钟,水温稳在 85c,煮出来的布又软又亮,还不容易掉色。”
说着,他从笔记本里抽出两张布料小样,放在柜台上:“左边是老配方煮的,您摸摸,硬得硌手;右边是我改良后煮的,手感是不是软多了?去年我偷偷试了三次,洗五次都没怎么掉色,就是当时没敢跟厂里说,怕被骂‘不按规矩来’。”
陈默伸手摸了摸小样,右边的布料果然细腻柔软,颜色也比左边的均匀。
他拿起小样反复比对,又翻看着表格里详细的记录,难掩惊讶。
这黄师傅在不知道正确配方的前提下,竟然靠自己摸索的方向做出了改良品。
如果说之前给刘厂长的配方做出来的产品只能有满分十分,实际三分的质量的话,黄师傅的改良版竟然有五六分!
陈默很震惊:“黄师傅您自己摸索出来的方案竟然能做到这种程度!”
“佩服!”
黄师傅听了,脸上露出憨厚的笑:“要是能跟着新雁记干,我以后就不用自个儿研究了,咱们一起把布做得更好。”
黄师傅又想到了什么,赶紧补充道:“我知道你们的规矩,等我以后知道了配方我绝对不乱说,我可以保证!”
“黄师傅不用担心,我们这里以后会签保密协议的。”陈默说道。
“那就好。”黄师傅放心的点点头,“我知道你们的配方外面可多人惦记着呢,想来你们也苦恼的很,我这个人脑子不一定活络,但说到的事情一定能做到!”
。
陈默和黄师傅了解了一下其他的基本情况,两人便约定明日试工。
许久,春燕和李娟也回来了。
陈默把她们叫到柜台后,拿出一张纸,笔在纸上画了三个圈:“咱们得赶紧定个全新保密制度,顺着现有的分工来,别打乱节奏。”
“我刚刚又优化了一版保密方案。”
陈默指着第一个圈:“人员方面,老员工都得补签保密协议——朵朵和琳琳管半成品、成品,不能跟外人说煮布时长和晾晒周期;李娟管台账,核心原料的用量得单独记,别跟普通面料混在一起;我和春燕每月抽查一次,确保大家都按规矩来。”
李娟点点头,陈默在第二个圈里写“物料”:“薯莨块、煮布配方,还有黄师傅的改良方案,都得我锁在柜台抽屉里,钥匙我们三个人有。仓库还是李娟管原料库,朵朵和春燕管半成品、成品库,领用原料时,两人得一起签字,不能一个人说了算。”
李娟想了想,补充道:“流程上没问题。每天下班前,我得跟春燕对原料用量,朵朵跟阿秀对成品数量,都签字确认了,才能锁门。”
春燕点点头:“我觉得还得让朵朵每核对一次半成品数量,互相监督,这样更保险。”
陈默把这些都记在纸上,叠好放进抽屉:“就按这个来,明天先让黄师傅和阿秀签保密协议。
“新厂房开工前,咱们得把规矩立好!”